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八大"與"新八大"名酒的來歷

中國"老八大"與"新八大"名酒的來歷


眾所周知,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烈性酒,其憑藉豐富的香型和多樣的口感一直長盛不衰,也是中國的形象代表之一。

1952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的第一屆全國性的評酒會,經過來自全國的釀造專家、評酒專家和學者層層篩選,影響中國白酒收藏界至今的四大名酒從此誕生了。

中國

但是,在酒圈子裡,人們常說有關於"新八大"、"老八大"名酒,是怎麼回事?有什麼來歷或說法?它們又分別是指哪幾款酒呢?

在1952年的第一次評酒會上,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被評為四大名酒;1963年,第二屆評酒會的時候,除了第一屆的四大名酒,五糧液、古井貢酒、全興大麴、董酒也入選,他們就是中華大地上俗稱的"老八大"名酒。

中國

1979年,舉辦了第三屆評酒會。由22位評審組成的白酒評酒團按色(10分)、香(25分)、味(30分)、風格(15分)四個方面計分品評名酒。最終評出茅臺酒、五糧液、古井貢、董酒、汾酒、劍南春、洋河大麴、瀘州老窖特曲等中國八大名酒。第三屆評酒會上選出的名酒被稱為"新八大名酒"。

跟第二屆評酒會相比,少了西鳳酒和全興大麴,多了劍南春和洋河大麴。為什麼第三屆評酒會,西鳳酒和全興大麴會落選?這其中發生了什麼?

原來,1979年的第三屆評酒是我國第一次開始根據香型進行分組評比,分為清香、醬香、濃香、米香及其他香型五種。

中國

由於濃香型白酒參賽白酒種類多,因此競爭是最為激烈的,要想進入決賽必須過五關斬六將:五輪初賽、三輪複賽,最終由八種酒角逐濃香型的中國名酒稱號。

要知道,歷屆全國評酒會都有一條規定:即上一屆被評出的中國名酒,可以不經上報,直接跨越初評而參加複評,如此一來,在第三屆評酒會上,曾在第二屆評酒會上獲獎的中國名酒的確佔據了不少先機。不過即使是這樣,仍有兩個名酒落選,這兩個名酒的落選在當時震驚全國。

越來越專業的評酒會上仍然出現了烏龍事件:根據評酒會的規定,作為前兩屆的中國名酒,西鳳酒可以直接參加複評,按說應是毫無懸念,卻因為沒有把握好遊戲規則,在選報香型的時候投錯了香型,上報了"清香型"組,鳳香型的西鳳放在清香型組中,按照清香型酒的標準,完全並不佔優勢,結果被淘汰。不過,這種遺憾在第四屆評酒會得到彌補,西鳳上報了以西鳳酒為主體的鳳香型,毫無懸念地重登中國名酒之座。而濃香型的全興大麴酒,也是"栽在了香型報送上",在報選香型上鬧出"烏龍"事件,竟然也上報的是"清香型"。追究下來,才知道,四川人對"馨"與"清"二字的字音分辨不清,將"馨濃香"型聽成了"清香型",以至於與名酒稱號失之交臂。

據說,這個烏龍事件的還造成了全興酒廠的所有領導都被撤職,成都市商業局以及四川省商業廳的負責人都因此受到責罰。

落選的西鳳酒和全興大麴給劍南春和洋河大麴"可趁之機",最終讓這兩個入選名酒行列。中國的幾大香型劃分,也因為這一屆評酒會按照香型評選得到了最終的確立。

第三屆評酒會採用的白酒評規則,在中國白酒歷史的作用是重大的,因為它統一了各種主流香型的風格描述,這種對於香型的認可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消費者選購產品的一大標準。(中國經貿文化網馬祥蒼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