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的三個歷史真相,你瞭解清楚了,就知道這是一部好劇

《清平樂》中的三個歷史真相,你瞭解清楚了,就知道這是一部好劇

宋仁宗趙禎與曹丹姝

宋史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初步看了十多集,整體來說這部劇還是蠻尊重歷史的,遠比一些胡編亂造的宮廷劇靠譜。從水準上來說,這部劇也是屬於上乘,劇情緊湊,節奏蠻快,遠非劇情拖沓的影視劇可比,如果漏看個十多分鐘,你可能就跟不上劇情的發展。

在第一集中,宋仁宗知道了劉太后並非生母,生母是正在為先帝真宗守陵的李妃,知道真相的宋仁宗就不顧一切要見母親一面。在這一點上,明顯是與史實有衝突,據史料記載,宋仁宗是李宸妃、劉太后死後,才知道真相的。

真相一:劉太后遺詔,間接讓宋仁宗生母真相浮出水面。

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宋仁宗生母李順榮病重,劉太后下詔將她晉升為宸妃,不久之後,李宸妃卻突然病逝了。對於李宸妃的死,劉太后是想用一般的宮人禮治喪,移棺出外安葬。但是,遭到了宰相呂夷簡的反對,他對劉太后說:“太后如果想保全劉氏後人,就必須厚葬李宸妃,該有的禮節,一樣也不能少。”劉太后是個聰明人,呂夷簡輕輕一點,她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最終,李宸妃以皇后的服飾入殮,水銀盛滿棺木,《清平樂》這部分劇情是與史實相符的。

李宸妃死後的第二年三月,劉太后也病逝了,同時,也留下了遺詔,尊楊太妃為皇太后,並同議軍國事,宋仁宗是個孝子,也打算繼續遵守太后的遺詔,讓楊太妃處理軍國大事。

但是,大臣們都不樂意了,說皇上已經成年,現在親政都已經很晚了,怎麼還要讓母后親政呢?由於事關重大,宰執們也不敢作出決定,正好八王爺趙元儼進宮弔喪,聽說了這個事,就氣不打一處來,憤怒地說道:“太后是國母的稱號,劉太后已經很勉強了,還要楊太后?”大臣們聽到八王爺的話,都嚇得大驚失色,宋仁宗就起了疑心,詢問八王爺,到底是怎麼回事。最終,八王爺趙元儼就把真相告訴了宋仁宗。

在《清平樂》中,也是八王爺趙元儼告訴了宋仁宗真相,不過是李宸妃、劉太后死之前,就這一點與史料不符。電視劇裡稍作改動,明顯是為了增加戲劇的精彩性與衝突性,母子之間的衝突,充滿著人性化,就跟尋常百姓家的母子情一樣,認真細看下去,都能讓觀眾忍不住也跟著流眼淚。

《清平樂》中的三個歷史真相,你瞭解清楚了,就知道這是一部好劇

真相二:八大王痛恨劉太后的原因。

八王爺趙元儼是宋真宗第八子,“太宗第八子趙元儼,名聞外夷。燕冀小兒夜啼,其家必警之曰:‘八大王來也。’其畏之如此。”燕冀之地,大概是燕雲十六州,被遼國所佔,趙元儼的名聲在外,小孩子哭鬧,大人都用趙元儼嚇孩子,說八大王來了。從此,“八大王”的名聲就交響了,這就是《清平樂》中太后、大臣都稱趙元儼為八大王的原因。

從電視劇裡看,八大王對劉太后很有意見,簡直是有深仇大恨的,觀眾都很不理解,紛紛問八大王與劉太后之間到底有什麼過節?相信許多人看過2017年的電視劇《開封府》,裡面也有個八王爺,原型也是趙元儼,當時宋真宗(宋仁宗生父)仍在世,非常信任他。但是,八王爺有野心,一直想害死宋真宗的兒子,好讓自己即位。宋真宗生的兒子,經常莫名其妙地“夭折”,真相卻是宋真宗的皇八弟為了即位,就害死侄兒,這是影視劇裡的劇情。如果看一下宋史,八大王趙元儼也是覬覦著皇帝的寶座,盼望著有朝一日成為天下之主。

