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鄉村振興不是變得跟城市一樣,應是能寄予鄉愁的地方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鄉村全面振興不是讓鄉村變得跟城市一樣,而應該是一個能夠寄予鄉愁的地方。很多人離開鄉村,但是留下來的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白巖松:鄉村振興不是變得跟城市一樣,應是能寄予鄉愁的地方

南都:最近鄉村振興成為網友關注的熱話題,伴隨著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鄉村振興將進入快車道,您對此有什麼期待?未來5年我們在鄉村振興方面亟需解決什麼問題?

白巖松:2020年年底中國的脫貧攻堅任務完成,這是絕對貧困被消除的標誌,但不要認為它是“童話的結尾”。我覺得5年過渡期的安排是非常理性的,因為可能還會因為各種因素返貧,但不管怎麼樣,我們起碼邁過了一個重要的節點。

我們該怎麼看待接下來的鄉村全面振興?是不是就是所有的鄉村都跟城市一樣?我覺得恰恰不是。鄉村應該是一個能夠寄予你鄉愁的地方。雖然很多人離開鄉村,但是留下來的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比如農村的養老問題,山東嘗試過把企業、政府和農民結合在一起,企業接過歲數大的農民的土地集中經營,老年人免費住進村裡蓋的養老院,政府進行監督,這種做法很好,但目前只是試點。此外農村現在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高血壓等疾病正在呈上升態勢,農村人的健康問題也值得重視。

很多人討論“就地過年”,其實“就地過年”真正最難過的人是那些等待孩子回家的父母。我理想中的鄉村振興是慢慢拉低城鄉的差距,讓農村老有所養,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農村有創業空間。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鄉村親情能夠比現在更飽滿、更就近,留守兒童更少,跟父母一起成長的孩子更多,親情得以很好地維護,環境得到更好地保護等,鄉村振興是個綜合的概念,需要根據各個鄉村情況因地制宜地設計方案。

白巖松:鄉村振興不是變得跟城市一樣,應是能寄予鄉愁的地方

是啊,正如白巖松所說,鄉村振興是個綜合的概念,需要根據各個鄉村情況因地制宜地設計方案。從這個方面講,村振數字鄉村平臺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村振的各類功能和服務具有模塊化、參數化的特點,能夠最大程度支持自定義和個性參數設置,針對不同區域存在的地理差異、產業差異、文化差異、治理差異、習慣差異等情況,滿足跨區域複製的個性化需求。

此外,村振模式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營、社會參與、多元主體互動的運作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和解決了地方政府工作者專業經驗不足的現實問題,更好發揮市場主體的靈活優勢,最大程度將市場化手段與行政手段進行有機融合、相互促進,保障鄉村治理與產業促進服務有效落地、高效協同,模式健康科學、可複製、落地性強。

今年,恰逢十四五開局,接下來的五年,將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為中國鄉村服務,村振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