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娃在家学习,逼疯了父母?

1.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疫情娃在家学习,逼疯了父母?


推开我的房间,这是头一次姐姐跟外甥没有歇斯底里地因为作业在讨价还价。屋子里安静的出奇,外甥一边写一边掉眼泪。姐姐拿着kindle 坐在旁边看自己的书。

眼见气氛有点诡异,我也不敢说话便坐在老姐旁边看起了自己的手机。因为外甥特别喜欢我的写字台,所以总是在我房间写作业。他写不完,我也没地去。

只见外甥虽然不情愿,还是坚持写着自己的字帖。一会儿他站起身,姐姐问他,你写完了吗?外甥不说话,径直去了卫生间,小便后自己回来想坐在姐姐旁边撒娇。老姐脸一黑,去写作业!写不完不要跟我说话!

外甥见姐姐完全没有让步的意思,只好黑着脸又走回课桌去写字帖。一边写一边继续哭。虽然哭着,但是手底下的速度快了。

不一会,外甥写完了拼音,打算歇一会儿,跟老姐再次求饶说:妈我写了三篇了,可以了吗?老姐说:还有一篇数字,去写完了。写完了咱们回屋睡觉。

外甥用一惯撒泼耍横的架势开始斗争:我都写了三篇了,我不想写了!老姐仍然一脸黑,写不完你就不能玩自己想玩儿的游戏。不能睡觉。

老姐走过来检查外甥的作业,拿起橡皮把潦草的字擦掉,面无表情地说:来,这几个写的不够圆,写的有大有小,写的不认真。你得重新写。除了这几个,其他的都很好。快点吧,儿子加油。

然后走开继续看书。外甥虽然又急又气,但是知道妈妈不会妥协,没办法只能继续写。这样来回来去几个来回,已经晚上十点一刻了。

待终于写完了字帖,老姐对四岁的外甥说,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多晚妈妈都会陪你。你可以选择白天写,也可以晚上。但是,你只有做完了作业才能去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知道吗?

外甥心里不服气,但是也没有办法,本来想打游戏,但是因为自己的拖沓打游戏的时间也没有了,又到了睡觉的时间,只好乖乖去洗漱。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2.死循环终于有解了

在我的印象里,老姐几乎每天都要跟外甥在写作业这件事上大动干戈。几乎是老姐追,外甥躲。老姐喊,外甥装听不见。老姐拼命催促,外甥拼命拖延。总是拖到不能再拖了才开始硬着头皮写,几乎成了一个死循环。

在老姐一步步摸索下外甥终于把写作业形成了习惯。

。起初,外甥不愿意在自己的小桌子上写,却总是喜欢侵占我的地盘,因为我下班后经常拿着电脑办公,于是他觉得他也要办公,就想在我的桌子上写作业,从此就成了他的地盘儿。

有了地盘,对写作业的数量又开始讨价还价,今天写两篇,明天写一篇,虽然外甥各种斗争,但老姐始终没有妥协。一天天过去他虽然仍然斗争,也知道一天就是要写4篇。

再者就是写作业是时长,记得开始外甥每写一个字都要让老姐看一下,而且看完了就要挠挠手,摸摸橡皮,小动作特别多。起初老姐也是各种哄,后来干脆不理他,只要作业不完成,任何其他的需求都不能满足,渐渐地小动作少了。

最后就是拖延了,在我看来,今天的拖延外甥也是自食其果了。

可见,疫情期间,想要让娃能够在家停课不停学需要家长想很多办法。首先,万像学校那样有固定学习的场所,哪怕是一张固定的桌子,其次是约定好的课业数量,再者就是把握好写作业的时长和习惯。想要看好孩子,还要多花心思。

3.娃为啥如此不受约束

老人总说,3岁老大,7岁看老。为啥进入四岁以后的孩子身上的毛病就多了,而且变得自己主意特别多?

