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无常的李登辉

叶永烈 名人传记月刊

2020年7月30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于台北病亡,终年九十七岁。

《名人传记》专栏作家叶永烈先生曾经亲赴台湾,多方访问,详细梳理了李登辉的人生之途和成长轨迹。在叶永烈先生的讲述中,李登辉反复无常,变化多端,终遭唾骂的一面渐渐清晰。

变化多端的李登辉

  李登辉是一个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人。说他变化多端,一点儿也不过分:

  他有着浓厚的“日本情结”,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二十二岁以前是日本人”。他的日语说得非常流利。他出生在台湾淡水,当时正处于日本统治之下。他从小接受日本教育,十八岁时考入台北高等学校,毕业后前往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求学。

  李登辉早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李登辉“保密”了多年的政治秘密。直到他成为“中华民国总统”之后,在1990年被台湾媒体曝光,一度引起轰动,只是内中详情,直至2000年3月李登辉从“总统”宝座“下岗”之后,才逐渐透露出来。


反复无常的李登辉

李登辉


  1946年,李登辉从日本回到台湾,在台湾大学就读农业经济系。他先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同志会”,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台湾共产党是1928年9月15日成立的。当时台湾处于日本统治之下,严厉镇压共产党,所以台湾共产党的成立大会是在上海举行的。台湾共产党当时是日本共产党的台湾支部,而日本共产党又委托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共产党给予指导。1931年,随着台湾共产党成员被日本当局一网打尽,台湾共产党在台反日斗争逐渐被削弱。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台湾设立了“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台湾才重新有了共产党组织。

  当时,李登辉十分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紧接着,1947年2月28日,台湾发生国民党镇压台湾民众的著名的“2·28事件”。李登辉参加了反对国民党的行动。

  1947年10月,李登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蒋介石在中国大陆节节败退,把台湾作为后退基地,国民党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的打压。

  李登辉为什么没有被列入国民党特务追捕的名单呢?据知情人说,一是自1948年2月起,李登辉由于与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同志意见不合,已经不参加中共的活动;二是一些人在被捕之后,都没有供出李登辉。

  尽管李登辉有惊无险,但是台湾当时正处于蒋介石的政治高压之下,李登辉埋头于业务,借以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视线。

  1951年,在台湾大学担任助教的李登辉考取“中美基金会”的奖学金,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农业问题,并获得硕士学位。回到台湾后,李登辉在台湾大学担任讲师,并兼任台湾省农林厅股长。

  李登辉回到台湾之后,引起了蒋经国的注意,使李登辉再度从专业走向政治——这一回不是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是加入中国国民党。

  那时候,蒋经国出任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力主台湾不能只是发展工业,而应该“农工兼蓄”。蒋经国召见了有着教授、博士头衔的农业专家李登辉。

  李登辉第一次被蒋经国召见时,骑着自行车前往,使蒋经国对他的第一印象极好。在与蒋经国谈话时,李登辉从南北朝贾思勰,直到清朝的袁枚,一口气背了好几首有关植物的诗词、典故,表现出在中国文化方面的修养,蒋经国非常喜欢。当然,李登辉谈农业问题,也是行家里手。蒋经国多次找李登辉咨询农业问题,每一回,李登辉总是拿出一大沓剪报、文件,上面有他阅读时所画的记号,他引用诸多数据加以分析,观点新颖,立论扎实,使蒋经国心悦诚服。李登辉见蒋经国时,毕恭毕敬,总是只用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半倾着身子向蒋经国汇报,也给蒋经国一种谦虚、忠诚的感觉。

  不久,李登辉加入国民党。1972年5月,正在新西兰出席农业会议的李登辉突然接到电报,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院长,他被提名为“行政院”中的“政务委员”。

  从此,李登辉在台湾官运亨通。先后出任台北市市长、国民党中常委、台湾省主席、“副总统”。

  李登辉在台湾能够如此平步青云,全靠蒋经国大力栽培。那时候,蒋经国经常到李登辉家看望,且多次暗示李登辉:“要做大事的话,台湾省政府主席的职位是最合适的。”果真,几年之后,蒋经国把李登辉送上了台湾省政府主席的宝座。