宋仁宗即位了,劉太后臨朝稱制了,這讓八大王很不滿。他對劉太后的不滿,倒不僅僅是劉太后把持朝政,而是他曾經離皇權非常近,最終卻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身為太宗八皇子、仁宗的八皇叔,趙元儼身份尊貴。在宋真宗病重期間,趙元儼非常活躍,經常出入宮廷,宋真宗一度考慮把皇位傳給八弟。因為這個原因,當宋仁宗即位、劉太后聽政時,對八大王趙元儼刻意打壓。趙元儼自然不滿,召集勢力準備奪權。劉太后為了鞏固宋仁宗帝位,和趙元儼達成了一個交易:只要趙元儼安分守己,就把趙元儼的兒子趙允良接入宮中撫養。萬一仁宗駕崩,就讓趙允良即位,趙元儼思前想後,覺得這個交易不錯,就同意了。

但是,隨著宋仁宗漸漸成年,劉太后的權勢也早就穩固,就下詔將趙元儼的兒子趙允良請出宮了。此時,趙元儼已經無力反抗,為了保命,閉門與外人隔絕,自稱謬語有陽狂病(神經病),不能上朝議事。

此時的趙元儼,一定後悔當年與劉太后達成所謂的交易,最終被劉太后給擺了一道,對劉太后的恨意,是可想而知的。當知道劉太后病逝後,自然是急於報仇以洩心頭之恨,他敢把宋仁宗生母的真相說出來,一點不奇怪,還不惜汙衊劉太后毒死了李宸妃,意圖整死劉氏族人。

《清平樂》中的三個歷史真相,你瞭解清楚了,就知道這是一部好劇

服飾符合歷史

《清平樂》中的三個歷史真相,你瞭解清楚了,就知道這是一部好劇

宋仁宗畫像

《清平樂》中的三個歷史真相,你瞭解清楚了,就知道這是一部好劇

曹皇后畫像

真相三:仁宗選新皇后,曹丹姝為何獲得眾臣一致推薦?

郭皇后因為吃醋打傷了宋仁宗,最終被廢掉了,宋仁宗為轉移眾臣的視線,就打算選新皇后,讓大臣們都推舉人選。

選來選去,一直都沒有合適的,最後是曹丹姝被推出來了,獲得了眾臣的一致同意,宋仁宗不由得感嘆說這是大臣們第一次意見一致的時候。關於大臣意見統一的原因,按照《清平樂》裡的解釋,一是因為曹丹姝長得醜,也就不會魅惑君王;二是出身名門;三是朝中沒有家族勢力,也就不會存在外戚干政的可能。

這三個原因,看起來是蠻有道理的,但並不能完全解釋大臣意見的一致性,理由如下:

一,關於說曹丹姝長得醜,大臣們才推薦她;但是,大臣們都沒見過曹丹姝,如果真把醜當作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定會去核實一番,又豈會聽聞一些傳聞呢?相信誤傳的傳聞,只能說明“醜”並不是一個重要因素。畢竟,以一個醜女來當皇后,明顯是把皇帝當傻子,難道不怕成為第二個“賈南風”?大臣們斷然不會拿這個來戲弄宋仁宗;

二,要說名門,宋朝自開國七十餘年以來,已經有很多名門了,如開國功臣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琦、党進等。選皇后,名門只是一個很重要的門檻,但並不是決定性因素,畢竟要平衡各方勢力。

