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这册语文课本,是我上高中时学到的第一册语文课本,现在想起来,仍是满满的回忆。本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1984年印刷。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目录页。全书共分为六个单元,其中5个单元为白话文,1个单元为文言文。20篇课文为现代文学,10篇课文为古典文学(不含古典白话小说,觉得文言文占的比例为1/3,比重挺大的)。30篇课文中有15篇阅读课文。单元之间有语文知识专题4个。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一单元,为散文单元,共三篇课文。

第一课,《散文两篇》,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和《绿》。朱自清散文主是现代白话文学的典范之作。这两篇都是非常精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当时上学时,非常喜欢。到现在还经常引用他的名句,比如看到荷叶,就会想到“田田”,心情寂寞时,会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等等。朱自清的白话文学,为中国现代白话语言的标杆之作,至于台湾有个著名诗人贬低朱自清的散文,只当一笑罢了。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二课,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是一篇阅读课文。现在没有什么印象了。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三课,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也是一篇阅读课文。当时很喜欢这篇散文。和初中杨朔《泰山极顶》两篇都可以当作泰山的导游词,不仅线路完全正确,而且介绍了很多知识。我两次登泰山,每到一处,都会想想这两篇散文的描写。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这是一篇语文知识。原来上学时,不喜欢这种纯理论性的文章。现在看来这种专题知识非常好,对于熟悉而准确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词非常有帮助。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二单元,是说明文单元。

第四课,《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贾祖璋。这篇文章现在也没有太多的印象了,当时只是对荔枝很是向往,但是现在荔枝很平常,也没有觉得有多好吃,一直不太喜欢这种味儿。可能和北方人的口味有关吧。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五课,钱学森的《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现在基本上想不起来说的什么了。只记得作者认为数学和物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他都是在这两个基础上的分支。

第六课,《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是一篇阅读课文,也没有印象了。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七课,法布尔的《蝉》,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蝉的习性,当时很喜欢,因为农村一到夏天到处可以听到蝉鸣,我非常喜欢吃蝉的幼虫。学过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蝉在地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只能有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语文知识专题:概念间的关系。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三个单元,也是散文(广义)单元,共有4篇课文。

第八课,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上学时,很多人头疼鲁迅的作品。可是多年过去,往往是鲁迅的作品记的最深,影响最大。比如本篇,其中的“真的猛士,敢于……”,“沉默呵沉默……”,“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等等,都是经常引用的名言。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九课,夏衍的《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这篇没有印象了,只记得的一词"芦柴棒“,看到特别瘦的人会想到这个词(罪过,希望很瘦的人不要骂我,虽然现在是以瘦为美的年代)。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十课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也是一篇报告文学。印象也不太深了。这样课文恐怕高中语文早就不会存在了吧。因为都在极力淡化“阶级”意识,虽然这是客观存在的。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十一课,《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也是一篇报告文学,写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故事。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十二课,魏巍的《路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没有什么印象。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语文知识专题:比较复杂的记叙。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四单元,是议论文单元,共有三篇课文。

第十三课,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上学时不爱学议论文。这篇文章给我留下最的印象,就是马克思一生最重大的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到现在还是张嘴就来。另外一个就是描写比较尊敬的人死去时,一般就会用到“他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十四课,毛主席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选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其实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看看现在的文艺作品,不管是影视,建筑、还是音乐、文学等等,都是反映的什么主题,离普罗大众的审美是多么遥远就知道了。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十一课,斯大林的《悼列宁》。这篇也没有印象了。只记住是开头的一句话“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语文知识:简单判断。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五单元,小说单元,共5篇,现代文学2篇,外国文学1篇,古典白话小说2篇。

第十六课,鲁迅的小说《药》。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还有范曾的线描插图。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十七课 茹志鹃的《百合花》。当时上学时被小战士和新媳妇所感动。恐怕现在的语文课本没有这样的文章了吧。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十八课 ,契诃夫的小说代表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十九课 刘鹗的《明湖居听书》,选自《老残游记》。这篇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对音乐的描写特别高超。三年前去济南,游大明湖特意去找明湖居,并在楼前留影。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二十课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中精彩片段。画面感特强。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六单元 是文言文单元。共10篇课文。

第21课 《诗经二首》,分别选了《伐檀》和《硕鼠》。在初中学中国历史时,就对这两首诗有所了解。现在课本一般以《关睢》、《蒹葭》等诗为主,像《伐檀》之类很少选吧(没有实地考评,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22 课,《察今》,选自《吕氏春秋》,上学时对这篇课文很不喜欢,特别是开头的讲理的一大段,什么“法”呀“法”的。只是记住了文中的几个寓言故事。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23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篇课文相对比较容易,没有不好理解的地方,语言也很平实。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24课 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产生了好几个成语的人物传记,充分显示了司马迁高超的写作水平。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25课 韩愈的《师说》,又是一篇说理的散文,比较枯燥,只记住了几句名言,常常挂在嘴边“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还有就是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仅此而已。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26课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没有什么印象。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27课 《赤壁之战》,选自《资治通鉴》,是《通鉴》中名篇,甚至《三国志》中都没有对奠定三国鼎立局的赤壁之战精彩描写。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28课 崔铣《记王忠肃公事》想不到还有这样一篇课文。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29课,李渔的《芙蕖》。这篇课文很喜欢,甚至都能背诵。描写也很精彩,比如“荷钱出水、点缀绿波”、“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我现在看到荷花,心中仍然泛起“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这个名句。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30课 黄宗羲《原君》,讲理散文,最是不喜。

怀旧大放送:1984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封底,版权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