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201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陆续公布了,这次日本又双叒叕获得了诺贝尔奖。日本研究员、71岁的吉野彰因锂电池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至此,日本诺贝尔奖得主增至27位。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来源:朝日新闻网站

可以说从1949年日本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开始,就像开了挂一样,尤其是进入到了20世纪后,平均一年一个。截止已经有19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日本能够持续不断地在诺贝尔奖项上有所斩获,和他们制定的“日本诺贝尔奖计划”密不可分。

日本在2001年4月颁布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以欧洲国家作为诺贝尔奖的竞争对手,并制定了未来50年里拿下30个诺贝尔奖的宏大计划。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和日本相比,我们中国一共获得过多少诺贝尔奖呢?如果说日本诺贝尔奖得住太多也许会让日本人记不住,那么中国人对于本国诺奖得主的名字可是绝不会记漏,因为真的是屈指可数。

分别是2012年莫言获得了文学奖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生理学或医学奖。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再加上重新入中国籍的杨振宁。一共也就三位。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相比较中日两国的获奖数量,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直至今日依然叩问着我们的心灵。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搞了那么多年,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建树上,我们却缺少大师级的人物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日本诺贝尔获奖者的日常中找到答案。

据说日本诺贝尔奖的得主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例如2008年因为发现水母“绿色荧光蛋白”拿到诺奖的下村修。

当记者问他坚持这种研究的动力和初衷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没有多么复杂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想弄明白水母究竟为什么会发光,如果非要说成功的因素,那么就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并不断批判原有的理论从而实现了新领域的开拓。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而日本学者这种对自然探索旺盛的好奇心,并不是个例。

日本的百年老店比比皆是,工匠精神世界嗤名,中国很多古代的技术,被日本学习后,在日本人精益求精的钻研下,反而发扬光大,并且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例如花道、茶道、拉面、寿司、和服等等,其根源都是来自于中国,但是却自成一派。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从中,我们既看到了日本对中国技术和知识的继承,同时也看到其对外来技术的批判与内化创新。而恰恰是这种教育观念,才让日本在战后的短短十几年内,一跃成为了世界发达国家之一。

再例如,稻米种植与食用起源自中国,而后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时至今日,米饭是都是东亚人的主要食物之一,但是日本有个叫做村鸠孟的“米饭仙人”花了57年只研究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将米饭煮到极致。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而在中国,煮米饭是家家户户都会去做的事情,一代传一代,但是从来没听过有人去研究怎么样把米煮得更好吃,更不会有人去质疑“先祖”代代相传的煮饭技术有什么问题。

而这就是中日教育观念中最大的差异。

说完了日本,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人为什么很难培养出“大师”,我们都是怎么样教育我们的孩子的。

应该很多人都记得,我们以前的人教版教材里面,有一篇叫做《乌鸦喝水》的课文,说的是一只乌鸦口渴,找到了一只穿着水的瓶子,够不着。

为了喝到水乌鸦不断找来石子扔到瓶子里,而水面也越来越高,最后水满到了瓶子边缘,乌鸦喝到了水。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我们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呢?第一,知道了这个故事;第二,提炼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是,遇事我们要多动脑筋;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没有人敢于质疑故事的真实性,敢于质疑老师,敢于质疑课本的权威性。

对于老师传授的内容,我们奉为金科玉律,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一届又一届,只能有相同的认知。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但是国外的孩子们对于这个问题,则敢于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通过实验去进行了验证,最后结果表明,往瓶子里面丢石头,乌鸦并不一定能够喝到水。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乌鸦最后能不能够喝到水和瓶子中的水,石子的大小,瓶子的形状都有关系。当瓶子中的水不够1/3,且石子比较大时,水还没漫上来石子就把瓶口都填满了。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而且如果按照人教版插图所示的那样,乌鸦是根本喝不到瓶子的水的。更有“较真”的学生,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试了个遍。从而得出了乌鸦通过这种方式喝到水,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而不是100%。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缺乏质疑权威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审辩能力,更缺乏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创造更新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另外的一个例子则更人令人触目惊心,从小我们都学习过“温水煮青蛙”这个典故。

说的是将青蛙放在热水中,青蛙会因为感受环境的恶劣而立马跳开,而处于冷水中的青蛙即便慢慢加热,由于适应了环境的变化,最后被煮死了。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有多少人当年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呢?反正小编是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道理。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孩子对此提出了质疑,并亲自做了个实验,结果却又是对这个典故的啪啪打脸。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青蛙一点都不笨,当水温还没上升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时,早就一跃跳出了锅。

笨的其实是从来不敢质疑的我们。被这个鸡汤式的故事骗了谁叫那么多年,但是这又能怪谁呢?由此可见,敢于质疑的审辩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敢于对现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批判式的学习和吸收,是人类知识和理论不断更新和进步的重要思维模式,更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式的教育,只是将上一代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给了下一代。注重知识掌握的快慢,技能掌握得多寡,但是却很少允许我们的孩子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展开质疑和批判。

正因为如此,我们教育出来的是一批又一批固有知识丰富的“技工”,但是却培养不出来能够在新领域探索和敢于思考的“大师”。

如果我们还不能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方法,那么未来的30年,50年,100年。诺贝尔奖依然还是会不断地与中国人擦肩而过。

教育,应该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而中国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代有一代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解决问题的孩子们。因此,以审辩思维训练为目标的教育革命,已经刻不容缓。

日本又双叒叕拿诺贝尔奖了,中国人到底输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