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國際慣例,在講道理之前,先講一個故事。

有一隻老鼠,它一直住在佛塔裡,每天有很多人給佛主進貢上香,老鼠可以品嚐天下美食,同時有佛塔的庇護,它吃住無憂。直到有一天一道閃電擊倒了佛塔,老鼠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場所,每天經受著風吹雨打,也沒有現成的貢品可吃,它才發現自己早已喪失了自主覓食的能力,最終餓死。

老鼠的安全感來自佛塔,佛塔在,它衣食無憂,佛塔沒,它性命攸關。

對於一部分的職場人來說,選擇在大公司就職是追逐安全感的一種體現。

事兒君身邊有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本人,都曾在大企業工作,雖然我們也會吐槽“大公司病”,但最終大家還是會形成一個共識:儘管大公司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它還是能給我們安全感。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 正文:

果真如此麼?大公司的安全感究竟是錯覺還是真相?

真相之一

員工核心競爭力缺失

如果在大公司就職,很容易看到一大波司齡在十年以上的員工,你感慨他們的忠誠度,他們卻會告訴你一個不離開的真相:我不知道自己出去還能做什麼。

也許你會很驚訝,能進入大公司的不都是人才麼?況且經過優秀企業的錘鍊,人才應該更傑出才對吧?怎麼會如此不自信了?

體制是固定的,流程是設定的,系統是自研的,崗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而你所要做的就是往那個坑裡一坐,按照流水線的程序來做事就可以了。換句話說,

你就是這個系統機器裡的一顆螺絲釘,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與其他螺絲釘一起維護系統機器正常運作

螺絲釘雖小,工作量卻不少,很多白領感覺每天的工作節奏如同打仗,很忙很累。這理應當很充實才對,可下了班卻總感覺很空虛?為何會這樣?

因為這些工作沒有創造性,只是某個流程、某個環節上的一個點,無法體現個人價值。當你開始感覺浪費生命時,空虛感油然而生。

在這樣分工細緻、權利分散、流程控制的環境裡,無創造性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早已被系統機器磨掉了銳氣與靈性,按部就班、人云亦云。

也許當初進入大公司時,你是一個躊躇滿志的年輕人,有很多想法與點子想要得到施展,但在這裡,設定好的體制秩序讓你的想法派不上用場。時間長了,你會感覺離不開這個體制,你會習慣於被動適應而不是主動思考,甚至抗拒變化、逃避風險。一旦某一天被迫甩出這個機器,你還能找得到另一個跟它相似的機構棲身嗎?

大公司永遠不缺趨之若鶩的應聘者,而你由於長期待在溫室裡,漸失核心競爭力。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真相之二

躲不開的體制官僚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更何況在人才濟濟、人數眾多的大公司裡。俗話說“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大公司裡,機構複雜、部門繁多、領導更多,要想在大公司複雜的關係圈裡混得遊刃有餘,人際交往是必修課。部門壁壘、領導臉色、同級競爭,下屬越級,還要應付外部刁鑽的客戶!沒有一樣能讓人省心。應付完系統流程,又得花一倍精力去處理與思量這人與人之間的那些事,很累!

真相之三

千軍萬馬的晉升通道

很多人想進大公司,就是看中傳說中公平公正的“晉升通道”,現實果真如此嗎?

大公司不缺人才,所以請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

在一些論資排輩的大公司裡,老員工很多,晉升,可不僅僅是看能力,這簡直就是綜合考驗你智商與情商的戰鬥,這是一條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路。

另外,還有一直被詬病的其他隱形職場歧視,比如女性職員晉升的“透明天花板”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真相之四

基層、高層兩重天地

在大公司裡有兩類人,一類是偏安一隅的普通員工,不求高升,只求穩當,不追逐名與利(懶得爭、也爭不過),只求旱澇保收;另一類人積極進取、力爭上游、不達高管地位不罷休

前者容易滿足,但是一直位居基層,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視野與層次始終得不到提高。工作多年,增長的只是經歷而不是資歷。有一些老員工還要聽命於年齡比自己小的上級。

