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3

中考語文第一次模擬試卷3


(滿分150分 時間100分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寫(15分)

1.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難(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_,塵暗舊貂裘。(陸游《訴衷情》)

4.兔從狗竇入,_________________。(《十五從軍徵》)

5.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________________。(張岱《湖心亭看雪》)

【答案】(15分。每小題3分,錯一字扣1分,扣完為止)1.拔劍四顧心茫然2.羌管悠悠霜滿地3.關河夢斷何處4.雉從樑上飛5.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分析】考察詩歌的默寫,涉及的很多是部編版的新詩歌,因此學生在背誦的時候老師要多關注,一些生字詞也要注意不要寫錯別字。

(二)閱讀下面的詞,完成第6-7題(4分)

蝶戀花

[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6.詞中“煙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春愁”兩字,既點出了時令,又是此詞情感的核心詞。

B.青草、煙光、夕陽這些景物營造出春天清新的詩意氛圍。

C.“強樂還無味”寫借酒澆愁,更寫出“春愁”的纏綿膠著。

D.本詞既表達了忠貞的愛情主題,也暗寓執著的人生理想。

【答案】6.(2分)飄忽繚繞的雲靄霧氣

7.(2分)B

【分析】6.本題考察詩歌的課下注釋,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背誦。難度不大。

7.本題考察詩歌的理解,要求學生熟練理解詩歌的中心主旨,尤其是一些細節方面要多關注,本題中主要是B選項中“清新”兩個字有誤,詩歌中的意象應該是黯淡蕭條的。


(三)閱讀下面選文,完成第8-10題。(9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8.短文節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儒家經典《________________》。(3分)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短文中可以概括全篇大意的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8.(3分)魚我所欲也(1分)孟子(2分)

9.(3分)不只是道德高尚的人有這種天性,人人都有這種天性

10.(3分)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分析】8.本題考察文言文的基礎文學常識。注意“節選”,而不是整篇文章選自哪裡,寫“魚我所欲也”即可。

9.本題考察句子翻譯,注意關注重點實詞,尤其是“獨”“是”“皆”等。

10.本題考察內容的梳理概括,但是是從短文中截取,因此只要選對句子即可。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1-14題(12分)

副使失物

李士衡為館職①,使高麗。一武人為副。高麗禮畢贈遺之物,士衡皆不關意,一切委於副使。時船底疏漏②,副使以士衡所得縑帛③藉船底,然後實④己物以避漏溼。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盡棄所載,不爾,船覆必難免。副使倉惶,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瑕揀擇,約投及半,風息船定,既而點檢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一無所失。

【注】①館職:唐宋時一種官職。②疏漏:有縫隙漏水。③縑帛:絲綢。④實:填放。

11.解釋文中的加點詞。(4分)

(1)李士衡為館職 為: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麗禮畢贈遺之物 遺: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對文中畫線句意思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船頃刻要翻,船工非常恐懼,請求儘快丟棄船上所裝載的東西。

B.船頃刻要翻,船工非常擔心,請求丟棄船上所裝載的所有東西。

C.船將要傾翻,船工非常恐懼,請求把所裝載的東西全部丟棄(到海里去)。

D.船將要傾翻,船工非常擔心,請求把所裝載的東西儘快丟棄(到海里去)。

13.文中的士衡和副使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人。(4分)

14.短文給你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1.(4分)(1)擔任(2分)(2)贈送(2分)

12(2分)C

13.(4分)淡泊錢財(2分)自私自利(2分)

14.(2分)示例:自私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或:損人利己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分析】11.本題考察實詞的解釋,注意對150個實詞進行背誦積累。其中涉及的“為”字解釋較多,因此要結合前後文進行分析再落筆。

12.本題考察的是畫線句的句子解釋,也是建立在實詞積累的基礎上進行,而且ABCD四個選項中相近的詞語也要進行比對,結合前後文語境選出最恰當的答案。本題中注意“欲”的解釋,是“將要”,“恐”解釋為“恐懼”,“盡”解釋為“全部”。

