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故事」千里回乡,只为给恩人点一支烟这值不值,你怎么看

因为疫情,今年很多人都没有回老家过年,刚子也一样。他老早就跟我打了招呼,说他疫情结束了,一定回老家看看。”我说算了,这么远的路,开车要8个小时,有什么事等年底回来在办不一样吗?”他说,”那可不行,别的都可以,我回去必须去看贺婶儿,她今年都76了,去年我答应过年回来看他,可疫情给耽误了!”

刚子是我小时候的同学,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屯儿住,但同属一个村.小时候刚子家里很穷,经常揭不开锅。在我们附近有个国营钢管厂,是当年日本鬼子侵占东北时建的一个铁矿,解放后曾恢复一段时间生产,后来铁矿石没了改制变成了钢管厂,有2000多名职工,因为人多家属房不够,很多职工就寄宿在农民家里。


「原创故事」千里回乡,只为给恩人点一支烟这值不值,你怎么看


他要看的这个贺婶就是当年寄宿在他家里的一个管厂职工。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交情,但看样子关系不一般。我知道当年的这些钢管厂职工都挣现钱,生活要比我们农村人好过,而且他们吃的是商品粮,每个月有定量的大米白面。

那时候是城乡二元化领导,差别很大。记得当时的领导经常讲要消灭阶级,缩小城乡差别。可是这种差别一直我参加工作也没改变多少。后来钢管厂已经黄了,绝大部分职工都被分流到了外地,也有的就地安了家,成了住在本地的非农户。

刚子和我一样,毕业后都回家种地当了农民,后来我进了乡政府当了一名机关干部,刚子在种地的同时也做点买卖,那时候我们还都很年轻,都不知道将来怎么样?后来时兴经商,很多农民也都各找出路,不知啥时候刚子也进了省城,很长时间我们都没了联系。

直到几年前,刚子才露面,这时他已经辗转了几个地方,最后落户到吉林的某个城市做起了土特产生意,这些年他发展的不错,有车有房,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也许是心情不一样了,他想起了我们这些老同学。

「原创故事」千里回乡,只为给恩人点一支烟这值不值,你怎么看


刚子的父母都不在了,哥哥姐姐还在农村,在家里他算是比较有出息的一个,没事的时候总会回来看看。

这次,在我陪他去看贺婶儿的路上,他跟我说出了要来看老太太的真正原因,原来他这是在报答老太太当年的救命之恩,这让我吃了一惊!

刚子说,在他离开家乡前的那几年,连一分钱都没有,而且跟人家倒动药材还赔了不少钱,最后不得不进城躲了起来,这也是逼得没办法。刚开始那几年,别说有多难了,在城里他举目无亲,他只好和妻子到批发市场批发水果,然后再推到早市上摆摊卖,勉强能维持生活。

「原创故事」千里回乡,只为给恩人点一支烟这值不值,你怎么看


就在这时,他的父亲突然得了胃穿孔,急需一笔手术费,可他们哥几个把兜都掏空了还差一千多块,他急懵了,开始四处张罗借钱,可惜借遍了全村,也没借到,就在这时,听说他回来的债主也找上门来,多亏他走得及时没被堵到村子里,当然了这点钱他早就还上了。

他说,就在逼得他走投无路时,正好碰到了贺婶儿,这天贺婶正好回钢管厂留守处办退休的事,恰巧碰到了刚子,因为刚子和他儿子比较好的原因,贺婶见刚子神不守舍,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刚子也没瞒她就把事情说了。没想到,贺婶向他伸出了援救之手,借他800块钱,才救了他父亲的命,这笔钱是他3年后才还上的。

「原创故事」千里回乡,只为给恩人点一支烟这值不值,你怎么看


现在他的条件好了,每次回来他都想拿点钱给老人表示表示!可老人说什么也不要,他也觉得这样有点太俗了!也为老太太也不差钱。刚子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后来他知道老太太是正宗满族人,喜欢抽烟,于是他就找到了晚辈给老太太点一支烟的借口,每年都来看看老太太,这样做显得很自然。

听完这个故事,我心中一热,不禁对我这个老同学开始刮目相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