  其实,蒋经国选中李登辉的原因,除了年轻、高学历(台湾那时候也注重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李登辉是“本省人”。

  1984年,李登辉当选“副总统”之后,蒋经国借接受美国杂志采访之机,公开声言:“蒋家人不接班。”当时,蒋经国之弟蒋纬国的接班呼声甚高,蒋经国此言一出,明确表示接班人是李登辉而非“蒋家人”。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李登辉“名正言顺”地以“副总统”继任“总统”。然而,以宋美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元老派”,极力反对李登辉出任国民党中央主席。宋美龄倾向于“行政院长”俞国华。

  俞国华虽然不姓蒋,其实是“不姓蒋的蒋家人”。他原籍浙江奉化——蒋介石的老家。俞国华的父亲俞镇臣(俞作屏)是蒋介石少年时的同学,后到广东与蒋共事,死于1924年的东征之役。这时,俞国华只有十岁,由蒋介石抚养,与蒋经国一起就读于奉化城里的“锦溪学堂”。后来,俞国华于1934年从清华大学政治系毕业,担任蒋介石的机要秘书。此后,俞国华作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随同蒋介石经历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陪同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1984年,当李登辉被蒋经国提名为“副总统”的同时,俞国华被蒋经国提名为“行政院”院长。

  在蒋经国去世之后,李登辉继任“总统”已成定局,但宋美龄不愿让李登辉独揽党政大权,所以写了亲笔信给国民党中常委,力主俞国华出任国民党中央代主席。无奈李登辉在国民党中常委中已经得到多数支持,而且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宋楚瑜在会上慷慨陈词,陈述中央主席非李登辉莫属的种种理由,最后声称:“我以一个党员的立场对俞国华同志今天这样的表现感到非常失望,现在我就退席!”言毕,宋楚瑜拿起桌上的文件包扬长而去,四座皆惊。国民党中常委会终于推选李登辉为国民党中央代主席,给了宋美龄以沉重的一击。

  李登辉上台之后,继续执行蒋经国的“民主化”“本土化”政策,实现蒋经国的遗愿。

  李登辉在蒋经国时代,坚决反对“台独”。他能获得蒋经国的信任,这一点也是原因之一。他担任“总统”之后,在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地说:

  “中华民国的国策,就是只有一个中国的政策,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

  “我自己虽然是台湾人,但也是中国人。台湾无论在历史、文化及客观条件下,都没有独立的理由与可能。台湾的前途在大陆。”

  李登辉还言必称蒋经国,声称自己是蒋氏父子政策的忠实继承者。

  应当说,李登辉担任台湾“总统”十二年,尤其是前期,政绩是显著的。

  人是会变化的,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庄礼伟先生的一篇题为《透视蒋经国神话》的文章对蒋经国与李登辉进行了客观、中肯的分析:  

  可以说,“蒋经国时代”是由半个蒋经国和半个李登辉共同完成的,即由蒋经国“执政”后期和李登辉“执政”前期共同构成。


反复无常的李登辉

在蒋经国面前异常谦卑的李登辉(右)

“别闹了,登辉先生”

随着李登辉权力的巩固和膨胀,变化多端的李登辉日渐背离蒋经国路线。

李登辉利用矛盾,各个击破,施展手腕,逐一清除了蒋家重臣“行政院”院长俞国华、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参谋总长”郝柏村。他让自己的亲信连战担任了“行政院”院长,让与自己“情同父子”的宋楚瑜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

