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活和心靈的標本——讀《無畏時光墨生香》有感

日前,拿到了陸曉峰先生的一本叫《無畏時光墨生香》的新書,回來認真拜讀,圖文並茂,不僅僅書香浮動,沁人心脾,而且扉頁裡那一幅幅大智若愚,藏巧於拙,用晦而明的漫畫作品,讓你眼前一亮,瞬間就打開了一扇通往閱讀深處的大門。

其實,我與曉峰先生在網絡上神交已久。他的《曉風造像》在我心目中,日復一日疊加起來,常常有一種“飢望炊煙眼欲穿”按耐不住的激動。

這次與曉峰先生一起去大豐,有幸同行。雖然是第一次碰面,但沒有一句客套、多餘的話。我們心有靈犀,相談甚歡,圍繞著同一話題,想到了一處,時而引發會心一笑。

解剖生活和心靈的標本——讀《無畏時光墨生香》有感

曉峰先生是一位人民警察,畢業於江蘇警官學院,又進入南京大學、中央黨校、江蘇第二期公安美術書法創作高研班等院校深造,文字功底、藝術造詣深厚。可能是因為責任和擔當、因為一種家國情懷、修己安人的倫理基礎和情感狀態所致,先生工作之餘,專注和用心於自己的《曉風造像》且一發而不可收。如此日積月累,一座詩心畫廊,今天已然是蔚為大觀。

他的新作品一出來,每每賞讀品味之時,感覺總能給人以一種色彩,一種驚歎,一種領悟,一種溫暖。以他獨特的方式,讓你產生心靈的顫動。

我知道,文字與繪畫融為一爐,既有通途,也有天塹。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向另一種的跨越,肯定是由於創作者在時間與經驗道路上的不斷磨礪的成果。

曉峰先生的作品,除了題旨多樣化,蘊涵哲理,更有其思想性和文化性的凸顯。他或以人為本,動之以情,如娓娓道來那樣,講述他身邊的故事;或以古見今,謳歌時代,帶給我們的是精神、是思考、是鬥志;或以點帶面,鉤沉千年,能夠在形象表達的同時,給予讀者視覺和心靈上的延伸。

解剖生活和心靈的標本——讀《無畏時光墨生香》有感

《曉風造像》之所以能夠為讀者打上心靈的印記,它的一切意義,都在尋常裡。

作為一位警察,作為一位人民警察的畫家,他的作品內涵,所講的故事,不是刻意具象化的描述,而是在故事中走著走著就“立起來”了。因為,這是他依靠自己在漫長的歲月裡,深入地紮根群眾,接觸接近平民百姓,身臨其境講出來的親身體驗。他的所有作品,關乎人的生活,直指人的心靈。如果將其稱之為“解剖生活和心靈的標本”,應該恰如其分,一點不為過。

我們這一代人,是讀著孔子的《論語》一路走過來的。

我閱讀過陸曉峰先生《曉風造像》的很多作品,總是覺得有孔子《論語》的蘊涵。

《曉風造像》畫風如豐子愷一樣,有點像老樹,沒有長篇大論,文字簡潔。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解剖生活和心靈的標本——讀《無畏時光墨生香》有感

解剖生活和心靈的標本——讀《無畏時光墨生香》有感

解剖生活和心靈的標本——讀《無畏時光墨生香》有感

解剖生活和心靈的標本——讀《無畏時光墨生香》有感

所謂的“天地人”之道,就是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一種順應、一種默契。曉峰先生的《品一下世間煙火味》《掏一把自處的大智慧》《偷一點浮生的小確幸》等等,不就是與《論語》中“予欲無言”的高度一致。

再有,他的《當你老了》《歲月是把殺豬刀》《我曾經是你》《幸福是養自己的心不是養別人的眼》等,就是在告訴你——人應該正確地請面對自然規律。一種遺憾,如果被放大,後果是什麼?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這就是《論語》“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的心靈之道。

還有,他的《世上最難治的病》《做人簡單點,遇事多用腦》《不讓吃虧是福蔚然成風,我怎麼佔便宜》《生活不曾偏愛哪一個不勞而獲的人》等,應該是《論語》中的那些處世之道。

教會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

另外,如他的《人生就是一場自娛自樂》《歲月沉澱下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走正確的路,放無心的手》恰恰就是《論語》中:“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的君子之道。他的《好聽話別當真》《在一去不回頭的光陰裡,不爭不吵》《餘生很短,見想見的人》《餃子要吃燙燙的》等,給出了《論語》中交友之道的一種詮釋。他的《人醜就要多讀書》《長得越帥,責任越重》《人生沒有白走路,每走一步都算數》《不是所有的執念都有結果》《人生就是大鬧一場》還可以看作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以及“士志於道”的人生之道和理想之道。

我說,曉峰先生的作品有豐子愷大師的影子,風格簡樸而意境雋永含蓄。不同的是豐子愷大師篤信佛教,而曉峰先生信仰馬列,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宗旨,心裡裝著的是人民。

對於時代、生活、生命的意義,他有描繪,但更有擔當。他的作品,細節細膩親切,感人至深,讀來可以讓人熱汗淋漓;有時又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內心的過往。

儘管有一些墨跡,宛如走過的歪歪扭扭的腳印。但是,不經意之間,如同拿針紮了你一下子。如果這個點扎得很準的話,效果也就達到了。

曉峰先生的作品,漫畫生動,文字犀利,猶如“匕首和投槍”一樣。這樣的作品最是“頂天立地”的。上可仰望天空,追問自然宇宙,下可接地氣,闡述柴米油鹽。不同的閱讀和欣賞,都會有不同的啟迪和收穫。

(邵玉田: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