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八大太监,个个权势滔天,其中四人却是德才兼备,一时人杰

郑和(1371年? - 1433年 ), 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


明朝八大太监,个个权势滔天,其中四人却是德才兼备,一时人杰


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一说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明朝八大太监,个个权势滔天,其中四人却是德才兼备,一时人杰


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王振,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善于伺察人意。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


明朝八大太监,个个权势滔天,其中四人却是德才兼备,一时人杰


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

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

汪直,明代权宦之一,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 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


明朝八大太监,个个权势滔天,其中四人却是德才兼备,一时人杰


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明朝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


明朝八大太监,个个权势滔天,其中四人却是德才兼备,一时人杰


弘治年间犯罪被赦免后侍奉朱厚照,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的欢心,得以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被时人称为“八虎”之首。

冯保(1543-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明代太监。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明朝八大太监,个个权势滔天,其中四人却是德才兼备,一时人杰


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

冯保有着较好的文化素养,他在司礼监监刻了《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很多书。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

明朝八大太监,个个权势滔天,其中四人却是德才兼备,一时人杰


曹化淳,字如,道号止虚子,家境寒微,十二三岁左右入宫,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朱由检继位后,曹化淳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

陈矩(1539年—1607年),字万化,号麟冈。明朝贤宦,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


明朝八大太监,个个权势滔天,其中四人却是德才兼备,一时人杰


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得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