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教育,春暖花開(教師讀書系列之一)

作為一名入行不久的新教師,有幸在寒假期間能夠拜讀管建剛老師的名作《不做教書匠》,有沒有把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在追求,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工作的熱情和生活的動力。而一個優秀的教師區別於教書匠的方面很多。其中一個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是否真正明確“為何而教”。管老師博採眾長,《不做教書匠》從不同的角度勾勒出了一個真正的教育者的形象,這是教師自我反思的重要參照系。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著名主持人董卿身上這句話得到了最全面的詮釋,一個溫文爾雅,才華橫溢的女子,怎麼能不令人印象深刻呢,而作為教育者更應該終身學習,不斷提高眼界和見識。這本書不僅讓我學習到了教育方法,更加讓我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我是一名數學教師,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是我一直以來所堅守的,在每一次收到家長的一句“謝謝老師”時,我為我是老師而感到驕傲,而當我用各種有趣的方法給孩子們上英語課時,看到他們露出的笑臉,表達出的歡喜,還有出現在辦公室前急促地喊到“老師該上英語課啦!”,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語的,正如管老師書中所寫的一樣:每一盞年輕的生命都是一盞能量很強的燈,這燈光完全可以為別人照出一條路來,自己也會因這條路的存在而快樂。

貴人和匠人的區別在於,匠人只教書,不育人,貴人不但教書,而且育人。育人的貴人會受到學生終生的惦念,並將愛的教育傳承下去,而教書的匠人猶如舊日私塾的先生,他們教授學生以知識,家長回饋他們以衣食。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學生心目中的貴人,而非匠人,這也正是《不做教書匠》的題中之義。我會為了成為這種“貴人”而不斷努力,最終面朝教育,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