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时光如水,总是无言,却总有那么几首经典歌曲在我们心头挥散不去,它们记录了岁月的痕迹和人们的千言万绪。今天我们就走进

北京交通大学的记忆,来看看他的曲库吧。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奋发《有为歌》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躬耕从未忘忧国。

八千里路云和月,从铁路管理传习所到北京交通大学,救危亡于既倒,持使命而前行。百廿交大,雄踞京华,时代云涌,英才辈出。彼时,中国积贫积弱,为培养中国自己的铁路管理人才,国家急需开办培养铁路管理人才的学校。于是便有了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也就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它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从这里走出来的人们怀着热切的赤子之心,胸中存韬略,躬耕从未忘忧国,纷纷投身到国家的近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回望历史烟云,曾经的他们心怀民族国家大义,完成了对中国铁路的探索和初建。如今的北交大人仍然心怀热忱,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几乎每一件重大历史事件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国家和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里,交大人从未缺席

悠悠百载,现在的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它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

沉默《加速度》

沉默加速度,是我的脚步,奔跑在视线里的路

风风雨雨百余载,北京交通大学从未迷失方向,从这里出发,一批批怀揣报国梦的交大人一直秉承着 “知行”校训,肩负时代的使命,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传承交通强国的梦想,矢志创新争创一流的脚步从未停歇。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历经了双甲子的发展,北京交通大学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

工、管、经、 理、文、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学科培养体系。在众多学科排名中,北京交通大学优势凸显。在U.S.News世界大学排行、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中进入500+。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商科与经济学、物理学等4个学科入围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土木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工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7个学科入围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机械、航空与制造工程,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与天文学,商业与管理研究,统计与运筹学等8个学科进入QS世界顶尖学科。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列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第一,工程学进入ESI前1‰,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进入ESI前1%。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系统科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四次蝉联全国第一;系统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5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10%(A类);应用经济学、土木工程、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7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20%(B+类)。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如今,有着124年辉煌历史的北京交通大学,秉承“知行”校训,肩负新的使命,正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向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踏寻《平凡之路》

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天地交而万物通,这正是交大人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也是最后的心之归属。百余年间,交大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历史,名师大家与他们的学术创造交相辉映,一个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见证着交大和国家的蓬勃发展。

如今的北京交通大学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信息、管理和交通科学与技术等优势特色学科,全面参与了铁路大提速、青藏铁路建设、大秦铁路重载运输、高速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海内外10余万交大人用智慧和汗水,开创了诸多“历史首次”。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一路走来,交大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设计出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打通了中国第一条超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研发出中国第一条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如今仍然为服务国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110多年前的那个秋天,中国首条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全线通车。穿梭八达岭山谷,让轨道通达九州是那时国人的梦想。詹天佑那巧妙的“人”字形折返线,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同年秋天,清政府正式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培养铁路管理人才的先河。当时设计修建京张铁路的两位工程技术骨干——俞人凤和沈琪先生,后来分别于1917年和1919年起担任该校的校长一职。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跨越百年,沿着老京张线,一条崭新的京张高铁正在铺开。京张高铁的铺开既有北京交大培养的毕业生作出的重要贡献,又有相关科研团队在隧道工程、牵引供电智能化、轨道线路工程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向烂漫樱花深处的列车,车程从3小时有余到1小时之内,让京张两地近在咫尺。无疑,京张铁路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交大参与研发和建设的京张高铁则用“世界第一”向它致敬。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学校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CBTC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和成功应用,使我国成为第4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实现自主可控;FAO全自动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已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化水平的国际最高等级;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是轨道结构近百年来最突出的改进与创新;"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智慧协同网络"提高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对建立现代交通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为我国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计研发、测试和运用提供了保障;"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攻克了大型屋盖及其围护体系抗风难题,提出的风荷载公式,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纳入国家标准。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在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交大人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在海拔5000余米的川藏线上,交大人挥洒汗水、无怨无悔,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交大人怀揣赤诚的爱国之心,秉承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在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中打造“交大名片”,在攸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中播洒“交大智慧”,在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彰显“交大力量”。

