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选择不同的防控疫情道路?

新加坡为什么选择不同的防控疫情道路?

爆发以来,世人对新加坡防控疫情的对策褒贬不一。面对社区人传人疫情失控风险走高的情况,出现如此情绪反应,虽不足取,却也不难理解。

新加坡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来简单,就是基于国情(生存环境与条件)、战略目标(可持续)来设定该怎样做,能怎样做的政策和策略。

谁都知道封城是一刀切的办法。虽然可以控制病毒传播,但问题是:1)新加坡经得起这样做带来的短中长期打击吗?也就是说,国家的处境与实力允许这样做吗?2)冠病如果(现已确定)会持续数月或更久,到时新加坡怎么办?如果一次封城不能解决问题,是不是应当考虑和寻找其他可行的办法?

新加坡选择一条不同的防控疫情的道路,着眼点就在于排除不封城的对策下,如何确保维系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又能及时有效防控疫情的扩散,从而让新加坡随着疫情的演变走出冠病危机。而且在过程中,努力打造全新的新加坡,以迎接未来不确定的世界。

对比全面封城,这一策略不仅政策思维不同,所需付出的代价也不一样。重点于谁能以最小最少的代价战胜病毒。

对决策者来说,只要能想到办法应对不全面封城带来的重大挑战,就是允许采取的不同思维与路径。在应对疫情时,不能简单“抄作业”,也没有必须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好的对策,必须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新加坡为什么选择不同的防控疫情道路?

事实也说明,不论是第一波还是第二波的输入型病例,新加坡的防控对策都交出了成绩单。第一波输入病例引发的社区人传人,也被及时防控住了。现在的问题是,第二波的社区人传人到底会怎样?

说白了,在不全面封城的情况下,出台一系列新举措以阻断病毒传播。既有一以贯之的政策思维,也有因应情况改变的新策。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方法和力度。这不就是动态治理嘛。

看起来,新加坡的防控措施总是落在疫情后面。但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方法,只有因时因地不断改变的最可行方法。新加坡的防控措施就应该因疫情变而变。但事实上,这一轮新措施,是政府看到有失控风险后及时推出的。虽然是因疫情变而变,但并未落后,而是抢在了失控前推出,以堵断疫情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