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作者 | SANCTUARY007(酷友)

原標題《小米 8 釘子戶的換機之路 —— 華為 Mate40 Pro 與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及部分對比》

寫在前面

純主觀真體驗,小白第一次寫圖文,也沒有廠商打錢,寫的不好歡迎指出,各位大佬輕點噴,李姐萬歲!

如今,手機更新換代如此之快,從之前的一年一旗艦到現在的半年一旗艦,不禁感嘆科技發展之快。藉助雙十一這個時期,本小米 8 釘子戶也終於換機了,在此正好分享一下這次換機的經歷和感受,並簡單做了一些對比。

先說一下這次曲折的換機經歷,由於今年年初剛入了一套 iPad,經濟有點緊張,一開始並沒有打算今年換手機,於是一直本著看熱鬧的心態去面對今年的旗艦,每當發佈了新旗艦之後就和好友一起去線下體驗店摸一摸真機,體驗過感覺也就那樣了,覺得自己手上的小米 8 還能再戰一段時間,直到開學後發現,小米 8 的拍照(變焦)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且續航和信號也不大行了,換了電池還是沒有用(也不能排除自己裝的模塊太多了),最終退出了等等黨行列,開始尋找新的目標。

恰好在這個時候華為的新一代旗艦 Mate40 系列發佈了,神奇的是我居然看完了整個發佈會,當時看完以後感覺確實很不錯,畢竟這可能是最後一代麒麟芯了,舍友看了以後也打算買,於是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跟舍友一起搶首發的 Mate 40 Pro,結果連續搶了四五次都沒有搶到,十分無語,突然感覺有小米耍猴那味了,本打算在酷安收一個,然而預算不足只能打白條,但某魚又不支持白條,只能再等等。這時舍友從線下找了黃牛,加價 500 率先下單亮黑色,這讓我想起了華為線下的零售店,且可以用白條的付款碼,於是查了查附近線下零售店的電話,打過去問了問,得知還需要一週才會有貨,立馬加了微信交了 100 定金,繼續等待。

在這期間,我也考慮了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和 iPhone12 Pro,但當時覺得驍龍 865 性能可能沒有麒麟 9000 那麼能打,而且信號和續航也沒有 Mate 40 Pro 好,iPhone12 Pro 則是太貴且微信不能雙開,當時的我正好想體驗一下華為的 EMUI,現在反過來想想當時應該是被餘大嘴的發佈會洗腦了,我的好友也告誡我麒麟 9000 的功耗翻車,可惜當時都沒聽進去,還是想買一個試試,試試就逝世,準備到貨以後第一時間去提,萬萬沒想到,當天下午店裡的人就跟我發微信說有我看中的那個釉白色到貨了,於是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二話不說打了個車就去店裡提了。提貨之前我還提前試了試店裡的演示機,頓時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我一直以為 Pro 版本和 Pro + 版本一樣都是 10 倍光變 100 倍數碼變焦,一摸真機才發現 Pro 版本是 5 倍光變 50 倍數碼變焦,當時就覺得不香了,還猶豫了好一會,但最後還是提貨了,好在沒有出現網上說的強行捆綁碎屏險服務,而且自己買到的 256GB 版本的也是 LG 鑽排,抽獎幾率大大減小,這一點值得表揚。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釉白色 Mate 40 Pro 開箱

晚上回到學校以後就試了試拍照和錄像,也有點失望,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更沒有發佈會上說的那麼好,因為上一次用華為手機已經是 7 年前了,所以在 EMUI11 方面還是相對比較滿意的,然而這個滿意維持了不久,用了不到一天就各種不適應,比如說通知欄開關長按沒有二級界面,來通知時狀態欄消失了,以及側滑時間稍微一長就喚出小窗應用列表,但又不得不使用小窗這個功能等等,總之就是覺得這手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越想越後悔,又看了看關於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點評,還是打算入手一個,於是第二天就把 Mate 40 Pro 掛到魚上出了,虧了一百多塊,舍友都說一百元買了一天的 Mate 40 Pro 體驗券,寄出去的時候還有點不捨得,但是確實用不慣… 等到魚上的買家收到貨以後,舍友加價買的亮黑色也到了,這波舍友慘遭被刺。因為他上個手機是榮耀,所以並沒有我這麼不適應,覺得挺不錯的,這裡我就不多說一些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釉白色 Mate 40 Pro 裝箱

