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堅持不能帶來成功?這項能力才是父母要培養的

作者:八段錦,自己過好了,孩子才能教育好。父母想了解如何調整情緒和親子關係,關注我就對啦~

為什麼有時堅持不能帶來成功?這項能力才是父母要培養的

人生處處都是考試,什麼能決定考試的輸贏?

一直以來,努力和堅持都被重視和強調,但是一個更關鍵的因素卻被忽視了。

01 兩難的抉擇

2016年8月,征戰奧運的中國隊奪得了首枚金牌,誰都沒有想到,獲得冠軍的竟然是進入國家隊不到兩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菜鳥”——25歲的山東小將張夢雪。

張夢雪成為奧運冠軍,起源於一次艱難的選擇。

說起這段經歷,張夢雪直言純屬“意外”。她本來是陪一個小學同學去練射擊,結果自己被教練看中了。

練射擊還是繼續在常規的學校上學? 這是個很糾結的問題。

說句實話,很多走上體育之路的孩子,首先不是因為體育好,而是因為學習不夠好,只能另闢蹊徑。一般的家庭,還是希望孩子能走尋常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畢竟這條路風險小、路也寬。

張夢雪學習成績很好,學霸肯定比體育特長生更安全可靠些。

一條路平坦寬闊,另一條卻荊棘密佈,也許要付出很多艱辛卻不一定能功成名就,萬一練不出來怎麼辦?

就算成功了,也未必能幹一輩子啊。

如果你是她的父母,你願意她去玩“不靠譜”的射擊嗎?我想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反對的。

學校苦苦挽留,家裡百般糾結。怎麼辦?

還是張夢雪有主意,她決定先跟著體校練練,看看自己是否是那塊料。

每一個週末,張夢雪都去體校訓練。練了大約半年,張夢雪的進步飛速,教練認為她很有射擊天賦,適合進入專業隊。

到了最後抉擇的時候,張夢雪的父母大膽放手,把選擇權交給了張夢雪自己。

經過這半年的訓練,張夢雪愛上了射擊,而且也對自己也有了信心。她決定繼續走下去,這才有了後來奧運奪金。

想要贏,首先要學會做選擇。

為什麼有時堅持不能帶來成功?這項能力才是父母要培養的

02 為什麼孩子沒有自主性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沒有自主性,沒有動力,使勁推都不動。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吃飯是你喂的,衣服是你幫著選的,冷熱也是你來感覺的(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專業是你幫著選的,愛好都是你定的。

然後你又問:你怎麼這麼不自覺啊?

我們總以為敢於選擇不同道路的人是冒險,其實不好好學會選擇,才是人生最大的冒險。

曾被稱為“神童”的魏永康,兩歲就認識一千個字,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後來卻因為生活能力太差遭退學。

魏永康的媽媽為他設計好了一切,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讓魏永康做,幫他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連牙膏都擠好,直到魏永康讀高中的時候,媽媽還親自給他餵飯。

但是,離開母親的照顧後,魏永康徹底“失控”了: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冷了不知道穿衣服,連最擅長的學習,因為不知道要及時交論文,沒拿到碩士學位,被學校勸退了。

後來,魏永康有了自己的孩子,母親又打算要教育孫子,被他拒絕了。

父母總想包辦代替孩子去做選擇,還以為這就是關心和愛,結果卻是閹割了孩子的生命力,讓他們永遠無法真正成人。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人生來就有自我實現、成為自己的強烈意願。這就是為什麼主動的選擇才能激發出選擇者不同尋常的潛力 。

為什麼有時堅持不能帶來成功?這項能力才是父母要培養的

3、 學會自主選擇,才能通過人生的考試

戴維·伊普斯坦的暢銷書《廣度:為什麼通才能在專業化的世界中取勝》(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中指出,學習環境分“善意”(kind)和“惡意”(wicked)兩種。

“善意”的環境裡規則清晰,反饋準確及時,比如下國際象棋,打高爾夫球,學樂器;

“惡意”的環境則規則不清晰,信息不完全,學習者不能及時得到準確反饋,比如賭博、投資、創業、選擇職業。

在我們一生中遇到的絕大部分是惡意環境,你可能連要解決什麼問題都不清楚,怎麼能盲目就鑽進一件事之中呢?學會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分階段放權

想要孩子會選擇,就要允許孩子做和他年齡相符的決定。

小時候就可以決定吃什麼、吃多少,這樣長大的孩子會合理飲食,不會因為被限制得太嚴格,結果一有機會就胡吃海塞或者厭食。

首先能在吃飯、穿衣、身體這些基本的事情上做主,然後才能在專業、愛好、伴侶的事情上做主。

多體驗、多試錯

梵高當畫家前做過很多種職業,直到年近三十,他開始認真學習繪畫。連梵高這樣有性格有才華的人都要經歷過那麼多次試錯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們普通人可能要經歷的就會更多。

孩子小的時候,要做通才式的培養,什麼都試一試,然後找到喜歡的或者擅長的。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多一些選擇的體驗。

為什麼有時堅持不能帶來成功?這項能力才是父母要培養的

允許犯錯

既然是試錯,就要允許犯錯。

人生各種選擇都有可能失敗,失敗了知道此路不通,才能找到對的路。

當然,這樣做,父母要忍受眼睜睜看著孩子摔跤的痛苦,但這是成長必然的代價。

孫楊在一次比賽後沒能獲得金牌,他的媽媽在微博中說了這樣的話:

我們知道你一直在咬牙堅持,因為那是你的選擇,那是你的熱愛。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看到你站在最高領獎臺,但更希望的是看到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地成長,懂得珍惜,學會堅強。

你真的不必自責,因為你已經盡力了,爸媽為你驕傲,為你加油!

無論結果如何,像這樣接受並支持孩子,這就是父母的必修課啊。

· End ·

查看更多:

通過這項變態的考試以後,我再不怕任何考試了

心理學家給青春期父母的8個建議:人格健康的孩子怎麼培養?

最強大腦蔣昌建自曝患重度焦慮症:太自律的孩子更讓人擔心

為什麼有時堅持不能帶來成功?這項能力才是父母要培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