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人用眼,二等人用嘴,三等人用棍子”,不打不罵,言傳身教

文/爾雅媽媽


身教重於言教,當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會跟著好了。

有句老人常說的老話:“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嘴教,三等人用棍子”。這句話看似是給被教育的人評出了級別,倒不如說是給教育方式評定了等級,也就是說最優選的教育方式還是耳濡目染、言傳身教。


“一等人用眼,二等人用嘴,三等人用棍子”,不打不罵,言傳身教

做人和做事都需要規規矩矩、本本分分

我小時候是在外婆家成長的,外公對我要求特別嚴格,有時候真的是外公的一個眼神,我就會心中怯怯。不知道小時候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規矩:吃飯必須等長輩坐好了才能入座;吃飯不能吧唧嘴巴發出聲音;夾菜只能夾自己前面的,不能滿盤子裡挑菜;見到長輩要主動打招呼;在家裡不能跑跳,要安安靜靜的走;說話聲音不能太吵;吃過飯要等長輩吃好了飯才能起身,等等等等。

也不是特意囑咐和教導,在成長的過程中,無形中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規矩,後來也就慢慢的習慣了這些規矩。

有一次,鄰居家的叔叔娶媳婦,我跟著湊熱鬧,得到了整整一個口袋的喜糖。我滿心興奮的跑回家,把自己都捨不得吃的喜糖給外公吃,外公接著拉黑了臉,說,“人家日子過得並不富裕,小孩子那麼多,都和你一樣一兜一兜的裝喜糖,那得多少啊,給人家送回去,留下一顆就好”。

我當時蠻委屈的,還偷偷抹眼淚。

後來,我慢慢長大之後,越來越覺得外公是個善良的人,他是儘可能的讓我學會規規矩矩、本本分分的做人和做事。

“一等人用眼,二等人用嘴,三等人用棍子”,不打不罵,言傳身教

不學習,我還能做什麼?話說出來,就全都迎刃而解了。

在我五歲的時候,父母離異了。我母親為了撫養我長大,自己外出打工賺錢,我被託管在外婆家。在學校,有幾個小男生總是欺負我,“她沒有爸爸,因為她不聽話,所以她的爸爸不要她了”。

為了自己的那份自尊,我等到了媽媽回來的時候,我一直黏著媽媽,就是要和媽媽一起離開。我媽媽那個時候是非常難的時候,婚姻、工作都不順利。而我的無理取鬧讓媽媽很無措,而我也是倔強的就是不說要離開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怕說出來,媽媽會更難受。

媽媽狠狠的打了我一巴掌,這一巴掌是媽媽唯一一次打的我。我媽對我說了一句話,“你不讀書,你能做什麼?只有你好好讀書,媽媽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的一生總會經歷一些無助、叛逆、挫折,言語遠比拳頭更容易理解,因為溝通和交流很重要,只有說出來,別人才知道你怎麼想的,你是什麼樣的期望。

“一等人用眼,二等人用嘴,三等人用棍子”,不打不罵,言傳身教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熊孩子出沒的時候,是否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不足?

我家小女兒是個口齒伶俐的犟丫頭。時不時的總會有些小脾氣。因為疼愛孩子,所以選擇儘可能的不去動手打孩子。所以在和她溝通的時候,真的是絞盡了腦汁和她鬥智鬥勇。

有時候,我會自我開解,我做父母也不是百分百的完美,也有言行舉止失分的時候,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應該先去接納她的不足和錯誤,然後一起面對,和孩子解釋“不可以”的原因,這樣事情該怎麼去做才好。

很多時候,我也嘗試用孩子的方式,來和孩子示弱。結果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所以,我會盡可能的在家和孩子選擇“非正式”的交流。

這裡說的是,“你作業寫了嗎?”“你有沒有上課?”“你成績怎麼樣?”這樣的話題和話語,我都會給他們定義為“正式交流”。

因為孩子也不喜歡家長的這樣的質問。

所以,不要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要儘可能放大孩子的優點。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或是哪裡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也要嘗試思量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只有這樣親子關係才能更和諧,相處起來也會更輕鬆,才能做的共同進步。

“一等人用眼,二等人用嘴,三等人用棍子”,不打不罵,言傳身教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儘可能收起自己的壞脾氣,把家庭的和諧溫馨、把我們最好的脾氣,都留給最單純可愛的孩子們。身教重於言教,當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著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