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新規怎樣影響你的生活,“存10萬,年利息拿5000元”還會有嗎

對於不願意承擔風險的用戶來說,近年來銀行的一些“創新”存款彌補了貨幣基金收益越來越低的遺憾。

一方面是中大型銀行通過結構性存款攬儲,“保底”的年利率動不動就在4%以上;另一方面是小銀行通過智能存款,甚至年利率可以達到5%以上。

而3月10日,多家媒體報道了央行下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不少人都在問,這銀行新規來了,以後“存10萬,年利息拿5000元”的日子還會有嗎?


銀行新規怎樣影響你的生活,“存10萬,年利息拿5000元”還會有嗎


1、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

國內的銀行不能自主決定存款利率,一來只能在央行公佈的存款基準利率上浮動;二來上浮的幅度還要按照自律管理來。

就拿3年期大額存單來說,央行3年期定存基準利率是2.75%,自律管理要求是,國有大行最多上浮50%,也就是說,國有大行3年期的大額存單最高利率只能4.125%。

事實上,大額存單要20萬元起存,之所以這兩年會成為攬儲利器,說白了就是因為理財產品打破了剛性兌付,銀行為了繼續攬儲,才祭出年利率相對較高的大額存單。

而除了大額存單,銀行另一個攬儲利器就是結構性存款,其規模已經高達10萬億以上!所謂結構性存款,也就是存款的一部分投資保本的資產,另一部分投資衍生品,博取較高的收益率。

所以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收益率是一個區間,比如2%-7%,你能拿多少收益率,要取決於掛鉤衍生品的表現。

哥哥離奇失蹤,她為尋找真相女扮男裝,誰知竟被霸道總裁纏上了!

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一個產品,但被銀行變相作為高息攬儲工具。最常見的就是“假結構”,比如“假裝”掛鉤黃金,然後設定一些不大可能觸發的價位(比如漲破2000美元),讓用戶實際都能拿到4%左右利息。

這種變相高息攬儲的現象從去年開始就被重點監管!而本次銀行存款新規中提到,要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

其含義就是:銀行在宣傳保底收益率的時候,就不能隨便“定價”了!舉個例子,1年期定存基準利率是1.5%,若自律協會約定最高上浮55%,那麼保底收益率只能2.325%。


銀行新規怎樣影響你的生活,“存10萬,年利息拿5000元”還會有嗎


2、整改“創新”存款產品

整改“創新”存款產品,主要是針對靠檔計息!這個年初就傳聞要取消了,兩分鐘金融此前也做了追蹤,有關注的朋友對此不會太陌生。

所謂靠檔計息,還是以3年期大額存單為例,整改前,假設你存了20萬元3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4.2625%,存1年後急著用錢提前取出,按照靠檔計息,存滿1年可能還有2.325%的年利率,也就是你還能拿4650元的利息。

而靠檔計息取消之後,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存款計息,也就是說你提前支取的話,存1年可能只能拿700元的利息,相差挺大。

當然,對於小銀行的智能存款來說,早就出招應對靠檔計息的取消,那就是存款期限是5年的(央行基準利率最長只管到3年期的),然後按期支付你利息,比如按月、按季,反正變相還能拿到較高年利率。

雖然拿5%以上的年利率,可能要存滿5年,但是稍微低一點的,比如4.86%,存滿1年就能拿到。

只是存款新規還規定,存款利率管理將納入MPA考核,現在還能5%左右,以後如何就難說了。


銀行新規怎樣影響你的生活,“存10萬,年利息拿5000元”還會有嗎


3、存款基準利率會不會降?

事實上,從存款新規的內容來看,央行的意圖也很簡單——替銀行"減負"。

別看現在銀行融資的渠道很多,但最主要的依然是個人和企業的存款(能佔到7成左右)。

如果銀行攬儲的成本居高不下,那麼銀行放貸出去的錢怎麼能便宜下來呢?即社會融資成本很難降低。

此外,如果存款的利率不低,那麼可能就有很多錢躺在銀行吃利息,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也不利於促進消費。

所以接下來,央行會不會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就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了:一方面,從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消費的角度說,下調有必要;另一方面,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算是一劑“猛藥”,在手頭工具充足的情況下,一般也不會輕易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