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國人熟悉拿破崙,由來已久。老毛曾在公開場合,討論拿破崙數十次。會見法國總理會問,看到俄國人也會問。甚至在延安時,還會組織學習小組,深研拿破崙戰術,並從1812年的俄法戰爭中,悟出了空間換時間的游擊戰精髓”。

飽經戰火洗禮

拿破崙指揮獲勝的大型戰役,多達50多次,20年時間裡,以一人一國之力,單挑歐洲。神一樣的經歷,讓全世界無比崇拜。他掌權以前,法國大革命已經風起雲湧十年。法國大革命之所以稱為“大”,實在過程曲折,先是天氣異常,糧食減產,接著法蘭西發生全國騷亂,原本出於維穩考慮的民兵自治,換成武裝新貴,之後革命爆發,攻佔巴士底獄,國王無力控制局勢,選擇逃跑,結果跑半道,又給抓回來,連同王后一起送上了斷頭臺。

國王的死,在當時“王權神授“的歐洲,捅了個天大的馬蜂窩。此後,法蘭西先後7次,面對四面八方的反法鐵幕,時而王權,時而共和,反覆中,激盪50年,歷經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拿破崙第一帝國,直到第二共和國之後,才真正穩定下來。

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拿破崙的開掛人生

從拿破崙的個人角度,大革命的跌宕起伏,無形中推動了法蘭西社會階層的重新劃分,原本出身普通,背景不夠強大的拿破崙,憑著一路軍功,像開掛一樣,迅速崛起。

1785年,16歲的拿破崙從炮兵軍校畢業。7年後,反法聯軍攻佔法國南部的重要港口——土倫港,此時,土倫港內的海軍主力被俘,巴黎城內,又發生了保王黨的大規模武裝叛亂,內外夾擊之下,新生政權,危在旦夕。

面對危局,剛升任少校軍官的拿破崙,一面全力蒐羅大炮和火炮手,囤積炮戰物資,同時,看準時機,向指揮部要求撤換上司,改變炮戰方略。事後證明,拿破崙的建議是正確的,經此一役,拿破崙取得高層入場券,連跳3級,一躍稱為將軍。這樣的升遷速度,在法國,甚至歐洲歷史上都是第一次。時年,拿破崙24歲,成功從一個學生兵,淬鍊為獨擋一面的將才。

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土倫戰役起,拿破崙鯤鵬展翅,在意大利大敗奧地利和撒丁王國的反法聯軍,成功拆解了第一次反法聯盟。之後遠征埃及,同時與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奧斯曼土耳其,英國三方動手。1799年,受夠了督政府慪氣的他,成功發動兵變,取代了溫和派。第二年,剛就任第一執政的拿破崙,再次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大敗以意大利和奧地利為前鋒的第二次反法同盟,經此一戰,拿破崙徹底鞏固了自己在督政府的執政位置。

1806年,已經加冕做了皇帝的拿破崙,在與奧地利皇帝、俄羅斯皇帝的“三皇會戰”中,拿破崙取得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大勝,他以勝利者姿態,羞辱奧地利皇帝,並取消了對方延續數百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終結了歷史悠久的神聖羅馬帝國,這一戰,打服了奧地利,也成功嚇住了曾經的龐然大物——哈布斯堡王朝。

1807年,第四次反法聯盟之後,歐洲的原本恨死拿破崙的幾個主要勢力,輪番被他降伏。奧地利被打趴了,普魯士投降了,俄羅斯主動拋出橄欖枝了,除了歐洲攪屎棍英國以外,放眼歐洲,法蘭西已經沒有敵人,法國變成了雄霸歐洲的霸主。此時,意大利、荷蘭、德意志、西班牙、葡萄牙、波蘭被納入法蘭西帝國,拿破崙除了原有的法蘭西皇帝稱號,他還兼任,意大利國王、德國萊茵聯邦的保護人、瑞士聯邦的仲裁者,好不威風,這一年他38歲。

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軍隊混編法的威力

法國大革命以前,法國實行的是混合兵役,除了僱傭兵以外,還有義務兵,以及新組建的民兵,但義務兵,一年只服役個把月,屬於混吃混喝,基本可以忽略,而民兵雖有信仰,也敢死敢拼,但缺乏技術訓練,戰術呆板,攻擊力不如僱傭兵。

