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漫畫學習了“金錢觀”,家長們要跟上節奏嘍

小孩子是從幾歲開始,對錢有了概念?

這是個好難回答的問題,大概是從他們想買糖吃開始?今天的孩子不用再為學費而發愁,在開學季的時候,他們感受不到花錢,父母們給他們花大價錢報的培訓班在他們看來也是“令人討厭的安排”,“和錢無關”。

如何帶孩子認識錢,還真是個不能小看了的問題。

孩子看漫畫學習了“金錢觀”,家長們要跟上節奏嘍

錢和買買買

從一開始知道“錢”這個詞兒之後,他們學會買買買了,知道拿著錢去小賣店可以換回自己喜歡吃的糖果和冰棍兒。在哭鬧著要買玩具的時候,他們漸漸掌握了“貴”和“便宜”這兩個詞,因為媽媽總是跟他說:這個玩具太貴了,不能買,不能買超過100塊錢的玩具。

在大人們口中習以為常的表達,很難想象小朋友們是如何把這些陌生的詞彙建立起關聯的,但是他們很快就知道了100塊錢不是個小數目,一份錢,買了這個就買不了那個了,他們要在不同的玩具中做出選擇。

有一次三寶和爸爸媽媽一起逛商場,媽媽在家居用品店裡買了一個鍋,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購物行為,卻讓三寶同學哭了一場。他很羨慕媽媽想買鍋就買鍋,壓根不用考慮積分、預算這些事情。因為平常他想買玩具的話,爸爸媽媽總會說:你的玩具已經夠多了呀,你的積分攢夠了麼?積分是爸爸媽媽用來獎勵三寶同學的一種記錄。最後他很是氣憤的說:為什麼我不能想買就買?

這還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呢。

孩子看漫畫學習了“金錢觀”,家長們要跟上節奏嘍

錢是什麼?

除了抱怨自己不能隨心所欲的買,慢慢的,我們發現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金錢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金錢觀可能跟爸爸媽媽完全不一樣。

有一次我和三寶同學一起去看民族舞劇《天之路》,演出結束後,主要演員在大堂裡進行籤售活動,很熱鬧。三寶同學和爸爸一起簡單圍觀了一下,對我說:媽媽,這些演員很榮耀啊,坐在那裡,給人們籤售。

我說:是啊。長大以後你想做明星麼?也像這些叔叔阿姨一樣?

得到的回答讓我很吃驚。

三寶同學說:還是不了吧,做明星大多數都是吃青春飯的,不如做企業大老闆來得長久。大老闆還能參加國宴,做個企業發佈會,也是很牛的。

我說:你是從哪裡知道這些的?

我看書知道的。

孩子看漫畫學習了“金錢觀”,家長們要跟上節奏嘍

作為《史高治的光輝歲月》這本書的忠實粉絲,鴨子史高治·麥克達克的奮鬥史,似乎深深的影響了三寶同學的價值觀。但凡談到錢這件事,第一個蹦出來指導他行為模式的必然是麥克達克先生:不要亂花錢,要賺大錢,不該花的錢不要花,要把錢攢著。和爸爸媽媽一起旅行的時候,他會時不時的問一句:咱們花了多少錢了?不會旅行結束之後就變窮了吧?咱們的存款還有吧?

君子愛財

據說在猶太人的傳統文化裡,他們認為致富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勤奮地滿足別人的需求,同時,以高貴、可靠的方式經營。他們認為個人追求利潤和財富,在本質上合乎道德。不要把人生分成一個工作、一個生活,從不交集的兩個部分。

賺取收入的第一步,是認可以下兩個概念:

第一:你需要從事商業活動;

第二,從商合乎道德,高貴而且有價值。

不禁想起我們文化裡的八個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往我們似乎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後面這四個字上:取之有道。因為對“道”的理解又是模糊中的模糊,最後竟然演變成為“不屑於談錢的假清高”。殊不知,這句話還有重要的前面四個字:君子

愛財。

給孩子的書單:

1.《史高治的光輝歲月》,人民郵電出版社

2.《媽媽,錢是什麼》,【英】格里·貝利 著 ,【英】 邁克·菲利普斯 繪,貴州教育出版社,這套書一共有六冊,包括《錢的故事》、《金子》、《富有和貧窮》、《零用錢》、《銀行裡的錢》和《購物》,講述了與金錢有關的方方面面。

孩子看漫畫學習了“金錢觀”,家長們要跟上節奏嘍

給爸爸媽媽的書單:

從認識錢開始,圍繞金錢產生的話題就會時不時就出現在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裡,可能一直會持續到他們上大學讀了金融系,在這個領域裡,給爸爸媽媽推薦的書單如下:

1.《貨幣戰爭》:儘管人們對這本書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不妨礙作為一個輕鬆閱讀的備選項目,在現實世界裡,圍繞貨幣而發生的衝突和戰爭,也確實是存在的。

2.《浩蕩兩千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吳曉波經典作品之一,系統講述了商業角度裡的歷史,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從中梳理出一條亙古不變的生財之道。

孩子看漫畫學習了“金錢觀”,家長們要跟上節奏嘍

3.《貨幣裡的中國史》:細分角度的中國歷史敘述,非常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