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乡村振兴不是变得跟城市一样,应是能寄予乡愁的地方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全面振兴不是让乡村变得跟城市一样,而应该是一个能够寄予乡愁的地方。很多人离开乡村,但是留下来的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白岩松:乡村振兴不是变得跟城市一样,应是能寄予乡愁的地方

南都:最近乡村振兴成为网友关注的热话题,伴随着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乡村振兴将进入快车道,您对此有什么期待?未来5年我们在乡村振兴方面亟需解决什么问题?

白岩松:2020年年底中国的脱贫攻坚任务完成,这是绝对贫困被消除的标志,但不要认为它是“童话的结尾”。我觉得5年过渡期的安排是非常理性的,因为可能还会因为各种因素返贫,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起码迈过了一个重要的节点。

我们该怎么看待接下来的乡村全面振兴?是不是就是所有的乡村都跟城市一样?我觉得恰恰不是。乡村应该是一个能够寄予你乡愁的地方。虽然很多人离开乡村,但是留下来的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比如农村的养老问题,山东尝试过把企业、政府和农民结合在一起,企业接过岁数大的农民的土地集中经营,老年人免费住进村里盖的养老院,政府进行监督,这种做法很好,但目前只是试点。此外农村现在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正在呈上升态势,农村人的健康问题也值得重视。

很多人讨论“就地过年”,其实“就地过年”真正最难过的人是那些等待孩子回家的父母。我理想中的乡村振兴是慢慢拉低城乡的差距,让农村老有所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农村有创业空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乡村亲情能够比现在更饱满、更就近,留守儿童更少,跟父母一起成长的孩子更多,亲情得以很好地维护,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等,乡村振兴是个综合的概念,需要根据各个乡村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方案。

白岩松:乡村振兴不是变得跟城市一样,应是能寄予乡愁的地方

是啊,正如白岩松所说,乡村振兴是个综合的概念,需要根据各个乡村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方案。从这个方面讲,村振数字乡村平台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村振的各类功能和服务具有模块化、参数化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支持自定义和个性参数设置,针对不同区域存在的地理差异、产业差异、文化差异、治理差异、习惯差异等情况,满足跨区域复制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村振模式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社会参与、多元主体互动的运作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和解决了地方政府工作者专业经验不足的现实问题,更好发挥市场主体的灵活优势,最大程度将市场化手段与行政手段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保障乡村治理与产业促进服务有效落地、高效协同,模式健康科学、可复制、落地性强。

今年,恰逢十四五开局,接下来的五年,将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中国乡村服务,村振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