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本文为球友杨磊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前 言:有些人有些事,离得太近,反而看不通透。站开一段距离,细细品读一二,才会发觉其事之艰辛、其人之伟大。

马龙,自2006年以18岁的年龄随队出征德国不莱梅世锦赛(团体赛),收获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屈指算来,已经走过了十四载春秋。马龙出道至今的十四年(2006年-2020年),是世界乒坛技术理念、打法方向“震荡”最为激烈的历史时期,不敢说后无来者,绝对是前无古人!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2005年-2010年,“得正手者得天下”是胜利的圭臬,前三板控制严密、正手进攻犀利的马琳与“正手万人敌”的王励勤代表了当时最顶尖的水准。

2011年-2014年,伴随着张继科、王皓的强强对抗,“拧拉”技术走向了全面成熟,正式宣告了“反手得势,正手得分”时代的到来!

2015年至今,“拧拉”已是人手必备的标配技术,“神秘性”顿减,加之更换新材料球之后旋转的下降,很难再一板拧死对方,摆短、劈长等“复古”控制技术又纷纷焕发出活力,世界乒坛技术格局重新又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风云变幻、各领风骚的十几年时间里,也许在每一个阶段,马龙的技术都算不上最先进、最犀利、最突出的,但作为中国乒乓球男队唯一一个横跨三个时代(二王一马、三剑客、新生代),从有机、赛璐璐球打到无机、新材料球的现役球员,马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活(跃)着的传奇”!

男子世界杯半决赛 马龙vs张本智和

赛前分析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习惯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评价人或物,而忽视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已然发生的显而易见的变化。

在普通球迷眼中,马龙是完美的“六边形”战士、大满贯得主、男乒排名前两号的选手,赢下初出茅庐没几年的张本,是砍瓜切菜般的事情。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只有真正资深的球迷才会了解,如今的马龙已然过了竞技巅峰,特别是去年的膝盖手术,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顶尖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影响几乎是致命的。龙队在走“下坡路”,是不愿接受却不争的事实!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反观张本智和,17岁的年龄,别说一年一个样,几乎是一次比赛一个样,反手一如既往地犀利,正手的短板也在不断完善,“往上走”的趋势,按都按不住。

一“下”一“上”变化之间,胜负的走向远远不会如纸上谈兵般的轻松。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姜还是老的辣?关键看临场发挥,只不过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马龙取胜关键在于如何避实就虚、一巧破千斤;张本关键点在于如何猛冲猛打、将胜势转化为胜利!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第一局:开门见山,抢抓开局

第一局前三轮的发接发,马龙已经将本场比赛的主体战术亮出来了:死死抓住张本的中路。从比赛进程看,第一局马龙虽然取胜,但过程并不轻松。

开局后,张本5:2领先,马龙迅速调整,连得6分,才扭转局势。逆转的6分球,有偶然也是必然,很有门道,试分析一二。

经统计,马龙连追的6分中:有3分是主体战术连续压制张本中路逼迫其失误、2分是张本非受迫性失误(低级失误)、1分是突然发张本正手短不转然后爆冲斜线得分。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透过表象,我们可以得出的经验是:要想扭转不利局势,关键是要坚持有效的主体战术,同时也不能一成不变,要适当穿插一两个变化。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从技术层面分析完第一局,当我们以上帝视角回看整场比赛,我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事实:“第一局对马龙来说,太太太重要了!”如果没有第一局的胜利,马龙很可能会被张本4:0横扫!有球友可能会说我乌鸦嘴,但如果你看了直播,会知道我所言非虚!咱们继续往下看。

第二局、三局、四局:凌厉无比,随心所欲

经过第一局的试探,带着被翻盘的不甘,第二局一上来,张本不再遮遮掩掩、犹豫不决,迅速亮出了自己的战术:抓住马龙膝伤之后大范围移动能力下降的漏洞,坚决从马龙正手突破。

第二局,张本有3个反手变直线,直接得分。其中有2个球,反手只对了一下,第二下就加力变直线。既说明了张本反手超强的变线能力,更说明了张本已经想清楚了---“不再兜兜转转,绕弯弯”。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还有两个正手打回头,落点依然是马龙的正手位,思路一脉相承,寻求正手位的突破。11:3,迅速扳回一局。

