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场“内定”,如何优雅地“陪太子读书”

遭遇职场“内定”,如何优雅地“陪太子读书”

前段日子,单位组织了基层网点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公开竞聘。机会宝贵,所以竞争异常激烈,听到落榜的人窃窃抱怨选拔流程不公平,有“暗箱操作”嫌疑云云。。。

回想自己在刚刚工作之初也曾经义无反顾地跳入过一个真真切切的“萝卜坑”竞聘中,当时就有直属领导明示暗示,让我不要太在意结果,以锻炼能力为主。只是当时年少单纯没反应过来,一根筋地花了很多心力去了解,收集,演练。直到最后尘埃落定才明白,这不过只是一个“结果前置”的过场戏。

当时那种复杂的感觉现在还记忆犹新,伤心,失望和质疑。。。

后来工作久了,发现所谓的“内定”在很多行业都有类似的操作,有的的的确确有失公平,但也有不少是为了保证结果可控,节省成本等多重考虑下的权宜之计。

既然“当炮灰”在所难免,如何能够优雅的“陪太子读书”才是需要我们仔细思考的事

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本书”沉思者“,作者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他被后人称为”哲人王“,投身斯多葛学派。

最有名的“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告诉我们:如果你真的能区分你能控制的事情和你不能控制的事情,并有能力将两者区别对待,那就可以在人生起伏中保持真正的宠辱不惊。

比如,在前文的竞聘中,

我能够控制的是:之前的工作表现,呈交一份认真撰写的竞聘表,准备笔试及面试流程。。。

不能控制的是:竞争对手表现地更好或已经被内定,面试领导可能意见不完全统一。。。

如果接受这个说法,相应地,我们的个人目标就应该从“外界目标”转为“内部目标”,即全力以赴将能够控制的部分认真准备,不留遗憾。对于不能控制的部分,则不应有任何包袱,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坦然接受,多余的情绪除了伤害自己,绝无价值。

同样的道理,参加一场唱歌比赛,我们理智的追求应该是将歌曲呈现最上佳的水平,能不能赢得比赛本身反倒是其次。倾慕一位心仪的对象,我们无法控制对方是否喜欢自己,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态度,表现美好得体的举止。

关注自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迫害者妄想症”,放弃指责他人,怨天怨地,减少负能量,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更长远的目标,远不止眼前的一城一池

一直很喜欢呆比特系列漫画,它的作家亚当斯当年一边工作一边画画写作,后者带给他的回报一度非常少,大概只有工资收入的5%,但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还要坚持时,他除了回复自己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外,还表达说:

“我们做某件事情不是为了完成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为了发展一个系统”

他所谓的目标,就是做某事单纯为了做某事,成功就是达成了目标,失败就是一切白费,打了水漂。

而他所谓的系统,就是一个持续积累的技能,或者是一个关系。为了搭建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将总目标细分为很多项目,或者养成某种习惯,日拱一卒。只要系统整体得到发展,具体事件的成败就可以忽略不计。

还是刚刚竞聘的案例,如果仅仅将成功定义为是否打破“内定”,倒不如将这次尝试本身当作培养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寻求发展正反馈机制,这个大系统当中的一个小环节。

竞聘是内定的,但展现的舞台是开放的

竞聘本身聚集了全公司的关注,赢家虽然只有一个,但是所有竞聘者都会在过程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就算不是属于我们的收获期,也会是很好的播种期。

事实上,我就是在那次竞聘流程中取得了后来看来,职场发展中最重要的贵人的赏识和提携。在后来的工作中给予了我无比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认真做的每一件事本身可能价值都不大,但是可以获得被看见的机会,收获意外的认可。所以,不是直接达成目的才叫成功或有效,有方向地调整了他人对你的预期也是很重要的副产品。

所以,如果你也视“内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你坚持陪跑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