三,至於說的朝中沒有勢力,宋朝開國功臣,在崇文抑武的宋朝,在宋仁宗時,基本都沒有什麼朝中勢力了。

上述三種因素,只能說是大臣推薦曹丹姝的重要原因,但並不能解釋大臣們的一致性,而要解釋清楚這一點,就必須談到曹丹姝的祖父曹彬在宋朝士大夫們心中的形象了。

《清平樂》中的三個歷史真相,你瞭解清楚了,就知道這是一部好劇

五代以來,天下大亂,武將一直是政治舞臺的絕對主角。趙匡贏稱帝之後,為了扭轉武將飛揚跋扈的局面,建立中央朝廷的權威,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壓武將,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在這種政策下,許多功勳武將都遭到了宋朝士大夫們的打壓,但是,唯有武將曹彬,卻獲得了整個士大夫階層的認可。

縱觀曹彬一生,他沒有中國古代名將具備的超人軍事才能,除了消滅南唐,他真正立下的戰功並不多,從各方面來看,曹彬都不屬於一流的軍事家,只能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武將。但令人驚奇的是,在北宋文人心中,曹彬簡直就是完美武將的化身。

曹彬為人非常低調,謹慎小心,後周太祖郭威的張貴妃是曹彬的叔母,他也算是皇親國戚了,但他從不以此為傲。當年,掌控禁軍的趙匡胤也想拉攏曹彬,找曹彬討要宮中御酒,而曹彬既不想做違法的事情,又不想得罪趙匡胤,在讓趙匡胤吃了個閉門羹之後,就自己出錢買酒給趙匡胤喝。五代時期,武將的忠君觀念比較淡薄,而曹彬作為武將,卻能潔身自好,不結黨營私,這種品格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宋朝建立後,曹彬失去了後周皇室的庇護,在行事方面更加謹慎。在北宋的統一戰爭中,南唐是一個比較有實力的地方政權,但曹彬在攻打南唐的過程中,從來不會邀功。班師回朝了,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奉皇帝聖旨,從江南辦事回來了,絲毫不提自己的功勞,他的這一做法被宋朝士大夫津津樂道,贊他不居功自傲。

有一次,曹彬和潘美攻打北漢,眼看就要取得勝利,曹彬卻下令撤軍。潘美就不理解,極力主張進兵,但曹彬死都不答應。事後,潘美問曹彬原因,曹彬回答說,當今皇帝曾經御駕親征都沒有打下北漢,我們兩個攻下了北漢,那不就是想快點死麼?很顯然,曹彬是擔心功高蓋主進而引來殺身之禍。因為他深知宋太祖的猜忌心重,為了明哲保身,不惜犧牲戰場上的勝利來取得皇帝的信任。

曹彬除了謹慎,身上還有一些武將少有的品質,他不貪財,不嗜殺。宋太祖打壓武將,許多武將為了保命,都紛紛採取自汙的方式,要麼大肆貪財,要麼嗜殺,如在滅蜀戰爭中,在主帥王全斌的帶領下,諸將動不動屠城,而且還掠奪大量的金銀財寶,而唯有曹彬約束部下不得濫殺無辜。

曹彬每逢作戰,都竭力不殺百姓,他自己也說:“自從我成為武將,殺人夠多了,但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喜怒哀樂隨便殺一個人。”在進攻南唐時,曹彬多次暫緩攻城,勸說李煜投降。因為,他知道南唐富庶,擔心士兵在破城之後,大肆燒殺搶奪。後來,就在城門快攻破的時候,曹彬忽然稱病不出門,手下將領就急了,紛紛前去探望,問得了什麼病。曹彬說我的病不是用藥可以醫好的,只要你們誠心發誓,在攻破城池後不殺一人,我的病就好了。面對主帥的請求,諸將都同意了,一同焚香發誓,第二天,曹彬的病果然好了。而南唐也因曹彬的事先安排,免遭殘酷屠殺的命運,曹彬的這一功勞,被士大夫們大加讚賞,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