出掉 Mate 40 Pro 以後,我就開始找各種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神車,蹲了三四天一直沒有動靜,最終還是選擇了狗東的北京券,還帶著白條 24 期免息,正好有個親戚在北京,就讓他收到以後幫我轉寄過來,雖然當時只贈一個手機殼,但還是按捺不住下單了,反正價格保護一直到雙十一結束。因為透明版的維修需要返廠,考慮到以後還會換電池,就選擇了陶瓷黑配色。當天下午就送過去了,然而順豐竟然在關鍵時候掉鏈子,在北京首都機場集散中心整整待了 16 個小時一動沒動,後來找客服給加急以後才發車,一直到第三天下午才從快遞站拿上,之前把 Mate 40 Pro 從濟南寄到北京才花了一天,然而新手機從北京寄過來卻花了三天,屬實有點難受。

拿到手機以後,一開始開機若干次都沒反應,還以為是快遞給摔壞了,後來發現是沒電了,插上充電器一分鐘後才開機,從網上了解後發現是普遍問題。迴歸正題,接下來就從不同角度說一些我的體驗和對比。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開箱

Ⅰ. 外觀尺寸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拿到手裡第一的感覺就是十分厚重,戴上官方附贈的殼之後足足有兩個米 8 那麼重,官網顯示足足有 221g 重,不過 Mate 40 Pro 也輕不到哪裡去,比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稍微輕一些的 212g,尺寸比例方面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是 20:9,而 Mate 40 Pro 的是 18.5:9,兩者長度差不多,Mate 40 Pro 比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更寬一些。因為 Mate 40 Pro 用的是藥丸挖孔屏,所以正面觀感還是小米至尊紀念版更好看一些,挖孔也控制得不錯,不過就是離屏幕最左端距離比較遠,或許是因為後置攝像頭模組太大的緣故吧。從背面看,Mate 40 Pro 的星環設計更加耐看一些,尤其是白色,與攝像頭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機身背部則是矩陣式排列,這裡我要吐槽一下這個手機的攝像頭模組,確實太靠下了,經常能在單手握持時碰到最下方的超廣角鏡頭,以致於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買個鏡頭膜或者全包式手機殼,又考慮到對拍照有影響,最終還是決定還是保持現狀,畢竟現在的鏡頭玻璃也沒那麼脆弱,而且好多手機殼在鏡頭開孔處都有加高。不過在拍照時也需要格外注意超廣角鏡頭,具體到後面部分再仔細說。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正面對比圖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背部對比圖

有一說一,我們用手機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看正面,所以說我個人覺得正面的觀感更為重要一些。在配色方面,Mate 40 Pro 的配色(秘銀色、亮黑色、釉白色、秋日胡楊、夏日胡楊)也比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陶瓷黑、透明版、亮銀色)更多一些,不過兩者走的不是一個路線,如果不裸奔的話可以忽略不計,需要注意的是,兩者的黑色都是很好的指紋收集器,尤其是小米的陶瓷黑。厚度方面,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也比 Mate 40 Pro 厚不少,雖然兩者都不是走輕薄路線。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厚度對比圖(左: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右:華為 Mate 40 Pro)

Ⅱ. 屏幕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用的是一塊 6.67 英寸華星光電 120Hz 刷新率 240Hz 採樣率的 AMOLED 屏,對比 Mate 40 Pro 的 6.76 英寸稍微小一點,華星光電這塊屏在國產屏幕裡也可以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對於一直使用 60Hz 刷新率屏幕的我來說這個 120Hz 感知很強,現在已經完全回不去了,Mate 40 Pro 的 90Hz 也不錯,兩者的刷新率不刻意去比較也沒什麼區別,兩部手機跟小米 8 放在一起,用了幾張不同色階的灰色圖片看了看,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屏幕相比小米 8 的三星屏有點發綠,也不算很明顯,正常看沒有很大影響,而 Mate 40 Pro 的屏幕就顯得發黃,雖然舍友這個也是 LG 屏,但是在關掉護眼模式後也顯得很黃。亮度方面,華為的最低亮度要比小米的低,也許在夜晚時候更舒(shāng)服(yǎn)一些,而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激發亮度比 Mate 40 Pro 高一些。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華為 Mate 40 Pro、小米 8 低亮度灰色圖對比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華為 Mate 40 Pro、小米 8 最低亮度對比

