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顶刊导读63期: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

顶刊导读目录


1,大脑中的躯体感觉:理论重评与新模型

2,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从有偏的研究中逐渐浮现证据

3,催乳素在女性针对性疼痛中的作用

4,分布式伤痛感受系统:理解疼痛的一个框架

5,感觉神经元如何感知危险信号?


脑科学顶刊导读63期: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


1,大脑中的躯体感觉:理论重评与新模型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作者:Freya

脑科学顶刊导读63期: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

触觉对象识别和记忆涉及的脑区

躯体感觉系统对许多功能都很重要,如触觉识别、身体感知和运动行为。我们对过去10年来有关躯体感觉加工的人类和动物文献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评估了现有的模型如何适应新的观察结果。

基于这些观察和对与躯体感觉有关的大脑结构的调查,我们认为需要一个新的模型来描述涉及不同子功能的多个脑网络。这些网络是高度互联的,且通常存在多模态性质。

我们提出的新模型包括基本的躯体感觉加工,和涉及1)触觉对象识别和记忆、2)身体感知、3)身体所有感、4)情感加工和5)动作的五个高阶网络。

https://doi.org/10.1016/j.tics.2020.04.003

脑科学顶刊导读63期: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


2,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从有偏的研究中逐渐浮现证据

期刊: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作者:Sniper

尽管大多数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是女性,但是一直以来,有关痛觉机制和慢性疼痛病理生理学的临床前研究中的实验,大部分都是基于雄性啮齿类动物进行的。

在这篇综述中,作者描述了最近一些资助机构采取了强制将性别作为生物学变量纳入临床前研究的政策,并且探讨了这些政策与疼痛和止痛方面的性别差异研究的数量增加之间的关联性。

此外,作者还分析了该领域的趋势,重点关注了新发表的关于性别差异的定性结果,从中发现这些定性结果都暗示在两种性别中,存在不同(痛觉)加工机制。越来越明显的是,在啮齿动物和人类的两种性别之间,急性和慢性疼痛机制在遗传、分子、细胞和系统水平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3-020-0310-6

脑科学顶刊导读63期: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


3,催乳素在女性针对性疼痛中的作用

期刊:Trends in Neuroscience

作者:Freya

脑科学顶刊导读63期: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

PRL/PRLR系统使痛觉感受器敏感,从而针对性地促进女性疼痛


与男性相比,女性经历许多疼痛症状的频率更高,但我们对疼痛的性别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尤其是对于外周痛觉感受器的性别差异。外周痛觉感受器是痛觉传递的基本组成部分。

新的证据表明,催乳素(PRL)信号在其同源催乳素受体(PRLR)的初级传入促进了痛觉感受器敏感化,造成了女性针对性疼痛。本文就PRL/PRLR在痛觉感受器敏感性和病理性疼痛(包括术后、炎症性、神经病理性和偏头痛以及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超敏)中女性针对性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本文还讨论了外周PRL/PRLR系统对开发女性疼痛控制新疗法的临床意义。

https://doi.org/10.1016/j.tins.2020.06.003

脑科学顶刊导读63期: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


4,分布式伤痛感受系统:理解疼痛的一个框架

期刊:Trends in Neuroscience

作者:Freya

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挑战。这些挑战部分源于对基本机制在系统层面上的理解比较有限,系统到底是如何处理伤痛性信息并最终具象成主观上可体验的疼痛感。

本文提供了分布式伤痛性系统这样一个框架,通过整合神经群体编码和分布式处理的概念,在系统层面上理解伤痛的机制。在这个框架内,神经元群体的广泛参与产生了伤痛信息的表征,这些信息对破损具有高弹性。分布式伤痛感受系统能够有效地靶向引起疼痛体验的高度分布系统,为理解慢性疼痛的复杂空间属性提供了基础,并为非药理学认知治疗和物理治疗提供了推动力。

https://doi.org/10.1016/j.tins.2020.07.004

脑科学顶刊导读63期:痛觉神经机制中性别差异的定性描述


5,感觉神经元如何感知危险信号?

期刊:Trends in Neuroscience

作者:Freya

感觉神经元会被物理和化学刺激激活,引起我们对温度、触觉、疼痛和瘙痒等的感觉。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感知危险对生物体的生存至关重要。感染和损伤后,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如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对病原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作出反应,并产生炎症介质,通过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激活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也表达TLR和其他PRR,它们在受伤后或感染期间直接感知危险信号,导致疼痛、瘙痒或镇痛。

除了慢变典型TLR信号外,TLRs通过与离子通道的非典型耦合,在感觉神经元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神经元活动能够被快速调节。本文讨论了感觉神经元如何利用TLR和其他PRR通路来检测环境中的危险信号。

https://doi.org/10.1016/j.tins.2020.07.008

校审:Freya(brainnews编辑部)

前文阅读

1,氯胺酮调节大脑额叶纹状体回路|脑科学顶刊导读62期

2,脑科学顶刊导读61期:聚焦自闭症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