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下達敕令編校《全唐詩》,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最終在曹寅的主持、和其他10人的共同努力下,僅用一年時間,共“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但由於清朝距離唐朝太過久遠,成書時間又很倉促,編校過程中就難免出現一些紕漏,也因此引發了人們的爭議和質疑。

比如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一作《過洞庭》),其中一句“滿船清夢壓星河”如今成了文藝青年的標配,殊不知,這首詩是元末明初詩人唐珙所作,卻被收錄進了《全唐詩》: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唐珙,字溫如,他的父親是南宋義士,曾經在元朝偷盜宋皇陵時,偷偷把南宋皇帝骸骨重新安葬,以免遭到褻瀆,唐珙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是一個頗有俠義氣質的南宋遺民,這一點從他流傳下來的詩中可知。

史書上對唐珙生平並無詳細記載,除了他父親的俠義故事之外,我們只知道他是元末明初頗有名氣的詩人,歷史上以一句“珙豪於詩”帶過,所流傳的詩歌也不多,僅8首——他是個貓奴,因此作《貓》詩一首;他喜歡蘭花,又作《墨蘭》一首;他痴迷佛法,作《澄碧堂》一首;他有復國壯志,作《韓左軍馬圖卷》;他也感嘆時光短促,作《題王逸老書飲中八仙歌》;他熱愛書畫,分別作《趙文敏書洛神賦》和《題海嶽後人煙巒曉景圖》;當然了,拜“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所賜,這首酒醉後所作的《題龍陽縣青草湖》,成了唐溫如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一首詩。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無法推算,從詩意可知,創作地點在龍陽縣青草湖——與洞庭湖相連,在一個秋夜,唐溫如於微醺中,望著眼前波光粼粼的洞庭湖,和漫天繁星,有感而發,作出了這首詩。

與其說這是一首詩,倒不如說是一篇遊記,記錄了詩人在秋夜遊洞庭的所見所感。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前兩句以秋風起興,吹過廣闊的洞庭湖,在星月的照耀下,泛起層層白色漣漪,好像湘水之神的滿頭白髮,相傳,帝舜南巡時死於蒼梧之野,湘君聽說後嚎啕痛哭,她的眼淚灑竹子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斑點,這就是湘妃竹的來歷。

這兩句詩,暗含悲秋之情,但詩人並未明說,第一句用個“老”字,奇幻絕倫,連水都能老,更何況人;第二句說“湘君白髮”,帝舜是千古聖君的典範,卻死於蒼梧之野,因此讓湘君傷心到一夜白髮,再結合詩人自己南宋遺民的身份,他又何嘗不是為沒有聖君,以至於國破家亡而感到悲傷呢?

洞庭本是美的,湘君也是美的,但是在唐溫如的悲傷之下,卻是如此觸目驚心。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後兩句是千古名句,夜幕降臨,風也停了,泛舟湖上,有些醉意,躺在小舟中,望著滿天星辰倒映在洞庭湖中,產生了一種亦真亦幻的童話感,自己似乎不是身在湖中,而是駕著小舟遊蕩在天上的銀河之中,“醉後不知天在水”大約是受了杜甫“春水船如天上坐”的影響,兩個詩人都是寫哀愁,都在湖中駕著小舟,唯一不同的是,杜甫在寒食傷春,唐珙在夜裡悲秋。

最妙的是“滿船清夢壓星河”,這個“壓”字簡直讓人拍案叫絕,試想一下,夢是輕靈空虛的,如何才能把虛幻的夢境,描寫出真實感呢?“壓”就給夢注入了厚重,虛幻的夢是不可能被壓的,只有在現實中,才能體會到壓迫感。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因此,這首詩是亦真亦幻的,正如酒醉後的感覺一樣,像辛棄疾那樣的愛國詩人,在詩中寫自己壯志難酬,而唐溫如呢,他的壯志不是難酬,而是永遠不可能酬了,因為他的故國南宋,已經滅亡將近百年。

因此,唐溫如眼前有真實的洞庭湖,也有真實的滿天星辰,但是他醉了,把自己醉進星河之中,在夢中用亦真亦幻的船,承載著自己生不逢時的悲哀。

這是多浪漫的一首詩啊!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全唐詩》雖然誤收了這首詩,但如果沒有《全唐詩》的錯誤,也許我們今天就難以讀到這首詩了。有錯,是《全唐詩》的遺憾,有《題龍陽縣青草湖》,卻是《全唐詩》乃至後人的幸運。

有人建議,應該重新編校《全唐詩》,把《題龍陽縣青草湖》一類的錯誤從中刪除,對此,你怎麼看呢?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