13.本題考察人物形象的概括。注意結合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例進行分析,也要注意詞語的積累。其中士衡將所有的財物交由副使保管,看出是個淡泊錢財的人;而副使注重自身的財物,自私自利。

14.本題考察文言文的道理啟示。要結合文本的內容進行分析,本文最終的結局是副使失去了他自身的財物,從副使的角度來看,自私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二、現代文(4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5-19題(20分)

“學霸”的學習方法

“學霸”其中的一種含義是指那些會學習,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雖然學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優勢,但是,在心理學家眼中,學霸之所以為學霸,正確的努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為各位呈現一些經心理學研究證實普遍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詳盡發問法:連接新知識與舊知識

研究發現: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思考“為什麼”的問題能夠非常顯著地提升學習成績。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讀懂了,實際上印象並不深刻,也沒有真正理解。當我們對所學知識進行各種“為什麼”的發問時,我們會把新的知識與舊的知識聯繫起來,用舊的知識來解釋新的知識,從而讓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這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會記得更牢。所以,我們應打破教條式接受知識的習慣,對學到的每個知識點都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畫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心理意象法的關鍵就是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在心理學界早就流傳一句話:只要能付諸比喻和聯想,使其“可見”,就沒有記不住理解不了的東西。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學習內容放到一個心理圖像裡,這個心理圖像可能是一個具體的物品、一幅畫面、一個動態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場景聯繫起來,實現知識整合,提升我們的記憶和理解。

三、習題檢測法:從內部主動回憶

大部分學生都很不喜歡習題測驗。但是,習題測驗的確能夠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和記憶。1906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說過:“一般而言,從內部進行主動回憶比從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們能給學生的建議是適量地做高質量的習題,而這種習題最好是依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編寫。習題測驗的過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對學習的鞏固作用。

四、分散學習法:不要“臨時抱佛腳”

如果你想在考試中發揮出色並能長期掌握知識,那就要用分散學習法了。對於學習來說有計劃有間隔地完成學習任務是值得推薦的,因為有些人固然可以考前突擊去記住大部分內容,但是沒有前者來得牢固和持久。從長遠的效果考慮,應把“少量多次”作為首要策略。分散學習10小時相比集中學習15或20小時,對長期記憶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還發現有意識地進行這種分散學習的效果比偶然出現這樣的分散學習要好得多。當然,這種方法的運用還是要考慮所學內容的特點。

五、交叉學習法:促進思維快速轉換

交叉學習,是在一個學習階段內學習多個技能,進行穿插練習。如果我們利用交叉學習的方法,會得到比長時間學習同一種內容更好的學習效果。由於進行交叉學習,在做下一類習題時,前面的知識點和習題種類仍然停留在學生的記憶中,因而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區分不同問題用何種方法來解決。這樣,下次遇到這些問題時,學生能夠更快更準地把問題歸類到不同知識點上。因此,我們不妨把不同類型的學習材料交叉地排在學習計劃中,這樣能讓我們在快速轉換思維的過程中對知識系統進行靈活地調整和明確地區分。

【鏈接一】羅馬房間記憶法是一種古老的記憶術,當時的政治家為了發表長篇演講,要記

下大量的資料,為方便記憶,便創造了這個方法。其特點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間作為記憶的“檔案櫃”,把記憶的對象與熟悉的生活環境連結起來。


2020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3


閱讀名著片段

15.下列句子中引號的作用與題目中“學霸”引號的作用一致的一項是_______(3分)

A.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

B.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

C.巨人豎起一塊“禁止入內”的告示牌。

D.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

16.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________(3分)

A.真正的“理解”需讓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

B.習題測驗是用內部主動回憶的方式來鞏固學習。

C.有意識地分散學習對長期記憶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學習是利用前面的知識來解決後面的問題。

