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能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的範圍、效率和精度。明年還會有D星發射,B、C、D三星組網後,將建成中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絡。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海洋二號衛星的那些事兒。

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首先來查一查海洋二號系列衛星的“家譜”。目前,算上剛剛發射的這顆,該系列一共發射了A、B、C三顆衛星。其中,A星發射於2011年,到2018年B星發射後,超期服役的A星就光榮退休了。所以,目前在天上飛的只有B、C兩顆星。這兩顆星有著共同的“媽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雖然是“同胞兄弟”,但它們走的“人生道路”卻不一樣,“二哥”B星走的是太陽同步軌道,“三弟”C星走得是傾斜軌道。

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這兩種軌道有啥不同呢?所謂太陽同步軌道是指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太陽始終保持相對固定的取向。這樣一方面能保證衛星每天在特定的時刻經過指定地區,便於獲得最好的太陽光條件,從而得到高質量的地面目標圖像;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衛星上的太陽能帆板一直對著太陽的方向,持續提供能量。

但是它有一個缺點就是“走馬觀花”,太陽同步軌道繞地球轉一圈大概是100分鐘,你要是想看某一個地方的話,可能還沒看清楚,衛星就飛過去了,得等到下一圈轉到這個地方再看。要是想一直盯著這個地方看的話,就需要很多衛星組成網,擊鼓傳花似的接力瞄準。

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這次發射的C星選擇的是傾斜軌道,傾角為66°。C星與B星相比,多了一個定點觀測的能力,還可以進行不同緯度的觀測,而且對B星照顧不到的高緯度地區也能觀測。真的是:雙星在手,天下我有;風高浪急雲水闊,海冰海流盡掌握!C星與B星實現雙星組網後,觀測週期將由單星3天縮減到1天;後續待D星發射並完成三星組網後,將具備1小時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

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咱們再看看這海洋二號衛星到底有哪些能耐。它上面搭載了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校正輻射計、數據收集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5個有效載荷,可有效獲取海風、海浪、海流、海溫、中尺度渦等海洋動力環境信息。有了這些設備,就等於長了千里眼、順風耳,能耐可大了。

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一是可以提高海上天氣預報的準確度;二是能夠有效監測海洋颶風,起到防災減災的作用;三是可以繪製精確的航海圖,提高船隻航行能力;四是開發海上風能和波浪能等新能源;五是準確探測大洋漁場區域,讓漁民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更深的應用離咱們太遠就不說了。

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有的朋友問了,既然有海洋二號,那肯定有海洋一號吧。還真是,海洋一號系列衛星目前已經發射4顆完成組網了,客戶是國家海洋總局,主要用於民用。用於觀測海水光學特徵、葉綠素濃度、海表溫度、海流特徵等要素,為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環境保護等提供基礎數據。

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問題又來了,既然海洋一號是民用的,難不成海洋二號有不可言說的用途?這還真不好說,我怕有人請我喝茶。目前公開的資料沒有這方面的說明。不過,海洋二號的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幹啥的,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而且,從國際上來看,各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所獲取的海面動力和海底拓撲資料,尤其是實時高精度資料都控制得非常嚴格,絕不向別國提供。某大國一般都把這類衛星資料交給等邊大樓來控制。所以,我們要發展自己的衛星難道不應該嗎?

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說到這裡,大家可以細品一下,C星上的船舶識別系統除了提升海上交通和海上安全能力,是不是還可以對航空母艦等大型水面艦艇進行監視呢?你品,你細品。

專盯航母!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