革命早期,掌權的雅各賓派對舊軍不信任,新政權在軍隊上的依仗主要是新組建,原本計劃用於穩定饑荒騷亂的“國民自衛軍“,”國民自衛軍“屬於民兵武裝,這些人來自下層,有革命信念,意志力強,早期人數大約有5萬人,之後隨著戰爭的持續,國民自衛軍的規模也在整編中,不斷擴大。

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革命黨中的激進派處決後,第一次反法同盟迅速形成,法國需要同時抵抗英國、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西班牙、荷蘭、意大利等所有歐洲君主國的圍攻,面對四面八方的敵人,法國進行了緊急徵召,擴軍30萬人,增補到國民自衛軍。

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四年後,第一次反法同盟終於結束,殘酷戰爭的檢驗下,法國革命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他們發現,國民自衛軍的新軍雖信仰可靠,但缺乏舊軍僱傭兵的戰鬥技巧,戰場光憑意志無法取勝,除了旺盛的士氣,更需要戰術和技巧。由此,提高戰鬥力,減少傷亡,迫在眉睫。

當時,法國的新軍,穿藍色軍服,戰鬥意志強,軍餉高,但戰場對敵技能差,且因為士兵只需參加一次戰役的義務,往往戰鬥力不可持續。而舊軍,穿白色衣服,雖長期服役,具備戰鬥技能,但經常受新軍排擠,戰鬥意志低,且軍餉低,更加不愛打仗。新軍說舊軍是官老爺,舊軍說新軍是土豹子,惡性觀念的衝突中,新軍和舊軍經常打架。

新政權為了提高戰鬥力,頒佈施行了被稱為《茹爾當法案》的新軍隊混編法,對新軍和舊軍的編制進行重構,兩方的士兵,打亂編制,以新軍和舊軍2:1的比例,進行半旅(團級)整編,之所以每個半旅,新軍人數要比舊軍多一倍,估計是為了防止叛亂。而軍官,則繼續沿用之前新舊兩方各自的選拔方式,一種是新軍內士兵投票選擇自己上司,另一種舊軍憑資歷獲得升遷。

通過新舊整編,新軍將自己保家衛國的革命信仰傳給了舊軍,而舊軍也將常年磨礪的戰鬥技能教授給新軍,新軍和舊軍面對法蘭西的國家危難,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反而融合凝聚出強大的戰鬥力。此後,拿破崙之所以能夠馳騁歐洲,也正是因為有一大批願意為信仰赴死的敢死之士,和與他相同經歷成長起來的年輕將領們,才有了法蘭西在拿破崙時代的輝煌。

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第四次反法同盟時,因為情報失誤,拿破崙的9萬主力,與敵軍主力意外錯過,而拿破崙麾下的達武元帥,率領的2萬偏軍,反而與5萬普魯士軍隊意外遭遇,本來人數處於絕對劣勢的法軍,硬是將兩倍於己的5萬多普魯士軍,打得全軍覆沒,要知道普魯士軍隊的戰鬥力也很強悍,正是達武法軍以少勝多的強悍表現,拿破崙由此才成為了德意志萊茵聯盟的代言人。

拿破崙不止善戰,更善撫慰人心

拿破崙是依靠兵變,登上督政府第一執政,進而又依靠武力,加冕法蘭西皇帝。所以他極為重視軍隊建設,也更重視軍隊,對自己的絕對忠誠。為此,堅持不遺餘力的提高士兵物質待遇,同時,也很注意戰後對軍人家屬的善後撫慰,除此以外,他還很重視,通過各種榮譽,以法律敕令,真正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

拿破崙很聰明,他不是心頭一熱,今天想封哪個封哪個,區別於大多數領導,他在意質量,少有濫封亂賞。由於大革命初期,軍官的選拔,有相當一部分由士兵投票選出,看起來公平,但不利於拿破崙的個人權威,之後,他親自抓關鍵位置的中高層軍官任命,第一,要求由本人親自頒發任命才能作數,第二,除了本人簽字頒發,還得本人親自出席,雙重保險,任命才有效。看看拿破崙麾下最猛的近衛親軍,就知道拿破崙在軍隊中的聲望有多高,近衛軍裡,所有人皆以能為皇帝,赴死為榮。