17.“鏈接一”中的“羅馬房間記憶法”與選文中哪種學習方法類似?請指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4分)

類似的學習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鏈接二”中何曉羽用了選文中的三種學習方法,請分析。(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師要求背通《桃花源記》,某同學大為苦惱。請你根據選文,推薦兩種方法幫助他背誦。並結合《桃花源記》的內容作簡要闡述。(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3分)B

16.(3分)D

17.(4分)心理意象法(1分)相同點:兩者都是將記憶的對象與熟悉的事物建立聯繫(1分)不同點:心理意象法建立聯繫的事物範圍很廣;而羅馬房間記憶法建立聯繫的事物僅限於房間中的事物(2分)

18.(6分)(1)分散學習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後的3個10分鐘和2個20分鐘的時間來分散學習語文英語、數學(2分)

(2)交叉學習法:利用早餐後的20分鐘,交叉學習了英語和數學(2分)

(3)習題檢測法:挑戰數學錯題(2分)

19.(4分)(1)詳盡發問法:通過用“為什麼”提問加深對《桃花源記》的結構、思路、關鍵性語句的理解,背誦起來會記得更牢(2分)

(2)心理意象法: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遊人,將遊人的行蹤變成一幅幅圖畫(或:變成一個遊人探險的故事),把內容串聯起來(2分)

(3)分散學習法: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這幾個部分又可分散時間來背誦(2分)(答出兩點即可)

【分析】15.本題考察的是引號的作用,其中題目的引號作用是特殊稱謂,和B選項中的特殊稱謂一致。

16.本題需要結合第五種學習方法的介紹段落進行分析,可以從文本看出對於交叉學習法,D選項的解釋是有誤的,難度不大。

17.本題難度不大,基本上將五種學習的方法結合一起互相比對即可得出結論。注意在謄寫的時候儘量避免把文段句子進行隨意刪減,避免不必要的扣分。

18.本題出題形式比較靈活。結合表格的內容進行判斷即可。其中需要關注的是時間段的劃分,還有整體上不同學科之間的穿插等,都可以體現不同的學習方法。

19.本題也是比較靈活,注意既要結合材料又要結合生活實際場景進行分析。其實背誦《桃花源記》學生都比較熟悉,可以易地而處,將心比心進行分析比對。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20-24題(20分)

冠軍和亞軍

①冠軍和亞軍都出生在江南的一個小城。小城水網密佈,清澈的小河縱橫交錯,古樸的拱橋連接著道路,划槳的小船替代了汽車。除了舟船這裡無需別的交通工具。在小城,最快的速度就是人奔跑的速度。

②冠軍和亞軍同齡。在少年時代,他們便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奔跑速度,無論是遊戲還是學校上體育課,他們總能將別的小夥伴遠遠地甩到後面,最後就變成了他們兩個人的比賽,其他人全都成了拉拉隊員。小城舉行首屆運動會時,他倆理所當然地成了這一項目的冠軍和亞軍,僅僅一步之差。

③奇怪的是他倆的座次似乎就這樣缺少懸念地排定了,之後的每一次賽事,他都是冠軍,他都是亞軍,從沒發生例外,就連那一步之差的距離也是不變的。道理其實也簡單:一個想消滅那一步的差距,就勤練苦練;另一個想保持住那一步的距離,也勤練苦練。結果,始終是一步之差。

④那冠軍後來曾離開小城,走南闖北去了。小城人很久沒看見他,只是偶有信息傳來,說他發了,又說他栽了。小城人經常可以看見的是那個亞軍矯健的身影,他留在小城當了一名警察。

