有多少优秀孩子,毁在了“听话”上

有多少优秀孩子,毁在了“听话”上


0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孩子最招人喜欢呢?

懂事?乖巧?听话?我相信这些肯定榜上有名吧。

但孩子具有这些特质时,真的一定是好事吗?

有多少优秀孩子,毁在了“听话”上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你要懂事,才是好孩子」。仿佛孩子越懂事,越能够得到父母的爱。

可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很多时候,正因为「懂事」这个标签,让孩子不得不过早学会谦让和隐忍,进而被迫成熟与长大,留下一生都难以磨灭的遗憾。

在《奇葩说》里,肖骁的一段话让妈队记忆犹新:

“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懂事。”

当孩子习惯把所有的想法都憋在心里之后;做任何事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再难也要死扛;继而过于在乎他人的感受和评价,从而放低自己。

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即使知道也不敢主动索取,因为他们必须“听话”,让别人开心满意。

由此可见,懂事的孩子,往往为了讨好别人,就不知不觉忽略自己,甚至最终失去了自我。

有多少优秀孩子,毁在了“听话”上


02

孩子能够成熟懂事当然是好事,起码这样的他们会让我们省心很多。

但我们总是只关注到结果,却忘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除了收获到“懂事”和“成熟”,往往还会尝尽“委屈”和“伤心”。

而这些负面情绪累积得深了,懂事就变成了“坏事”,也就成了孩子心底扎得最深的那根刺,每次想起都隐隐作痛。

试问,你真的想拥有一个“懂事”“听话”,但并不快乐的孩子吗?

武志红曾说过:「“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同时,有心理学家认为:小时候表现越“乖”的孩子,随着不断长大,他们展现出的问题就越多。

我们教育孩子听话,是希望以此规范他们不做坏事,但为什么最终“训练”出来的,却是一个只会盲目听从,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思考能力的傀儡?

有多少优秀孩子,毁在了“听话”上


03

我想作为家长,想要的所谓“懂事”,必然不是孩子为了讨好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伪懂事」

我们更希望的是,他们既具有同理心,能站在父母或者他人的角度,体谅别人的难处,但同时又能勇敢地做自己,大胆地自由表达。

而教会孩子把握这其中的那个度,就需要我们掌握些技巧了。

一、正视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拒绝

国外有个妈妈带儿子去公园玩,当孩子摆弄着新玩具时,一群小孩围了上来,甚至有人想直接拿他的玩具。

她的儿子吓坏了,不知所措地看向妈妈。

这时,妈妈说了一句话:“你如果不愿意,就对大家说不!你不想,就要学会拒绝。”

而这个妈妈的做法,在 Twitter 上获得了 20 多万的点赞,大家纷纷称赞这样既保护了孩子,又教会他正视自己的内心,学会拒绝。

当然,拒绝并不是一味去反击他人,还要注意说话方式,语气不要太冲,不让别人感到尴尬,自己也不会感到愧疚。

比如有人要抢自己的玩具,告诉他:“不行,我现在也想玩,等一会我玩好了可以借你玩”。

比如自己很喜欢的书,不想借给别人,就明确告诉他:“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所以不舍得借给别人。但我能告诉你在哪里可以买。”

别让孩子为了“假装懂事”,而一再委屈自己。懂得正确说“不”的孩子,往往会更幸福!

有多少优秀孩子,毁在了“听话”上


二、让孩子自由选择,教会他承担后果

我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之谈,让孩子少走弯路错路,所以当孩子跟我们意见相悖时,习惯性说「听我的」

可是,从小听惯了父母意见的孩子,注定是成不了大器的。所以,不妨先告诉孩子这么做可能的后果,再交由他们自己做最后的决定。

其实,真正懂事的孩子,未必总是都很听话。他们也会有反对的意见,但同时也知道心存温暖,不会恶意拒绝,令人难堪。

而当孩子从父母那里明白什么叫“被尊重”,假以时日,他们才能向我们、向整个社会回馈更多的“尊重”与“理解”。

再说了,我们深爱孩子,就是爱他们的一切,当然也就允许他们有反对的声音了。

所以啊,爱孩子这件事,真心没必要与懂不懂事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