當然,親自任命軍官是基礎辦法,另外他還創造了新式花樣。比如,在就任皇帝以前,僅是執政的早期,他要求在凡爾賽設立新工廠製作定製武器,專門給立功的將士頒發,這些獎賞是屬於將士的個人所有。獎品包括包括馬刀、滑膛槍、手槍等。獎品上刻有,自由、平等、法蘭西共和國的字樣,以此激發士兵的愛國忠誠。這一辦法,對於激發士氣很有效果,後世模仿的國家很多。

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為了加強士兵的忠誠,拿破崙不斷加快士兵晉升的頻率,並在多種公開場合予以頒發榮譽,有時在戰爭前軍隊檢閱,或是在戰爭正在進行的空隙,自己視察前線時予以頒發。為此,他要求,不許軍官以任何理由,耽誤或拖延時間,對錶現優異的士兵,一定要及時獎賞,絕不能拖欠,這一規定使得作戰部的工作量大為增加,每天處理複雜的晉升名單和核實工作極多,但對軍隊士氣的激勵,卻是顯而易見的。

奧斯特里茨戰役後,拿破崙頒佈敕令,每一名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喪生的軍人遺孀,依據職務不同,可以獲得200法郎到600法郎不等的生活補貼,價值大約等現在大幾萬的幣值收入,雖然錢不算很多,但從以前的0到現在的好幾萬,進步很多,除此以外,除了遺孀獲得的現金獎勵,軍人的孩子,還可以獲得拿破崙政府的終生補貼,只要拿破崙的政府一直在,就會將孩子一直供養。除了金錢和物質上的獎勵,陣亡軍人的孩子,還可以在自己的姓名之前,根據自願原則,被冠以皇帝本人的名字,如果在中國,這得叫國姓爺,屬於皇帝賜姓,天大的榮耀。

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拿破崙對將士獎賞有多豐厚

三皇會戰的奧斯特里茨戰役過去3年以後(1808年),拿破崙將現役軍人的年俸,提高到令人乍舌的程度,當時,一名法國陸軍少校,每年薪俸至少4000法郎,而一名陸軍上校,年俸最高6700法郎,將軍級,年俸40000法郎起,非現役的榮譽元帥,最低60000法郎,這些巨大的數字,對應出拿破崙時代的法蘭西軍人,和同級行政公務員工資差距,約在四倍以上。

當時,法國行政級別公務員最高的年薪是1.5萬法郎(大主教/護民官),除拿破崙以外,陸軍元帥貝爾蒂埃的年薪最高,達到了恐怖的125萬法郎一年,其它,現役元帥,諸如馬賽納元帥年薪90萬,內伊元帥70萬,拉納將軍年俸30萬,要知道當時一個最高貴族的公爵,年俸才20萬法郎,而低一等的伯爵爵位,年俸只有3萬法郎,可見軍人年俸是遠遠超過貴族。

除了高額的年俸工資以外,現役軍人還能從駐軍的當地省份獲得社會捐贈,不同級別,獲得捐贈金額不同,最低級別的下級少尉軍官,每年可以從駐軍當地獲得5千法郎的年金,職務越高,捐贈越多。

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看到貝爾蒂埃元帥,200年前的年俸能達到恐怖的125萬法郎,讓我想起了法國作家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這部小說中,無論是主角法老號船長唐泰斯,被冤枉的送信歷程,還是反派代理檢察官那個若隱若現的父親,作者大仲馬似乎都在反覆提及貝爾蒂埃的名字。看來至少在法國人的心目中,貝爾蒂埃是拿破崙的鐵桿粉絲,為何呢,因為拿破崙對他太好了。

拿破崙時代的法國軍人,跟隨皇帝,南征北戰,除了升遷有希望,薪俸高,還能有強大的社會地位提升,這就是拿破崙,給予軍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封賞,至少在當時,這是年輕人獲得升遷和物質積累,最有效的方式,沒有之一。

拿破崙時代,他前前後後一共分封了30個親王,2000個公爵、伯爵、男爵,以及1300多個帝國騎士,在其中,軍人背景出身的貴族最多,總比例佔到了60%。第四次反法同盟結束以後,拿破崙獲得了意大利、德意志、波蘭等地的大批土地和財富,法國勢力大增,他大行封賞,此時拿破崙麾下絕大部分的陸軍元帥、軍團長、司令、軍長都掛上了貴族爵位頭銜,這些人構成了當時法國社會新貴階層,同時,也進入了法國最高級別的核心決策圈,也是拿破崙給予兄弟們南征北戰的獎賞。

法國的拿破崙,靠什麼一呼百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