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

邊際效用學派是把經紀人如何獲得最大滿足為研究對象,強調消費和效用,把經濟學打造成以消費、交換和生產為中心的理論體系。

卡爾-門格爾、威廉-傑文斯和瓦爾拉斯發起邊際革命,維塞爾最早提出“邊際效用”一詞,而且邊際效用學派把經濟學家們的注意力從成本轉向邊際效用以說明價值。

基數效用論:

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同長度、重量等概念,可以具體地用數字來衡量,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

基數效用論的分析工具是邊際效用分析法,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基數效用論者分析消費者行為,並進一步推導消費者需求曲線的基礎。即在一定時間內,在其它商品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獲得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來講是因為,從每一單位消費品中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和對重複刺激的反應程度是遞減的。

在分析消費者行為時,假設貨幣的邊際效用是不變的,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消費者的收入是給定的,而且單位商品的價格只佔消費者總貨幣收入量的很小部分。

在基數效用論中,消費者實現效應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如果貨幣的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場上各種商品的價格是已知的,那麼,消費者應該使自己所購買的各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與價格之比相等。即,花費在各種商品購買上的最後一元錢所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

序數效用論:

序數效用論認為效用的大小是無法具體度量的,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來表示。因此,序數效用論者用無差異曲線分析來考察消費者的選擇行為,並由此來推導消費者需求曲線。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或者說,它是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

序數效用論者對消費者提出三個假設,即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傳遞性和偏好的非飽和性。

序數論的消費者均衡條件是,一定預算約束和實現最大的效用,即邊際效用之比等於價格只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