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儒學史,也就看懂了中國史

正如我們要分析一個人的話,就要先了解他的成長經歷。同樣,要學儒學,首先我們得知道儒學的發展史。

只有知道儒學是怎樣從仁義修身之學被歪曲、被利用,最後淪為統治工具的,我們才能知道如何去偽存真,汲取精華。

要說儒學歷史,在我看過的書中,講的比較透徹的要數郭建龍的《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和張豈之的《中國思想史》。我也將結合各書的內容和框架以及其他資料來闡述。

1、先秦創始,焚書坑儒

我們都知道,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儒家由孔子創立。在先秦時期,儒家和諸子百家地位相當。

儒家在先秦有三大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比蘇格拉底大82歲,孟子比亞里士多德小12歲。這一偉大的時代後來被稱為人類的“軸心時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禁錮思想,開始了“焚書坑儒”。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都遭受重創,大量儒學典籍受到毀壞。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坑了半天讀書人,抬頭一看,發現原來造反的都是不讀書的人。

看懂了儒學史,也就看懂了中國史

2、大一統帝國的政治需求

後來,劉邦推翻了秦國,建立了大一統帝國。中國的大一統使得中西方哲學有了不同的使命,從此開始分道揚鑣。

西漢政權建立後,劉邦以一個市井無賴成為了皇帝。這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擺在帝國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讓世人相信世上只有劉邦能當皇帝,而別人不能。

在劉邦時期,皇帝聽從了叔孫通的建議,通過恢復儒家禮儀的方式來降低臣民人格,從而彰顯皇帝權威。此法短期有效,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在治國上,秦朝的滅亡也使法家成了替罪羊。在其他各家中,與法家距離最遠的是儒家和道家。

道家的無為哲學在漢初時正好符合統治者的需要,從漢高祖、呂太后直到漢武帝時期的竇太后,在治國上都採用道家無為的方式,除秦苛法,與民生息。

看懂了儒學史,也就看懂了中國史

3、皇帝神化運動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元氣已經恢復。道家的無為已然不再滿足統治者的需求。經歷了“七國之亂”,帝國迫切需要一個控制思想的綱領,來徹底解決皇帝唯一合法性的問題。

於是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開始系統化地控制思想。

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子百家,特別地結合了莊子的思想概念,建立起了新儒學。其核心思想就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

看懂了儒學史,也就看懂了中國史

4、儒教出世

“天人合一”理論對宇宙起源和運行提出了完整的解釋。世界萬物是由老天爺創造的。人類社會的規律與老天爺的運行規律是合一的,人類生活的目的就是遵從於天的意志。

皇帝是天在人間的代表,是天選的,必須無條件服從。王者也要受命於天,這既為行使皇權提供合法依據,又對行使皇權有所限制。皇帝必須注視天的喜怒表現,依照它來行事。而天最滿意的是按照儒家規矩行事。

此時的儒家已經脫離了孔子時期的本意。儒家呈現出宗教形態,儒教由此誕生。

宗教和哲學最大的區別在於,宗教帶有很強的強迫性和洗腦特徵,並可以用來對人的生活進行強制性規範。

我們將此時的新儒學和同時期的天主教對比,的確有著驚人的相似。天主教認為,世界和人類是都由上帝創造的。上帝通過教會來領導人類。人類要服從上帝的意志,就要服從教會的領導。

宗教化的儒學思想成功地束縛了人民的思想。結果導致人們對老天爺的形成絕對信仰。漢代成了中國曆代王朝中最相信鬼神和天命的朝代。

漢武帝時期,大臣們不敢直接批評皇帝暴政,紛紛製造讖緯來規勸皇帝。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時也用天降符命來宣稱自己是天選的。

被愚弄的人民終有一天會覺醒。隨著漢朝政權的動盪,有識之士開始對迷信產生質疑。儒學的權威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請看下回分解——《儒學失寵,三教並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