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物理學的幾個小知識

1.關於人體的體長几何知識

達芬奇有獨到的見解:達芬奇認為,相對完美的體長身高,應該滿足~雙腳合併、雙手筆直展開、豎直站立,人體剛好被正方形□框住;而雙手雙腳打開,呈現“火”字型,人體剛好被一個圓框住。身體長應該是頭長的8倍,也就是我們說的八頭身。這樣的身高體長是完美的!

經典物理學的幾個小知識

2.望遠鏡

常見的望遠鏡是伽利略型和開普勒型的望遠鏡。伽利略型望遠鏡是物鏡凸透鏡+目鏡凹透鏡;開普勒型望遠鏡則2片都是凸透鏡。具體原理圖如圖1

經典物理學的幾個小知識

伽利略型望遠鏡,物鏡是會聚透鏡而目鏡是發散透鏡的望遠鏡。光線經過物鏡折射所成的實像在目鏡的後方(靠近人目的後方)焦點上,這像對目鏡是一個虛像,因此經它折射後成一放大的正立虛像。伽利略望遠鏡的放大率等於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的比值(f1/f2)。所以,想要調伽利略型望遠鏡的放大率,就可以用不同焦距的透鏡,來改變這個比值(f1/f2),也就達到了改變它的放大率。

第一個發明望遠鏡的是伽利略。除了常見的可見光望遠鏡外,還有射電望遠鏡,紅外、紫外、X射線、伽馬射線望遠鏡等等。

3.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

有文獻表明,伽利略做過很多實驗,比如慣性參考系的實驗,小球從斜面滾下,如果忽略阻力,小球會滾上與之相同高度的位置。這個還為後續牛頓第一定律的誕生打下基礎。伽利略還用實驗證明了“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並沒有區別,也就是我們說的,在慣性參考系下。

但是,並沒有任何文獻表明,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面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

經典物理學的幾個小知識

不過這並不影響伽利略在經典力學裡面的貢獻,對於加速度的研究貢獻,伽利略是不可磨滅的存在。

4.音爆

物體運行速度接近音速時,會有一股強大的阻力,使物體產生強烈的振盪,速度衰減。這一現象被俗稱為音障。突破音障時,由於物體本身對空氣的壓縮無法迅速傳播,逐漸在物體的迎風面積累而終形成激波面,在激波面上聲學能量高度集中。這些能量傳到人們耳朵裡時,會讓人感受到短暫而極其強烈的爆炸聲,稱為音爆。

經典物理學的幾個小知識

一般情況的運動都是速度比較慢的,是不會產生“音爆”的。而速度接近,甚至超過音速時,才會產生。

5.多普勒效應

當一輛救護車迎面駛來的時候,聽到聲音比原來高;而車離去的時候聲音的音高比原來低。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這個現象和醫院使用的彩超同屬於一個原理,那就是“多普勒效應”。

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在運動的波源前面,波被壓縮,波長變得較短,頻率變得較高(藍移);在運動的波源後面時,會產生相反的效應。波長變得較長,頻率變得較低(紅移);波源的速度越高,所產生的效應越大。根據波紅(藍)移的程度,可以計算出波源循著觀測方向運動的速度。

經典物理學的幾個小知識

所有的波動現象都存在多普勒效應,包括光。

6.大氣層

大氣層又稱大氣圈,是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離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氣體,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這些混合氣體被稱為空氣。

經典物理學的幾個小知識

大氣層主要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等。

這是我今天為你準備的小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轉發、關注走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