⑤有一天,一起搶劫案迅速傳遍了這個和風細雨少有新聞的小城。當警察趕到案發現場,蒙面劫匪剛剛拔腿逃離。

⑥這個小城的警察是無法使用警車的,甚至用摩托車都只能事倍功半,所以他們都練就了一雙飛毛腿,尤其這天第一個撒腿追捕劫匪的警察——就是亞軍頭銜的保持者。

⑦過了一座拱橋,又過了一座拱橋,警察與劫匪的距離漸漸近了。“站住!”他大喝一聲。那劫匪全身一顫,回一回頭,緊了緊腳步,像箭一樣躥出去,他們的距離,忽然間又拉大了。

⑧這劫匪熟悉地形,似乎是本地人,但本地人中,哪來跑的這麼快,讓他追趕起來頗感吃力的人呢?難道是他?難道就是自己永遠沒有趕上過的那個人?他也像箭一樣躥了出去。

⑨過了一座拱橋,又過了一座拱橋……

⑩結果當在意料之中。但第二天的新聞報道卻過於簡單:昨日在某地發生的搶劫案中,警察穿過半個城市抓住了劫匪,據說該劫匪曾是一位長跑冠軍。

11而當時的情況極富戲劇性——

12只見劫匪在前,警察在後,倆人都不知疲倦地跑著,他們之間的距離,好像也凝固了。他稍稍放慢喘口氣,他也隨之喘口氣;他加快步伐,他也隨之加快步伐,似乎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劫匪大概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終於站住了,舉起了雙手,於是雙方都到達了終點。

13後來劫匪是這樣說的:他也許永遠追不上我,但我也註定永遠擺脫不了他,這樣跑下去又有什麼意義,還不如站住。

④後來警察是這樣說的:我也許永遠追不上他,但我的職責讓我必須永遠追下去,直到抓住他。

20.第②段加點詞“與眾不同”,用下列詞語替換而句意不變的一項是________(3分)

A.異乎尋常 B.獨具一格 C.相形見絀 D.眾望所歸

21.第①段運用了___________描寫;後文中與之相照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②-③段的內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對第①段“當時的情況極富戲劇性”的理解,下列最恰當的一項是______(4分)

A.警察抓住了劫匪,毅力戰勝了能力。B.在警察的威懾下劫匪主動舉手投降。

C.亞軍的警察最終抓住了冠軍的劫匪。D.劫匪和警察都到達了馬拉松的終點。

24.本文題目改用“警察和劫匪”好不好?請簡述兩條理由。(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3分)A

21.(5分)環境(描寫)(2分)小城的警察無法使用警車追捕劫匪(小城的警察都練就了一雙飛毛腿)(3分)

22.(4分)冠軍和亞軍從小奔跑速度出眾,由於都很勤奮,兩人之間的一步之差,從來沒有發生例外

23.(4分)C(選A得2分)

24.(4分)(1)“冠軍和亞軍”比“警察和劫匪”更能代表小說中的兩個人物(2分)(2)“冠軍和亞軍”可以作為線索貫穿全文,而“警察和劫匪”只出現在小說的後半部分(2分)

(3)小說前後兩部分的情節都是圍繞“冠軍和亞軍之間的一步之差”展開的(2分)(4)以“冠軍和亞軍”為題,更能暗示小說“職責重於能力”的主旨(2分)(任答兩點即可))

【分析】20.本題考察的詞語含義替換,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其中“與眾不同”的意思與A選項相近,都是表示與其他不同。選A。

21.本題對於環境描寫的判斷是非常簡單的,文章第一段以介紹小城的環境為背景,方便下文故事的展開。於是有了第二個空格,提問的是照應的內容。注意結合前後文內容觀察文段之間的聯繫。

22.本題考察段落內容的概括。注意概括的時候要從“人+事”著手。因此確定人物是冠軍和亞軍,事件是圍繞奔跑進行,難度不大。

23.本題考察內容的理解,需要結合文本進行分析。注意要體現出“戲劇性”的一面,因此應該是內容上可能存在的轉折。因此選C。

24.本題考察標題的作用。注意從內容和結構進行分析,從我們之前分析的標題作用的格式入手即可,其中必要寫的是文章的中心,文本的線索。注意理解文章中心要準確細緻。


三、綜合運用(10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第25-27題(10分)

