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赤城相见,昔日的京畿战略前沿

张家口赤城县位于北京西北180公里,开车俩多小时,走新开通不久的京礼高速。这条路是为冬奥会建设的配套基建,沿途山岭重叠、隧道纵横,其中赤城金家庄有一段4200米的螺旋隧道,汽车要在山体中旋转一圈,原地抬升112米,创造了世界之最。高速开通后,从北京到赤城一脚油就到了。在明代,京畿之地的赤城已是边境国门,附近建有外长城和数十座大小军堡,布重兵防守,天子戍边所言不虚。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赤城县独石口长城,像积木一样拼接而成。

赤城县地处燕山山脉西北,山脉西起张家口东至山海关,是古代农耕与游牧文明的天然分割线,沿线的张家口、宣化、密云、承德、遵化、山海关历来都是边防重地。秦汉时期,赤城一带属于上谷郡,是汉与匈奴的交界。古代沿着白河峡谷有一条由南至北的天然通道,就是现在独石口旁的239国道,南下中原内地,北通塞上草原。汉元光六年(前129年),大将军卫青沿此路领兵出上谷,击匈奴,直捣龙庭,取得对匈作战的首次胜利。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龙关镇重光塔,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万历名将杨洪收复塞北河山后,改名重光塔。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在猫儿峪设置了御夷镇,开始修筑长城,防御北面的柔然。如今赤城县境内保存有三个时期的长城,分别是北魏、北齐和明长城。解放前赤城境内设有两个县,南面的龙关县(原名龙门县)设于唐长庆二年(822年),县治位于龙关镇,北面的赤城县设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958年两县合并,县治位于赤城镇。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河蚌绘·清乾隆年赤城县地图。

从明代赤城堡到清代赤城县

赤城县的前身是明代赤城堡,始建于宣德五年(1430年),周长三里184步,城墙高三丈五尺,设有四座城楼,开东南两座城门,东门叫崇宁门,南门叫大定门。城东有东河,即为白河上源,河畔多山石,颜色多赤,清晨日光照映石上,红光漫城,故名赤城。到了天启年间,赤城堡增修了东关外城,作为军队集练、点卯、出征之地,至此赤城堡的格局基本形成。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后城镇滴水崖,典型的红石山地貌。

明代的赤城堡主要以屯兵为主,城内设有仓库、药局、营守备署、兵备道署、关帝庙、旗纛庙(祭祀战旗)、龙神庙、马神庙、岳王庙等建筑,基本都是为军事服务的,城中驻扎了大量军队和家属,相当于今日的部队大院。后来随着和平日久,周围百姓也开始向城堡集中,城中又建起了土地庙、儒学、文昌阁、八蜡庙、奎星阁等文化设施,成为军民一体的防御型城堡。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赤城民居老房子。

赤城鼓楼位于县城中心,建于正德九年(1509年),为砖木结构,高16米,下面是墩台,上为面阔三间的重檐阁楼。墩台中央南北向拱形门洞,南面门额刻“寯明”,“寯”字通俊,寓意伟大、美好的明朝,北面门额刻“控驭”,意为掌控驾驭,强调了这里重要的战略地位。赤城鼓楼属于高配置建筑,体量庞大,建立之初以军事预警为主,敌兵来袭时可以通过击鼓迅速集结军队迎战。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赤城鼓楼,建于正德年间。

到了清代,赤城不再是边境重地,地位下降。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设赤城县,属宣化府管辖,成为一座普通的京畿小县,当地生活水平一直不高,前些年又成为环首都贫困带一员。这条贫困带涵盖了赤城、丰宁、涞源一带,共有三十多个县,大部分都是明代设立的军事哨所,地处深山、战略位置重要但资源匮乏,是农耕文明的极限区,自然条件是致贫的根源。2020年2月29日,赤城县正式脱贫,成为河北最后一批摘帽的贫困县。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明代烽燧,位于长伸地堡附近。

