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書家中的“非主流”——隱士書家

隱士,又稱高士、逸士、隱君等。中國古代歷朝皆不乏隱士文人,他們在經歷了仕途不順、家破人亡、亦或是對國家、民族、統治者失望後,不再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便以強烈的個體精神追求自己的自由,在山林、江湖中以飲酒、作詩、寫字、作畫聊遣胸中逸氣。在元代這樣一個外族統治的時期,漢人的地位較低,進而隱士文人數量更多也更加聚集,其中,以太湖地區的隱士文人群最為突出。

“不受君主五色詔,白衣宣至白衣還”,這是宋濂贈予楊維楨的詩,在他拒絕朱元璋“修禮樂書”的詔令後,次年便去世了。楊維楨,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等,浙江諸暨人,善詩文亦能畫,書法方面的成就主要是行草與楷書。從他的作品《遊仙唱和詩冊》、《夢遊海棠城詩》、《真鏡庵募緣疏卷》中來看,真、行、相互夾雜,狂放不經、冷峭補拙,有山林野夫的面貌,章法方面使字距大於行距,產生出一種跳蕩、激越的節奏。後人評楊維楨的書作“點畫狼藉,有亂世氣”、行草“雖為合格,然清勁可喜”,他的書法雖狂怪卻也步履不低,也稱得上是隱士書法中的較高的審美典型。

元代書家中的“非主流”——隱士書家

《夢遊海棠城詩》

吳鎮,字仲圭,自署橡林先生,性情孤傲,品節高潔,常以梅花自比,不喜與達官貴人相交且不俗賣字畫,將字畫視為自己的聖潔之地,不容玷汙。吳鎮的書法在元代有著不同於時人的品格,草書出自懷素一脈且多以草書題畫,其傳世的繪畫作品《漁夫圖》、《墨竹卷》上的題字頗近懷素的《聖母帖》、《苦筍貼》,實在稱得上元代狂草的代表書家。

元代書家中的“非主流”——隱士書家

《墨竹圖》

倪瓚,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詩文音律、琴棋書畫具佳,創“折帶皴”,對明清文人畫影響極大,正因其繪畫聲名之大,書法的光芒便被掩蓋了很多,所作書法主要見於題畫、詩稿、跋文和少數獨幅作品且善於長題,主要是小楷和楷中帶行的小字。由於“有潔癖”使他的書法用筆和畫面都十分明淨清淡,用筆爽勁而妍潤,結體較扁,富有隸意。除小字外,倪元林亦有大行書傳世,《淡室詩軸》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風格和他的小字一樣,只是用筆的提按更加頓挫,仍然富有隸意,是元代隱士書法中高逸一派的典型代表。

元代書家中的“非主流”——隱士書家

《淡室詩軸》

陸居仁,字宅之,號巢松翁,松江華亭人。工詩,善書,歷史上的陸居仁並不以書法名世,從其代表作《苕之水詩卷》來看,中鋒行筆時見渴筆,燥潤相生,與吳鎮、楊維楨的風格均有出入,較之吳鎮更加安閒自如,又與楊維楨的點畫狼藉的心態不同,舒暢悠然的表現了隱士的另一種情懷,心態的輕鬆和用筆的率意,使得他的作品清高脫俗與眾不同。

元代書家中的“非主流”——隱士書家

《苕之水詩卷》(局部)

元代的整體書風沉浸在以趙孟頫為代表的典雅秀逸的風格之中,而隱士書家的風格或狂放率意,或簡逸樸拙,但共同之處在於不落趙氏流派之藩籬,表現出了隱士矯矯不群的氣質。其中以楊維楨、陸居仁、吳鎮、倪瓚為代表,當然,依然存在不具有這種隱士特性的書家,黃公望與王蒙便是例外,黃公望回憶說曾親見趙孟頫書寫五體《千字文》,而王蒙是趙孟頫的外孫,自小便受薰陶,他們師法趙氏,卻又在不同程度上有著隱士高逸的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