上海旅遊節創辦於1990年,活動從每年九月的一個週六開始,歷時二十餘天,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城市影響力的大型旅遊節慶活動。它以“人民大眾的節日”為定位,以“走進美好與歡樂”為主題,通過豐富多彩的上海各區縣節慶活動,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對旅遊業的發展要求,吸引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

上海旅遊節現已成為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節慶盛典的標誌,其中傳統活動有上海旅遊節花車巡遊暨評比大獎賽、微游上海等;結合觀光、休閒、娛樂、文體、會展、美食、購物於一體的旅遊體驗以及近百項市民參與的節慶活動,向海內外集中展現了四季上海都市風光、都市文化和都市人文的無窮魅力。

目前主辦方正在積極籌備今年上海旅遊節系列活動。作為上海小市民,請你也積極參與,根據要求完成下列任務。


25.請你為今年上海旅遊節設計一條宣傳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微游上海”是上海旅遊節推出的一項活動品牌。它將上海中心城區的特色旅遊資源進行有機組合,形成有主題、有特色的城市微旅行路線,從完全新穎的角度去展示上海海派文化的魅力。下列不適合作為上海旅遊節微遊路線的兩項是____、___(4分)

A.“舌尖上海·尋找老味道”路線,帶你尋覓舌尖上不可錯過的上海美食。

B.“建築剪影·遇見鄔達克”路線,帶你回顧鄔達克創造的上海建築傳奇。

C.“田園秘境·漫步崇明島”路線,帶你感受一個桃花源式的詩意棲居地。

D.“似水流年·迷情風雲路”路線,帶你聆聽舊居里風起雲湧的上海往事。

E.“文學記憶·對話張愛玲”路線,帶你展開與張愛玲跨時代的文學對話。

F.“城市情緣·解密雙城記”路線,帶你探尋上海與蘇州之間的不解情緣。

27.右圖是上海市市標,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向初次參加上海旅遊節的外地遊客介紹該標誌的寓意。(60字以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2分)示例一:愛旅遊,愛生活,愛上海(2分))示例二:上海旅遊節,“遊”你更精彩(2分)示例三:暢遊上海,樂享生活(2分)示例四:活力旅遊節,魅力新上海(2分)示例五:牽手旅遊,相約上海(2分)(圍繞“旅遊”和“上海”,簡明扼要,有號召力)

26.(4分)C(2分)F(2分)

27.(4分)該標誌以白玉蘭、帆船和螺旋槳組成(2分);揚帆出海的船,象徵上海是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2分);三角形似輪船的螺旋槳,象徵上海不斷前進(2分);盛開的市花白玉蘭,展示了上海的勃勃生機(2分)(任寫兩點即可)

【分析】25.本題考察綜合知識點,寫宣傳標語。注意句子的形式,儘量要整齊,也可以靈活處理,運用一些諧音等,儘量吸引人。

26.本題需要結合材料和題幹要求進行分析,注意對比幾條線路之間的區別。

27.本題考察圖片圖形的介紹,注意要先介紹標誌的樣子,再針對標誌的樣子進行揣摩分析其中蘊含的寓意。


四、寫作(60分)

28.題目:初三的味道

要求:(1)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3)不得抄襲。

【答案】28.(60分)參照中考作文評分標準評分

【分析】寫作一定要注意審題要準確,這是一切的前提。本題中注意時間限制是“初三”,要結合表層含義去理解“味道”的深層含義。並且抓住中心進行展開寫人敘事。整個初三階段是一個孩子迅速成長的階段,既有青春的叛逆,也有成長的敏感,還有學習的壓力,方方面面都讓他們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可以選取一件事情展開,也可以多件事進行橫式結構敘述,寫出初三的不同味道。就是注意中心要突出開頭結尾要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