感恩《隐形的翅膀》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交大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群可爱的人,他们默默奉献,帮助交大人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驱散迷雾,指引方向,他们仿佛一双隐形的翅膀,带领学校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在交大,学子可以通过优质的专业课打牢基础,也可以通过丰富的选修课拓展视野;可以聆听两院院士、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也可以和年纪相仿的青年教师畅快交流。全校在职教职工3007人,其中专任教师1917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37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832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2人。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郑琼林教授,他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与交流传动 、高性能低损耗电力电子系统 、光伏发电并网与控制 、电力有源滤波与电能质量等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刊物文章近100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近200篇,已授权发明专利30件。2015年受日本东芝公司委托研制成功电力机车辅助电源不停电自动过技术,成功应用并推广于和谐3G型电力机车上。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刘志刚教授,他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牵引传动与控制、轨道交通供电技术、载运工具工程应用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课题"城市轨道交通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及牵引传动系统研制"、"低地板轻轨车牵引传动控制技术开发及装备研制"。申请课题研究相关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史红梅,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仪器类专业委员会骨干专家,仪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实验室分会理事。从教23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担任13年班主任工作,积极开展新工科、科教融合、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关注学生学业和思想,课堂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两次被毕业生评为“我最敬爱的老师”, 获多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所主讲课程获评首批北京市优质课程,主编教材2部获北京市精品教材。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三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首批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王长进,2000级土建学院硕士,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勘察设计大师。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测量与航测遥感工作,在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航测遥感、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主持了京津城际、京沪、长昆、哈大等多个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勘查工作和铁道部重大专项课题研究,解决了诸多的技术难题,多项成果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净文常,2000级土建学院硕士,铁一院副总工程师。他扎根雪域高原30多年,参与和主持了青藏铁路、拉日铁路等10余项重大铁路工程的勘察设计,为解决多年冻土、地热、风沙等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见证了藏区铁路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发展历程。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郜春海,89级电信学院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本科。1993年至今,郜春海始终致力于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教学、科研、产品化与产业化工作。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一批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CBTC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首次应用于北京地铁亦庄线。

2019年北京交通大学吕兴教授、夏梅梅副教授还入榜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雄厚的师资力量也正是奠定交大一直以来人才辈出的强大基石。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2021年北京交通大学8人获第十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其中高亮荣获詹天佑大奖(共3位获奖者),是自该奖项设置以来交大第五位获奖者;闻映红、任尊松、何世伟获詹天佑成就奖;曹源、肖宏获詹天佑贡献奖;辛涛、刁利军获詹天佑青年奖。

怀揣感恩之心,“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每一位交大人定不会忘记自己身上那双隐形的翅膀,他们让我们坚定自己的步伐,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发光发热。每一位交大人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记录《青春纪念册》

给我你的心作纪念,我的梦,有你的祝福才能够完全,风浪再大,我也会勇往直前,我们的爱,镶在青春的纪念册。

青春迸发无限激情与梦想,交大给每一个年轻人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并小心和呵护着他们的梦想和青春,鼓励他们勇往直前,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拥有无限可能。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中都有

交大人志愿奉献的身影。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3575名师生独立组建“科学发展”方阵用最完美的英姿向祖国表达了祝福。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学校自2002年组织排演交大版《长征组歌》已在校内外演出60余场

,观演观众近8万人。大型原创话剧《茅以升》30多场演出致敬茅以升老校长入选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各类学术类竞赛项目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多元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参与人数超3000人次。学生艺术团下设7大社团每年举办艺术团专场演出10余场为同学们普及高雅艺术。5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活跃在高校各级各类比赛中在国家级及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冠军136项(次)其中羽毛球88项6大类109家社团百花齐放为交大学子提供全面自由的发展空间也为百廿交大注入青春气息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科学与人文交融,百廿交大将厚重底蕴与青春活力融为一体。这里是实现梦想的沃土。以学生为本,学校精心筑就学子全面成长的平台,给每一位身处其中的青年学子提供了追梦、圆梦的无限可能。

《花香》记忆

记忆是阵阵花香,一起走过永远不能忘,你的温柔是阳光,把我的未来填满。

你闻,交大的郁金香和海棠花都开了,也许交大人的记忆是阵阵花香,相信每个交大人都忘不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过校园里的美好景色。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教学楼前,思源碑下,火红的郁金香,婀娜多姿,笑颜盛放,像是在说“我们在守护着你们的家”。这些郁金香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它们亭亭玉立,宛如身披彩衣的花仙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摇摆着身姿,娇媚可爱,真是美不胜收。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芳华园甬路两旁的花枝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海棠花的拱门,落英缤纷,花香弥漫,置身花间,恍若仙境。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为了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北京交通大学在芳华园里种植了西府海棠,布局与西花厅前海棠花相仿。海棠树旁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毕业时给同学的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以此激励交大学子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明湖水始终以一种博大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在流淌,流淌成一股珍藏终身的记忆。四季如此,年复一年。

历经双甲子!北京交通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坐拥轨道交通领域“硬核”实力!

一首首歌牵动的是大家内心最深处的回忆和情绪,曾经的拼搏、进取和热爱最后千言万语都汇成一首歌《祝福》。

愿心中,永远留着我的笑容,伴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新春佳节,北京交通大学祝福大家永远都能保留笑容,不要忘记曾经伴你走过的春夏秋天,即使离别,也希望未来我们还能够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关注"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官微、北京交通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