眼看蒋家王朝不复存在,作为蒋家掌门人的宋美龄也无法在台湾待下去了,她终于离开台湾,飞往美国纽约当“寓公”。

李登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既削弱了国民党“主流派”蒋家重臣的势力,又排斥了“非主流派”,逼得他们从国民党中分裂出去,在1993年8月10日成立新党。接着,他看到宋楚瑜的势力扶摇直上,又借用“兴票案”打压宋楚瑜,使国民党四分五裂,终于在2000年3月的大选中败于民进党陈水扁之手——正是李登辉分裂国民党,造成得票甚高的宋楚瑜从国民党中退出来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使国民党选票大为分散,给民进党以可乘之机。因为连战加上宋楚瑜的总票数,远远超过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

人们讽刺说:“李登辉对于国民党的‘贡献’,就在于他使国民党分裂为三个党——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

大选的失败,使国民党众多党员看清了李登辉的真面目,他们不仅迫使李登辉辞去国民党中央主席之职,还把他开除出党!

李登辉的另一变化,是他从蒋经国时代就坚决反“台独”,自称“我说了一百三十多次不搞‘台独’”,后来却来了个急转弯,成了台湾“独派”的领袖。

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他说:“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李登辉在2002年12月接受电视媒体访问时声称,“没有”“九二共识”!李登辉说,“九二共识”是怎么来的“也不知”,他在任内“从未听过”有这回事!

2002年9月,李登辉在宴请台湾团结联盟“立委”时,说“台湾要有‘脱古’的思考,要摆脱中国历史、文化的制约,与中国脱钩”,这样“台湾才能走自己的路”,否则“就有很大的危机”。李登辉倡导“脱古”,就是要台湾摆脱“中国历史、文化”,也就是“去中国化”。

最令人惊讶的是,2002年9月,李登辉竟然宣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此言一出,海峡两岸一片谴责卖国贼之声。就连“台联党”也难以为“精神领袖”李登辉辩解,只好宣称李登辉“话说得太快了”!其实,这是李登辉强烈的“日本情结”的自然流露而已。

关于李登辉,台湾著名资深记者陆铿先生推出《别闹了,登辉先生》一书,在台湾引起广泛注意。

陆铿先生对台湾政坛的连战、宋楚瑜、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远哲以及蒋经国的儿媳蒋方智怡等作了多方采访,揭示了李登辉的真面目。

《别闹了,登辉先生》一书写及台湾政要们与李登辉关系的转折:

宋楚瑜:从“情同父子”到“反目成仇”

连战:昔相携,今相别

郝柏村:从“肝胆相照”到“肝胆俱裂”

李远哲:与李登辉的一场高能对撞

王作荣:愿做宝筏,渡李回头

戴国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然而,李登辉却依然在“闹”。

李登辉曾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在反蒋游行队伍前扛大旗,却“闹”到背叛中国共产党的地步;

李登辉曾加入中国国民党,曾经在“总统”任期内做出相当不错的政绩,却“闹”到背叛中国国民党的地步;

在被国民党开除之后,李登辉又继续“闹”下去,“闹”到成为“台独”总代表,以至“闹”到成为卖国贼、汉奸的地步。

自称“台湾之子”的陈水扁曾在为李登辉新著《李登辉执政告白实录》一书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登辉先生与阿扁”,“无论对民主改革的宏观理念,或对国政经营的总体方略,本源一体,并无二致”。“从大选揭晓的那一刻起”,李即“特别多次与阿扁会晤,提示要项,传承经验,用心至诚,期待更深”。

“李”“扁”情深,溢于纸上。

然而,在陈水扁弊案风潮爆发之后,李登辉又急于与陈水扁“切割”,而陈水扁也一再“揭发”李登辉国外洗钱。“李”“扁”反目,如同仇人。

台湾《联合报》上曾刊登过关于台湾民众对历任“总统”历史评价的民意调查,其中百分之三十三的民众认为李登辉对台湾社会的伤害最大,超过了蒋介石(百分之十四)。

也许,这份民意调查,正反映了台湾民众对李登辉晚年分裂国民党、“台独”、媚日这三大倒行逆施行为的反感。■

(原文《反复无常的李登辉》刊于《名人传记》2011年第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