這類人,可替代性太強,在面臨組織調整或裁員時,最容易被組織拋棄或者被新生代取代。如果出去謀職業,高不成低不就,很是尷尬。

後者,在職場上的優勢很明顯,是香餑餑,但能成為高管的人畢竟還是非常少數。而且那些能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登至高層,成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的人,他們所付出的時間與感情、承受的壓力與節奏、損失的健康與精力更是甘於平淡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真相之五

模式固化,適應性差

過去很多中小型企業喜歡招聘來自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可以讓他們把在大公司裡使用的體系與制度照搬過來,所謂學習先進經驗。

但實際上,很多待慣了大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在面臨這樣的轉型時,並不能完全適應,出現水土不服。老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職業經理人之所以能在原有公司遊刃有餘,很大程度依靠的是組織本身完善的體制、有章可循的體系、精幹的團隊。

大公司已經搭建好了一個品牌基礎、管理模式,你的工作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開展執行與完善。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有了一個大公司的背景就有多麼大的能耐與能力,那實在是很可笑。

到了初創型公司或者中小企業,你就相當於到了一塊貧瘠的土壤,你會面臨很多以前在大公司從未遇到過的疑難雜症,你得先把這塊土給養肥了,才能在上面植草種樹,且收效的時間還不確定。若心態得不到及時轉變,自信心很受打擊。

對於普通員工來說,長期以來的流程化分工與專業崗位設置導致職員知識與技能過於狹隘單一、知識結構更新換代的速度緩慢,甚至有些技能僅能適應本企業所用。如果職員本身沒有自主學習與發展自我的意識,就會被拘泥於企業本身的知識體系,給適應新機會與新環境增加了難度。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說,你把大公司說得如此不堪,為何還是有很多人擠破了頭要進來?難道追逐安全感、規避風險、抗拒變化就錯了嗎?

追逐安全感本身沒有錯,但如果認為大公司就能給你帶來安全感,這就錯了。

變革的社會,沒有一個組織是安全的。

回想一下,十年前那些聲名顯赫的行業巨頭:柯達、諾基亞、摩托羅拉……,現在你還能聽到他們的消息麼?曾經光彩奪目的巨無霸,寶潔、微軟、IBM、聯合利華……雖然現在仍然生存,但市場份額也被競爭對手瓜分了不少,光彩不如往昔。

尚存的企業,積重難返,衰落的巨頭,轟然倒下。只要你關注一下財經新聞,某某公司裁員、倒閉、關閉某業務板塊、財報狀況不佳等均是熱詞。這是個變革的社會,快速變化、高速發展、機遇與風險並存是它的特點。據報道,國內五成左右的企業生存年限在5年左右。

5年,對於一個大公司人才來說,才剛剛具備競爭中層職位的資格。

也許有人說,我所在的公司成立時間很長,是一家老牌企業,很穩定。

現實是,發展到了極盛階段的企業,內部早已暗流湧動、變數頗多。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發展再穩定,也得面臨變化詭譎的市場,但尾大不掉、積重難返的大企業在面對轉型與變革時,需要付出更多。一旦業績難看,到了不得不割肉斷骨的階段,砍掉幾個區域、事業部、門店的情況也是常有的,如果你恰好身在其中,那就好自為之吧。

也許還會有人說,我已身居高位,我很穩定。這是很可笑的論斷。對於一個龐大的組織來說,進入成熟發展階段後,需要的不是激進,而是穩中求勝,那麼個人的能力就無法改變太多。

大公司不會讓一個管理者的權力過於集中,以免因為一個人而毀掉整個業務線。體制完善的環境下,公司認為正是由於組織前期建立好的品牌基礎、業務規模、精英團隊,才讓你能比較順利的做出業績,個人貢獻實在有限。

但反過來說,業績不好的時候,因為業務需要或遭遇政治鬥爭而被人取代下臺,也是常有的事。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很多高管享受極權,也身負重任,業績難看的時候,企業換帥的頻率比基層流失還高。除非你掌握著核心客戶資源,除非你擁有無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除非你手握前沿技術專利,否則千萬不要認為自己不可取代。

也許還會有人說,我只是普通員工,人輕言微。從不站隊,政治鬥爭影響不到我,我貢獻雖然不高,但工資也不高,平時工作也算勤懇,組織調整應該不會影響到我吧?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樹倒猢猻散的諺語,你也聽說過吧?真正到了需要優化組織的時候,最可能留下的只是那些對組織有貢獻、領導認可的人。如果你平時只顧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田,這回得好好想想自己的去路了。

如果你不喜歡變化,請記住一句話: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大公司?