這裡會發現兩部手機的屏幕兩側邊緣都會發綠,通過科普得知,這是曲面屏的通病,與屏幕素質關係不大。雖然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是 10 億色屏幕,但是整體素質還是 Mate 40 Pro(周冬雨屏除外)更好一些。分辨率方面,Mate 40 Pro 的也要比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 1080P 更高一些,在我眼裡兩者感覺相差不大,日常看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別。Mate 40 Pro 支持 DC 調光 + 90Hz 同開,而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上 DC 調光和 120Hz 只能二選一,這個問題對於小米來說應該是暫時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由於 Mate 40 Pro 用的是 88° 環幕屏,曲率更大一些,在貼膜時要求也相對比較高,比如我舍友的那個 Mate 40 Pro 從某寶買來鋼化膜貼上後側滑返回手勢十分不靈敏了,商家也不給退貨,十分上頭。

在這裡想說一些題外話,通過最近的研究發現,最好的曲面屏膜應該就是 UV 膜或者官方軟膜,不過不是所有的 UV 膜全都好用,具體怎麼選不同手機還得分情況。我在恆隆廣場附近隨便找了一個貼膜的給了一張 UV 膜,目前來看體驗還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屏幕指紋不靈敏了,這也是為什麼官方不推出鋼化膜的原因。現在華為和小米的售後都可以在線下免費貼軟膜,如果怕碎屏的話可以直接買個碎屏險或意外險,不介意劃痕的話直接裸奔也可以,大不了摔了去售後免費換個屏。

Ⅲ. 性能

性能方面,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搭載的是 LPDDR5+UFS3.1 的驍龍 865,這個不用多說一些了,都是今年旗艦機的標配,倒是 Mate 40 Pro 上搭載的麒麟 9000,在理論性能方面各項都比驍龍 865 高出一些,尤其是 GPU 方面,感覺這次麒麟 9000 的牙膏擠多了,還有在數據庫讀寫方面也領先 UFS3.1 不少,據說是華為自己搞了一套方案。但是在實際表現中,由於功耗過大發熱,麒麟 9000 只在前面十分鐘左右滿血運行,後面因為發熱降頻了,有蘋果 A 系列那味了,而驍龍 865 雖然幀數沒有前期的麒麟高,但是一直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如果你恰好有一個散熱背夾,或許在遊戲體驗方面麒麟 9000 可以比驍龍 865 好一些,但是高性能的同時也會帶來高功耗,麒麟 9000 的峰值功耗可以跟部分移動端獨顯肩並肩了,畢竟這可能是麒麟絕唱了,也許華為這次把能用的都用上了,紙面分數打過了驍龍 865,綜合體驗也還說的過去,如果更好的優化一下還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散熱方面,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散熱的堆料也很足,發熱情況都是處在比較理想的狀態,至於 Mate 40 Pro,華為一直對自家麒麟的散熱很有信心,所以也不用多說了。

Ⅳ. 系統

“萬物基於 MIUI”,很多細節方面 MIUI12 確實做得很到位,這也是我喜歡 MIUI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120Hz 刷新率搭配 MIUI12 確實是很香的體驗了,雖然有時候也會有掉幀等不穩定的現象,而且 B 站抖音等部分應用不能全局 120Hz,但還都在能忍受的範圍內。有一點需要注意,MIUI12 的最佳運行內存在 12GB 以上,低於 12GB 很容易被殺後臺,這也是 MIUI12 的一個 “特性”。MIUI 還有一大優點就是它的系統級推送,體驗僅次於 iOS,再也不用擔心錯過特別關注了。現在的跨屏協作如此方便,也不用過多在意生態的問題,雖然華為的多屏協同做得比小米好,但是 EMUI 的細節和功能確實還差點事,而且自定義方面也很少,唯一的優點就是穩定,就是因為穩定,所以華為現在很難刷機了,少了一大樂趣,所以綜合來說 MIUI12 要比 EMUI11 好不少,這也是勸退我放棄 Mate 40 Pro 的一大原因。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IUI12 的跨屏協作,最多可以同時開兩個窗口