四岁之前,孩子不上幼儿园,每天的任务就是吃,睡和玩儿。几乎或者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四岁上幼儿园以后,开始有了作业。

需要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要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各项指标,唱歌,画画儿,做运动,识字,算算数等等。一下子课程多了起来。完全没有了他三岁前那种无忧无虑自己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的日子。

如果是大人,可能也会不习惯。何况对于孩子而言。这时候,其实需要大人多多引导。对于孩子而言。唱歌,画画,做运动还好完成,毕竟还是有意思的。现在识字软件的开发也都非常有趣,孩子勉强也算喜欢。唯独写字这一大难题,要求孩子要有一定的定力,而且写字是一个重复性工作没有什么创造性,孩子不愿意做,总是拖延也有能理解。可是,这是一项不得不做的事。在攻坚的难题上,需要我们大人多花心思。

孩子的“拖延”很多时候是我们抚养不当造成的。当然这情有可原,毕竟我们初为父母,缺乏教养经验。我们爱孩子的心是诚挚的,但理念是零散的,方法是单一的。

4.让孩子乖乖写作业的秘密

疫情娃在家学习,逼疯了父母?


唐艳艳在《教孩子和时间做朋友》一书中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我觉得很适合老姐得教育。

1.不催促,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不管习惯用哪种方式叫孩子写作业,父母都容易犯同一个错误,那就是反复催促。

老姐常常催促外甥先写作业,写完了再去玩儿,可是他常常不听。因为孩子时间观念。他不知道早点写完是什么概念,他只知道我此刻想玩儿火车,想陪姥姥玩儿游戏,张看动画片。

唠叨,是绞杀孩子主动性的罪魁祸首。

催促,是孩子形成良好时间观念的拦路虎。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唠叨的特点是重复、负面和无效。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当然可以给予适当提醒。如果父母唠叨的是一种重复的提醒,就会剥夺孩子主动做事的体验,抢走孩子珍贵的成就感,也会夺走孩子试错的机会。如果父母唠叨的是一种重复的指责,那就更可怕了,喋喋不休的指责,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父母自己对时间的流逝感到非常焦虑,于是通过催促把这种焦虑和压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原本有自己的时间节奏,但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这个节奏不对,所以不停地去打断他,催促他,让他按照家长的时间节奏来。这样的后果是,孩子永远处在一个被打断、极度碎片化的时间流中,他将不会有机会来形成对时间的感知和掌控能力。

让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适时地不断调整和适应,这个过程中最难的一关是父母要学会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承担后果。

比如今天,外甥拖,不肯写,只要姐姐不妥协,外甥今天就拖延到没有了游戏时间。这种后果,需要他自己承担。

2.耐心固化好习惯

我们都听过21天习惯理论,但对孩子来说,一个月只能初步形成一个好习惯。因为好习惯建立后,还要和生活的其他系统磨合适应,很多因素会试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突破它,所以巩固好习惯需要的时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长一点。

比如老姐带外甥写字帖,开始是一个字看一次,后来是一行看一次,再后来是一篇看一次,现在是写完了一起看。这个过程需要反反复复的操作,才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定力。

再比如,外甥开始喜欢摸摸其他的东西。在后来喜欢让老姐给他揉揉手腕,现在什么都不用只要让他自己写。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大人帮他赧赧规范。

3.一个固定的环境,哪怕是一张桌子

很多家长问我,写作业的环境有那么重要吗?我的答案:非常重要。

起初,老姐下班后就在客厅陪外甥写作业。每到那个时间,就是姥姥要看新闻的时间,于是外甥总是一边偷瞄电视一边写,老姐费劲了心思告诉他要一心一意,可是没用。

后来,外甥锁定了我的写字台。可是新的问题来了,外甥总要老姐盯着他写。而且,只要老姐走神,外甥就开始各种小动作。老姐跟外甥都苦不堪言。

父母陪孩子写作业,不应该成为常态。因为当父母坐在孩子身边,盯着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方面是暗示孩子,作业不是他自己的事父母也有份,这容易形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是暗示孩子,他的能力和责任心都不值得信任,需要一个监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在摧毁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摧毁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基石。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刚入学、对作业的规则不太了解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指导。一旦孩子熟悉了怎么写作业,父母就应该慢慢抽身。就像老姐只是在旁边看自己的书,并不是专门陪他写作业。因为老姐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好的作业环境。就像培养一株植物需要阳光、土壤和空气,而不能只靠一个良好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