第三局,非常巧,开局的第一分和结尾的最后一分,都是多回合、大范围、正反手的强相持,见微知著,非常能说明两人的实力对比和竞技状态。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开局第一分,在马龙已经把张本逼到中远台,并压制住张本反手的情况下,被张本反手一板强势反拉逆转,回球下网,失分。结尾的最后一分,在马龙反手连续拉转侧身爆冲的情况下,被张本封了一板正手斜线大角。

这两分球像极了第二、三、四局比赛的缩影,一旦打到硬碰硬、纯实力的比拼,目前的马龙并不占上风。

第四局,张本打出了更多灵感和变化,在以往正手爆挑基础上增加了晃挑,常常让马龙顾此失彼,站不住位置,陷入被动。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但是,从第四局第3个球的发球局开始,马龙的发球由低抛发球改为了高抛发球,一直发到了比赛最后。同样以上帝视角来看,这是本场比赛马龙转败为胜作出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变化。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回到比赛,本局结束,当七局四胜的赛制、大比分来到1:3,说实话,我觉得胜利对于32岁的龙队来说,已经非常非常渺茫了。

第五局、六局、七局:吹响反攻号角

人球合一,想到做到,当今世界乒坛独一无二的大师级表现!

大比分来到了1:3,马龙已经无路可退。然而,更心烦的地方在于:经过前四局的对抗,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如果四平八稳地打,张本是获胜希望更大的一方。

如何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避开硬实力的比拼,打到自己有效得分的路子上来?马龙为我们奉献了大师级别的示范。

第五局、六局,马龙做出了三个重要变化:一是突出侧身位的杀伤力。前四局,很多时候马龙都是站定了,左来左打右来右打,从第五局开始,能反手、也能侧身的球,坚决侧身用正手,拉穿了张本好几个,一下子把局面打活了。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二是“给”中路给出了更多的变化。相比前四局,或者是加转劈长“捅”一板,或者是突然塞住中路偏正手、中路偏反手,捡了张本很多无谓失误,非常关键。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三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摆张本正手位短球后,注意封张本的这板斜线。印象中至少封了2个球,其中一个球还是多回合相持之后的打回头,非常涨士气。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这些变化,在针尖对麦芒的顶尖对抗中,“想到”是一个层面,“想到做到”又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

第七局,当大分来到3:3,张本是更虚弱的一方,但孰胜孰负仍是一半一半。

很多网友评论,打到决胜局,张本的心态“已经崩盘了”,我并不认同。我从来认为,心态崩盘是“果”而非“因”。

从本局来看,中局的两三个反手相持,才是压倒张本的最后一根稻草,决定了最终胜负,也体现出马龙沉淀深厚的阅读比赛能力。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从表面上看,都是在连续快速反手相持中,张本回球出界。反复看回放,才发现反手强劲的张本之所以失误,是因为在相持中,马龙突然拉出了落点很浅的回球,张本上位不及,导致的出界。

这些妙之毫巅的东西,只用眼睛看,远远不够。需要结合比赛经验、以往阅历,才能真正看得懂、看进去。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有人说,我是张本吹、伊藤粉。其实在我的心目中,他(她)们统统只有一个名字:对手。在他(她)们的对面,中国队以及像马龙一样薪火相传的世界冠军们, 一直站在世界乒坛的最顶端!

全文完。

马龙“反杀”张本智和,这3个连环套越品越有味儿!-乒乓国球汇

结尾小彩蛋

有球友问:“马龙的技术方面,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答:历经数次重大技术变革,整体技术体系并没有“贪多致乱”,抓住了主要矛盾,以古典的下旋球体系为基,结合现代的上旋球体系,体现了“多而不杂”、“精而不单(薄)”的特点,沉淀下了每个阶段应该沉淀的最精华的东西。

比如,在“二王一马”时代,练就了扎实的摆短、劈长等前三板+侧身抢冲技术,打下了自身技术版图中最坚实的地基;在“龙科蟒胖”时代,与时俱进,加入了拧拉技术,不断强化反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