Ⅴ. 影像系統

這次重點要說的就是這款手機的影像系統,48MP 主攝 (OV48C)+20M 超廣角(IMX350)+48MP 潛望式長焦(IMX586)+12MP 人像(S5K2L7)的後置四攝像頭是最吸引我的,支持 5 倍光學變焦,等效 10 倍光學變焦,最大 120 倍數字變焦,日常使用過程中 50 倍以上用的很少,也可以說基本沒什麼用,只是湊個數。這次的主攝確實堆料很足,4 合 1 大底大光圈配合雙原生 ISO Fusion 和光學防抖,真正達到了硬件級 HDR,拍夜景也十分強悍;用了 IMX586 的長焦鏡頭,等效 120mm 焦段,並且也帶光學防抖;128° 的超廣角鏡頭應該是目前角度最廣的廣角了,但是這個廣角確實讓人想吐槽,本身相機模組佔空間就大,而這個超廣角鏡頭偏偏在最下面,單手握持時用超廣角拍照很容易拍上自己的手指,需要用手拿住邊框才能保證自己的手不被拍上,也不知道小米為什麼不把人像鏡頭和超廣角鏡頭對調一下位置。前置是 2000 萬像素的 S5K3T2,這個沒什麼可以多說的,畢竟我也不自拍。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使用超廣角拍照時手的位置需要在紅線以下才能保證不入鏡

這次特意跟舍友的 Mate 40 Pro 做了對比,發現整體還是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更好一些,參數方面,Mate 40 Pro 是三攝像頭,比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少一個人像鏡頭,主攝雖然是 5000 萬像素,但是沒有光學防抖,不知道華為怎麼想的,如此常用的主攝竟然沒有光學防抖,這一點確實挺影響體驗的;廣角方面,華為的超廣角的鏡頭角度比較小,但是畫質比其他廣角鏡頭更加清晰一些,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吧;長焦也只有 1200 萬像素,且只有 5 倍光學變焦,10 倍混合變焦和最大 50 倍數字變焦。在前置上華為還是下了一些功夫的,前置 3D 鏡頭可以 360° 面部識別,還支持前置自拍超廣角,配合 EMUI 的智感支付、智能識別人臉、注視亮屏以及 EOD 都是十分實用的功能,體驗也十分不錯。在算法方面小米和華為各有千秋,小米的算法上相對接近真實,而且顏色更準一些,而華為的更鮮豔一些,有一股濃濃的德味;夜景方面華為的算法比小米更激進一些,畢竟好多黑夜場景都拍得像白天一樣,所以才敢在發佈會上放出極限夜景對比圖,這也是華為的常規操作了,當然兩者各有優點,沒有故意黑華為的意思,具體的對比就放一些圖比較一下吧。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超廣角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超廣角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主攝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主攝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5 倍變焦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5 倍變焦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10 倍變焦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10 倍變焦

在白天場景下,超廣角方面,Mate 40 Pro 的超廣角沒有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角度廣,但是解析力明顯比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好一些;主攝兩者相差不是很大,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解析力要好於 Mate 40 Pro;5 倍和 10 倍變焦方面,華為的顏色還是更鮮豔一些,但是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解析力依舊要好於 Mate 40 Pro。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超廣角夜景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超廣角夜景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主攝夜景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主攝夜景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5 倍夜景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5 倍自動模式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5 倍自動模式

在夜間環境下,華為 Mate 40 Pro 的白平衡有些翻車,尤其是超廣角模式下,天空顏色已經變成藍色了,垃圾筒也出現了偏色。而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夜景模式在 5 倍時並沒有調用長焦鏡頭,而是主攝裁切,導致清晰度大大下降,明顯不如 Mate 40 Pro,而自動模式下就好很多,這一點極大影響了夜景拍照體驗。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極限夜景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極限夜景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超廣角極限夜景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超廣角極限夜景

在極限暗光環境下,Mate 40 Pro 比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更亮一些,但是噪點也更多一些。有意思的是,在超廣角夜景下,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竟然比 Mate 40 Pro 的表現更優秀一些,這應該得益於算法的優化。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主攝夜間室內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主攝夜間室內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5 倍夜間室內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5 倍夜間室內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10 倍黑板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十倍黑板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PPT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PPT

在室內環境下,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和 Mate 40 Pro 各有優勢,夜間室內下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要優於 Mate 40 Pro,而在教室的環境裡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拍的 PPT 和黑板板書有點過曝,沒有 Mate 40 Pro 真實。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前置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Mate 40 Pro 前置