京师右臂独石口,内迁的开平卫

从县城向北开车五十分钟,就到了独石口,这条路两侧是群山,中间是白河峡谷,元代称为“望云道”,是连接元上都开平府和元大都大兴府的一条重要驿道,也叫“海青驿路”,沿途设有十一座驿站。如今国道两边还存有许多夯土墩台,是昔日烽燧的遗存。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明代宣府镇北路驻防图,赤城境内的城堡。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大军兵临大都城下,元顺帝弃城逃亡,元朝灭亡,丢失了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被一并收回。为了巩固胜利,朱元璋又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十四年(1381年)和洪武二十年(1387年)对长城以外地区进行了三次北伐,基本肃清了北元在辽东的势力。洪武二十年九月,朱元璋在河北北部的塞外地区设立了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治所大宁卫,位于今内蒙古宁城。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明初在长城以外设置的北平行都司,永乐年间撤销。

明代地方为行省三司制,布政使司主管行政,按察使司主管司法,指挥使司主管军事,三司互不统属,各对中央负责。都指挥使司类似于现在的军区,是独立的军事建制。北平都司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北方巨镇,统辖塞上九十城,带甲兵八万,战车六千,皆骁勇善战。明初赤城由北平都司所辖,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朝在元上都故地设开平卫,重兵屯守。然而到了宣德五年(1430年),明王朝由前期的扩张改为战略收缩,放弃了长城以外的据点,北平都司撤销,赤城改属万全都司管辖,治所位于宣化,开平卫内迁到独石口,独石城从此成了明朝北大门。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独石城墙,建于明宣德五年,至今尚存。

独石口历来有“上谷咽喉,京师右臂”之称,因关口南面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石,因此得名。独石上镌刻着“突兀孤秀”、“一石飞来”两组大字,解放前曾建有庙宇。独石城坐落在南北流向的两河之间,左为黄龙河,右为青龙河,北面为蜘蛛山,城垣北面长、南面略短,扼守在峡谷正中,地形险要。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独石口地标,位于国道边独石公园内。

独石口长城与月饼娃娃

独石城最初为黄土夯筑,后改用青砖包砌,在明代二百年间,这里战争频繁,“土木之变”时,独石口曾被蒙古族瓦剌部攻破,关城经历多次重建。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独石城中心的老树。

如今独石口的人们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活状态,当地百姓主要种植棒子、土豆、胡麻和谷子这些耐旱作物。城里主路上铺满了刚收获的大豆,正在阳光下晾晒,古城中心有两棵大柳树,应该是庙宇的遗址。柳树旁边有个大妈开的炸油饼铺子,用当地自产的胡麻油,炸出来油饼两斤一个,有脸盆大小,我们四个人吃了一天。在主街上的独石口点心铺,我们发现了一种人形月饼,当地叫月饼娃娃,半斤一个,售价四元,据说是过去中元节送给孩子的玩具加零食,最早是供品。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独石口月饼娃娃,提浆人。

独石口的城墙保存尚好,大部分地方都有包砖,可以看出明显的马面和四角墩台,只不过城门为了车辆进出都拆掉了。过去城中的南北大街就是望云道主路,来往车马都需穿城通过,城北两个谷口也设有边墙和关门,称为东栅子和西栅子。城内民居多为夯土筑成,院子宽阔,一般只有正房和厢房,院墙很矮,家家门前和当院都种着五颜六色的花,玻璃也都擦得很干净,感觉这里人生活的简单却不糊弄。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独石城民居,修院子的都是城砖。

由独石口镇向西上山,就到了独石口长城,长城位于关城两侧的山脊上,始建于北魏,明嘉靖年间重修,是外长城的重要通道。这段长城西起宣化、崇礼、赤城三县交界处的大尖山,经过独石口城转向东南,最后进入延庆永宁城,与八达岭段相接,全长230公里。独石口附近长城是用干石垒插的方法筑成,做法与北魏时期相同,没有通道、没有垛口,只有一面直接用片石插起来的石墙,石块间没有白灰粘合。墙体的断面很厚,呈梯形,用搭积木的方法,纯靠重力咬合,五百多年几乎完好无损,塌掉的地方都是人为破坏的。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独石口长城。

独石口在明代属边境要地,驻重兵把守,清代设独石口厅,这是清代在新开垦地区的新设编制,地位相当于县,主要管理口外地区的旗民事务,民国以后改为独石县。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日军开始越过长城,向华北渗透,独石口再次成为前线。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九月九日吉鸿昌、方振武在独石口汇合,召开誓师大会,坚决抗日,方振武亲题“驱寇安边”四个大字刻成石碑,至今犹存。

张家口赤城县(1)·京师右臂独石口,扼守望云道的古堡和长城

吉鸿昌、方振武独石口会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