如果你是剛畢業的年輕人。我還是建議選擇大公司,因為對於工作經驗還是一張白紙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目前最需要的不是安全感,而是起步的好平臺。

剛畢業時能進入一家行業內的知名企業,好處還是更多的,不管是塑造職業思維與工作方法養成,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多一些捷徑,少走一些彎路,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覺吧。同時,很多人也會因為大公司的金字招牌,獲得更多的獵頭機會與更好的工作機會。

如果你已經身處大公司多年:

轉變意識,關注變化

在過去,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組織形成,併產生分工與協作,存在了很長一段歷史時間,但伴隨的問題就是管理成本在逐年增高。互聯網經濟時代,隨著協作的便利性、信息公開透明度的加強,也許平臺會逐漸取代組織的地位,也就是說,未來你可能不屬於任何一家組織,你無法將個人安全感依託在一家組織身上。在這樣的變化中,組織的影響會減弱,而對個人能力的要求則相應提高。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未雨綢繆,不斷增值

如果你所在的大公司目前在行業內發展尚可,請抓緊時間利用企業的優勢與資源給自己增值,不要死守原來的一畝三分田,醉心於按部就班的本職工作。

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習新經濟時代人才的必修課、掌握新技能,吸收新知識。同時,對於來自組織內部的新挑戰,請積極應對。如企業因為轉型或結構升級需要,開設了新部門、新事業部,在自己身體力行的情況下,請主動請纓。與其在沒有發展的傳統部門混沌度日,還不如在新的浪潮中放手一搏。

挖掘特長,知識變現

工作之餘,深挖掘自己的特長與愛好,這是個知識商業化的時代,只要你有技能,只要你會宣傳,就有變現的可能,不要這些覺得離你很遙遠,如果你用心瞭解,就會發現身邊已經有很多人走在成功的路上了!

PPT與excel做得好的,做到極致,變成你的專長;寫作有天賦的,勤練筆,現在新媒體編輯的崗位可是緊缺;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勤整理,變成自己的經驗財富,打造成你的金牌課程,機會來臨的時候,就可以玩轉微課、培訓與諮詢,只要你的乾貨夠幹。

會攝影的、會烘焙的、會寫代碼的……現在有這麼多的平臺可以讓你展現才華,你還會因為明天裁員是否會落到你身上而擔驚受怕嗎?最糟糕的情況是別人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你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看清現實,找準出路

時刻關注所處行業的變化,權衡自己身處其中受到的影響。請主動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如果我所在的行業衰落了、企業倒閉了,我的出路在哪裡?我所在行業的薪資水平相比以往上漲了還是下跌?

我所在行業流失的人才都去了哪些行業?他們會做回本行嗎?我所在行業的競爭對手生存現狀如何?我所在組織的人員流動率如何?

我在目前的組織中個人價值還能得到多少提升?如果你問完自己這幾個問題,答案都是令人不安的,你就應當提前做好自謀出路的打算了,及時止損。

強化圈層,打造聯盟

不要把工作中的同事僅僅定義為普通關係,在大公司工作,還有一個好處——由於組織區域分佈範圍廣、員工人數多,所以可以藉由工作需求,打造自己的人際圈層。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資源共享,發揮所長。

某一天,你若覺得現在的組織不再適合自己發展,需要另起爐灶的時候,也許圈層關係會給到你更多的工作機會,也可能你的創業團隊就從他們中間產生了。

別傻了,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


寫到最後,一定會有人反駁我,如果說大公司的安全感是個偽命題,那小企業豈不是更待不得?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不論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好,斷然不可將安全感寄託在某個組織上,你的安全感只能來源於高附加值的自己。這個時代,對於知覺敏銳、敢於變化、個人價值高的人來說,是最好的時代,對於混沌度日、規避變化,將安全感依託於組織的人來說,是最壞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