前置方面,很明顯可以看出,由於 Mate 40 Pro 在硬件有優勢,自然表現更好,且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出現了無法對焦的問題,在某些場景也挺影響拍照體驗的。

視頻方面,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支持雙 8K 視頻錄製,主攝和長焦鏡頭均支持 8K 視頻拍攝,並且支持專業級 HDR10 拍攝,儘管現在大部分設備都不支持 8K 播放,但是在以後應用空間還是很大的,還有可以同時顯示 6 個畫面的多攝同開,也是視頻拍攝者十分喜愛的。對比主攝沒有光學防抖的 Mate 40 Pro 還是比較有優勢的,但是依然沒有 iPhone 能打。

Ⅵ. 充電和續航

這次的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充電功率高達 120W,官方宣稱 23 分鐘充至 100%,這個提升也是感知很強的一點,基本吃個飯的功夫手機就充滿了,完全改變了我的充電習慣。無線充電功率支持高達 55W,配合小米自家的立式風冷無線充十分方便。雖搭配了 4500mAh 的電池,續航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反正最近一週我感覺還是挺猛的,最少也得一天兩充,亮屏時間也就四個小時左右,沒有舍友的 Mate 40 Pro 時間長,不過 Mate 40 Pro 也沒有上一代 Mate 30 Pro 那麼頂,之前自己用的時候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有了如此之快的快充和支持快充的充電寶,續航的效果也沒必要那麼在意了。唯一的缺點就是這個 120W 充電器太大了,第一次見這麼大的手機充電器,如果出門隨身帶著確實很不方便,有條件的話最好買個氮化鎵用,速度差不多體積小很多。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充電器大小對比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耗電曲線圖


Ⅶ. 其他使用體驗

現在的旗艦機線性馬達和雙揚聲器都是標配了,這次的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也不例外,之前基本沒用過帶有線性馬達的手機,所以這次的馬達帶來的震感體驗也是感知很強的,只不過部分細節上的震動感覺還是沒有調教好,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細節上震動比 Mate 40 Pro 多,震感方面兩者也差不多。雙揚聲器由於之前的小米 10Pro 太優秀了,這次的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顯得稍有些拉垮,也可能是相機模組太佔用空間了,低音部分也稍有點弱,在設置裡把音效改成人聲稍有改善,但是還是沒有打過 Mate 40 Pro。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也沒有 IP68 防水和 USB3.0,可能是為了節約成本,而 Mate 40 Pro 支持 IP68 防水,這一點也是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缺點之一。剩下的 NFC 和雙頻 GPS 都差不多,華為在發佈會上說的車道導航因為只支持極個別城市,所以也不知道具體使用情況如何。網絡信號方面,目前只碰到過一次斷流的時候,就是在市區裡用掃碼支付的時候突然上不去網了,還是讓同學給我開的熱點,十分尷尬,有點關鍵時候掉鏈子。平時的時候都還挺穩定的,但跟 Mate 40 Pro 還是差點事,畢竟華為的信號也是一大優點。

總結一下,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確實是性價比很高的一款手機,也是目前小米堆料最足的一次。事實證明,高端與性價比並不衝突,對比隔壁 Mate 40 Pro,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還是顯得更香一點。不知道為什麼,這次換手機以後沒有以前那麼興奮和激動了,可能也與換手機之前看的(雲)測評太多有關,反而在後面使用時越來越覺得香了,所以很多時候別人的想法只能作為參考,想要換手機還是要自己去線下摸一摸真機再作出決定。後來我也去線下體驗了蘋果的 iPhone12 和 iPhone12 Pro,手感確實很不錯,其他部分也只是常規升級,沒有想象中那麼驚豔。得益於這次的一時衝動,我也有機會寫了這次圖文,有得也有舍,換來豐富體驗的同時也犧牲了一些銀子,就當是交智商稅了,以後在換機的過程中還是要追尋自己真實的想法,網上的評測看看就好。最後放一張東哥給我補發的贈品的全家福,因為給我發錯了地址還又賠了 30 塊的京豆,正如 @ShigureOvO 所說,手機四捨五入不要錢,實不相瞞,以後東哥是我的親兄弟了。

華為Mate40 Pro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一週使用體驗

全家福

很感謝你能看到這裡,畢竟寫這篇圖文也花了我三天的空閒時間,沒想到文學功底如此之差的我竟然寫了這麼多,看來人的潛力也是無限的。


  • 文章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酷安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