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为何在课本里被大量删除?"去鲁迅化"到底在去什么?

作者:豆豆

鲁迅作品真的在课本里被大量删除了吗?真相其实是……

引子

教育部近年有关教材编写和改革的新闻总能掀起一番热议,围绕删课文加课文,不少网友总能从中解读出各种现实的考量。而近十年来,有关鲁迅作品已经逐渐从语文课本被删除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有网友和专家支持并给出了应该删除的各种理由,更多的网友则直言鲁迅作品实在不应该被删。面对一个疑问,不妨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那么鲁迅的作品是不是真的如很多网友所说的被大量删除呢?

鲁迅作品为何在课本里被大量删除?

01、教育部多次辟谣鲁迅作品被删

2015年教育部针对网络中传言的已将鲁迅、雷锋等相关的内容在中小学生教材中全部删除的新闻进行了声明辟谣,声明表示,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有鲁迅作品18篇,居作家首位。2019年8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中三科教材统编情况,特别提到语文教材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反映革命精神的作品,其中鲁迅有5篇文章入选。可以发现,网络上有关鲁迅作品被大幅删除的言论并未得到官方的支持。

鲁迅作品为何在课本里被大量删除?

02、鲁迅作品被删除的传言为何屡现网络

官方确认鲁迅作品并没有被大幅删除,但类似的谣言隔上一段时间又会被拉出来溜上一圈,不上数据好像总是无法直观地了解:

1981年修订的中学教材中选有鲁迅文章23篇。

1990年修订后,中学教科书中鲁迅作品变为22篇。

2004年修订后,初中教材中约有8-10篇,高中教材约有3-5篇,中学阶段总计约11-15篇。

2017年修订后,初中约8篇,高中约有3篇。

从以上初略统计的数据上看,进入新千年后,入选教材的鲁迅作品确实较上个世纪末有很大的减少,尤其是高中阶段,那么这些数据是打脸官方辟谣了吗?也并不是,实际上这份数据上显示的数量在减少与2001年高中开始实施的新课改有非常大的关系。新课改后,以往全国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的现实被打破了,人教、苏教、鲁人、粤教、北师、语文等多个版本的教材开始在不同地区启用,因为每个地方课程结构的变化和总课时的减少,鲁迅篇目在必修课中会有缩减,但在与必修教材同步启用的选修读本中鲁迅作品是增加的,甚至包括许多此前不常见的篇目都有录入供学生学习,而这些数据则不长被人提及。

鲁迅作品为何在课本里被大量删除?

另外分析统计教材中被删除的鲁迅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作品多为与当时的政治时事联系紧密的批判性杂文,或是过于晦涩青少年较难理解的文章,而保留多为小说散文,更加回归语文学习的目的,即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及鉴赏能力。据相关数据统计,即使如今必修课本中鲁迅作品数量有所下降,但其数量仍居作家之首。

03、为什么大众如此关注鲁迅作品删没删

鲁迅作品自上个世纪20年代入选民国中学的国文选读教材以来,就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学习篇目,在五四运动时间,鲁迅的作品第一次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植入语文教材,打破近千年儒家孔子文化的垄断,第一次实现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他的作品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非凡,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洗礼,他的作品没有过时!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们从他的作品中学习中国的文化,从他的小说中人物来了解中国历史巨变中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示时时警示着国人,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战斗精神,给一代又一代国人思想以启迪,所以人们才格外重视鲁迅的作品。

鲁迅作品为何在课本里被大量删除?

其实,除了"删了还是没删""删了多少"这些争论,更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的心态和方式去学习鲁迅的作品,学者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没有与当下相关联,学习就好像变成了空中楼阁,我们学习鲁迅的作品大概也应该如此,了解鲁迅作品,了解鲁迅精神,更好的直面当下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