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列车》:纪录片版《中国在梁庄》

一辆归途的列车,不仅带给张昌华一家说不清道不明的悲欢爱恨,也揭示出当今中国的诸多弊病。“一粒沙中见世界”这句话不是没有意义的,在“天朝上国”“超级工程”的背后,列车与梁庄似乎更能代表中国人的心声。

《归途列车》:纪录片版《中国在梁庄》

亲情的疏忽与教育的缺失

《归途列车》这部纪录片选择在铺天盖地的春运人潮中跟踪一个家庭,展示三年间他们在这场大迁徙中的悲欢离合与默然无语。

张昌华与妻子外出打工十六载,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都能好好读书将来可以出人头地。

《归途列车》:纪录片版《中国在梁庄》

春节一回乡,他们就问儿子“考得怎么样”“怎么从第三名下滑到第五名”等问题。也许是因为就别而让亲情产生嫌隙,除了“学习”之外找不到其它话题。然而即便是讲“学习”,夫妻二人也说不出有新意的词句,说来说去无非是“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就指望你出人头地”之类的老生常谈。这当然不能怪他们“不学无术”,也不能怪子女们“兴致缺缺”,可结果就是两代人的不欢而散,谁之过呢?

春运与奥运

2008年真是让人难忘的一年:一方面北京奥运全国上下欢腾,一方面汶川地震、南方雪灾,六十万人被迫滞留广州火车站,像《红楼梦》的章节标题,一半繁华一半苍凉。老实说,我并不明白“过年”的意义。老了一岁?拿压岁钱?看春晚吃年夜饭?如今连烟花爆竹都不闻的我对于“年味”的感知又淡了一分。也许是祖宗的旧例后人懒得去改变,一年一年地遵守下来也未尝不可。但当我看见密密麻麻的人群在无望的等待中推搡、咒骂、落泪时,忽然又能理解他们的渴盼——回家过年、回家过年,一定要回家过年。

《归途列车》:纪录片版《中国在梁庄》

《归途列车》:纪录片版《中国在梁庄》

只是,生活不是由自己导演的温馨团圆剧。当张昌华与女儿大打出手、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相对无言时,我不禁叹惋:一路过关斩将,好容易挤上列车回了家,得到的就是这个结局吗?

没有意义的“归途”

亲人与家,是背井离乡的人们心中的灯塔。然而长时间的离别改变的不仅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生存状态,还有人伦秩序。女儿丽琴尖锐反抗父母,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好好学习,重新走上父母的老路。父母伤心,女儿出走,归途的列车,已经没有登上的意义。

《归途列车》:纪录片版《中国在梁庄》

“震撼”之后

前苏联纪录片大师维尔托夫对纪录片下的定义是“将现实的片段组合成有意义的震撼”。这一点,《归途列车》做到了。对张昌华一家而言不过是“家丑”的事,观众却能“受到很多震撼”。然而,一般人也只能“震撼”而无力改变什么。实在愤愤不平,我们也只能学学鲁迅笔下方玄绰的想法:“倘使张昌华一家是我们,我们是张昌华一家,那就是他们享福我们遭罪”,聊以自慰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