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美猴王”給您講猴戲|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

猴戲張四全.mp310:24

來自京聲京視

《西遊記》中孫悟空這個形象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智慧勇敢、鬥爭拼搏的化身,也是外國人對古代東方文化神仙體系中最為熟悉的代表。對於生活和成長在中華大地的一代代孩子們來說,孫悟空的智慧神勇和傳奇故事更是讓我們對於猴子這種動物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和精神寄託。戲曲中的猴戲正是有著這種天然受歡迎的屬性,孫猴子在戲曲舞臺上耍槍弄棒、鬥妖降魔,不論趣味性、觀賞性還是故事性,都讓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們願意觀看,從戲曲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角度看,特別是對青少年群體從一開始認識和了解戲曲文化,有著重要作用。


“美猴王”張四全


聽“美猴王”給您講猴戲|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


京劇中的猴戲劇目非常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石猴出世》《大鬧天宮》《鬧龍宮》《真假美猴王》《十八羅漢鬥悟空》等。猴戲演員在戲曲行當中一般是屬於生行中的武生分支,也有武丑行當可以來飾演,但是不管怎麼分類,猴戲的表演都是“武”字當頭,做工和武工都是最為重要的表現方式。

一、南北猴戲的派別特色

由於華夏文明地廣物博,地理和文化上的南北差異對文化藝術的發展傳承也會有著天然的區別,戲曲中的猴戲根據表演和形象的側重點不同也分為南派和北派。南派猴戲注重於“技”,它的表演重點在於寫實,要求演員的一舉一動像真正的猴子一樣把戲演活,類似於中國美術中的工筆畫;而北派的猴戲則多注重於“戲”,將猴擬人化,弱化猴氣突出人氣,出手動作打出威嚴,像中國傳統的寫意畫,意到形到即可,所以猴戲有

“南功北戲”之稱,各有千秋。


楊小樓“一口鐘”臉譜


聽“美猴王”給您講猴戲|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


李萬春“倒栽桃”臉譜


聽“美猴王”給您講猴戲|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


李少春“反葫蘆”臉譜


聽“美猴王”給您講猴戲|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


二、猴戲名家代表

猴戲發展早期是清咸豐時期的著名武生演員、人稱“楊猴子”的楊月樓,他的兒子楊小樓是北派猴戲的代表人物,從臉譜、服飾、表演方面都凸顯出北方猴戲的大氣與魄力,活潑而不過火,輕鬆而不俚俗。據梅蘭芳轉述蓋叫天的話:“楊小樓演《水簾洞》鬧海那一場,在曲子裡的跟頭翻得那份漂亮,落地那份輕,簡直像貓似的,我是真服了。”繼楊小樓後,北派以演猴戲稱絕的是李萬春、李少春,氣度飄逸,身手矯健。南派“小活猴”鄭法祥自小專工猴戲,師從其父親“賽活猴”鄭長泰,經過研究發展逐漸形成南派猴戲的風格。他塑造的孫悟空粗狂豪放、機警敏捷,動作大而簡練,尤其是耍得一手好“猴棍”,可謂是剁一腳地動山搖、耍一棍虎虎生風。猴戲中還有“江南活武松”之稱的著名武生演員張英傑(蓋叫天)、張翼鵬、六齡童等先生,稱為南派猴戲的代表。


聽“美猴王”給您講猴戲|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


聽“美猴王”給您講猴戲|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


三、京劇名家李萬春總結扮演猴子的幾個要訣

第一是鷹眼、龍身、雞腿。孫悟空的眼必須是炯炯有神,像鷹發現獵物的感覺一樣,目光就能穿透一切,表現出猴子的靈動和機敏。這也要充分凸顯戲曲四功五法中“眼神”功力的重要性;龍身則是說明孫悟空的軀體必須像龍的形象隨時保持彎曲、弓形,有縮漲變化之功,含胸拔背裹胯松腰;雞腿則是腿型步伐要與雞走路形態一樣,雙腿似直若彎,隨時保持鬆弛衝勁和警惕靈動。

第二是全身三道彎。一道彎指的是後背要彎,把身體隨時拱起來,模仿猴子的身形;二道彎是指手臂要彎,隨時蜷縮在身前,不可直臂僵硬;三道彎則是指腿形要彎,有彈性和跳躍感,時刻保持躍動的狀態。


本期主講人簡歷


聽“美猴王”給您講猴戲|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


張四全 簡介

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導演

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福建京劇院、河北省京劇院特聘藝術顧問、北京市海淀區教委特聘藝術顧問。5歲隨父張盛庭練功學藝,以演美猴王戲著稱,曾創建“北京美猴王京劇團”任團長兼領銜主演,與六小齡童並稱為南北猴王,後任北京青年京劇團團長。在歷年的“新年戲曲晚會”中特邀技術編導。在國家京劇院演出的“孫悟空大鬧無底洞”中特邀導演,該劇被選為奧運會指定節目。在京劇電影工程“大鬧天宮”中特邀執行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