《清平樂》中的三個歷史真相,你瞭解清楚了,就知道這是一部好劇

焚香禁殺

正是因為曹彬深諳內斂之道,使他越來越受到皇帝的重視,官位越來越高,一直當上了樞密使。武將當上樞密使,在宋朝是了不得的事情,大多數時候,樞密使都是由文臣來當的。後來的名將狄青也做到了樞密使的職位,但被士大夫階層視為眼中釘,生怕他會造反,天天彈劾狄青,最後弄得宋仁宗只好罷免狄青,而狄青也在擔驚受怕中死去了。而曹彬卻不一樣,他當上樞密使,士大夫階層都是一百個樂意,這是因為曹彬對文臣士大夫非常恭敬,在路上遇到士大夫,無論官職大小,曹彬總是先讓路。

面對制度上的層層打壓,北宋的武將為了自身安全,他們大多放任自流,把自己弄得聲名狼藉,引起文臣士大夫們的鄙視。而唯有曹彬,卻走了另外一條道路,為了取信於朝廷,寧願把才華收斂起來,寧願遵守朝廷的錯誤命令打敗仗,也絕不擅作主張打勝仗。日常生活中,對士大夫百般謙讓,讓皇帝放心,討文官歡心。

曹彬以武將身份,獲得皇帝和文臣一致認可,這是他以犧牲個人軍事才華為代價,來迎合宋朝崇文抑武大環境的結果。在文官和皇帝的推崇下,曹彬就成了完美武將的典範。

正是因為他是完美武將,所有的士大夫都認可他,當宋仁宗要選皇后,他的孫女曹丹姝成為候選人之一,自然就是全票通過,毫無大臣反對,這才是曹丹姝能成為皇后的最重要原因。

《清平樂》中的三個歷史真相,你瞭解清楚了,就知道這是一部好劇

為何說《清平樂》是一部好劇?

一部良心製作的歷史大劇,除了要遵守歷史事實外,還需要有市場;如果完全遵守歷史的話,就會讓影視劇缺乏看點,畢竟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歷史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宋史,不像漢朝可以開疆拓土,能給觀眾激起民族自豪感,如《漢武大帝》;也不像唐朝,可以帶給觀眾充滿刺激又血腥的宮廷鬥爭,如玄武門之變、武則天稱帝等;而宋朝無論是在對外戰爭,還是宮廷鬥爭方面,其看點都不如漢唐方面的刺激。也就是說,宋朝影視劇其實挺難拍的,尤其是在遵守歷史事實的情況下,既不能用強大的軍力來激發民族自豪感,又不能用宮廷鬥爭來吸引觀眾,這就決定了多數中國人不愛看宋史。

而《清平樂》這部劇,裡面講的內容基本就是歷史事實,但觀眾並不覺得乏味,反而覺得很有意思,主要是這部劇改的好,如李宸妃,這部劇讓宋仁宗提前知道了生母真相,這就為宋仁宗與劉太后之間的衝突,埋下了導火索,這也成了本劇的一大看點。

而關於八大王痛恨劉太后的事,本劇並沒有詳說,而這恰恰是巧妙之處,會引發觀眾聯想。再者,八大王並不是本劇的主線,他與劉太后的衝突原因,並不影響《清平樂》的劇情發展,因此本劇又沒有細說,如果換作一部比較水的電視劇,那劇情就會拍得很拖沓,可能要花上個十多集講這種衝突,那就很沒意思了。

同時,對於曹丹姝全票通過被立為皇后的原因,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她的祖父曹彬,是他讓曹氏家族獲得了整個士大夫階層的認可。而在這部劇中,巧妙地以大臣認為劉丹姝“長得醜”不會魅惑君王,來解釋她獲得所有士大夫認可的原因,這樣解釋的好處是,是符合觀眾胃口的。如果以曹彬的角度來解釋,那就是一個漫長之旅,沒有個十多集,是沒辦法把曹彬的形象豎起來的,最終會影響劇情的主線。

總之,《清平樂》是非常值得一看,要內涵有內涵,要文化有文化,更重要的是,這裡許多歷史名人,如范仲淹、歐陽修等,都是我們學生時代熟悉的陌生人,看完這部劇,你就差不多把宋仁宗朝的歷史看完了。

《宋史》呂夷簡相關:

為啥他能稱霸政壇20年?看他“傷人於無形”手段,你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