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王山下打造研學基地——“紅色記憶石佛溝”呼之欲出

點擊右上方字體“關注”,即刻免費閱覽和分享黨的喉舌《運城公益網》,獲取最快好人好事,並參與留言評論

稷王山下打造研學基地——“紅色記憶石佛溝”呼之欲出

▲金黃的玉米讓這裡充滿鄉土風情

連日來,稷山縣太陽鄉石佛溝村傾力打造的研學基地進入工程尾聲,“紅色記憶石佛溝”呼之欲出,計劃於今年“五一”正式開門迎客。

石佛溝村位於稷山縣東南端稷王山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據說,4000年前後稷在這一帶發現粒食、樹藝五穀、教民稼穡。石佛溝村的溝底泉水終年流淌,滋養著花草樹木、莊稼果蔬,使得溝嶺坡地植被茂盛、峰巒疊翠。

據研學基地負責人黃華芳介紹,“紅色記憶石佛溝”主要彰顯的是后稷文化和紅色教育文化。“抗日戰爭時期,太嶽軍區212旅指揮所曾駐紮在石佛溝的曹家大院,戰地救護所駐紮在該村的王家祠堂”,黃華芳說,研學基地就是在這些紅色遺址上修葺而成的。

稷王山下打造研學基地——“紅色記憶石佛溝”呼之欲出

▲土窯洞被改造成了“藥材文化院”

“紅色記憶石佛溝”目前打造了6個主題窯洞院落,每個院落呈現一個特色,包括藥材文化院、老村工坊等。其中,藥材文化院結合村裡大量種植的板藍、柴胡、黃芩等多種中藥材,旨在向孩子們普及中藥知識;老村工坊結合村裡成片的皂角樹,教孩子們用皂角製作原生態的“手工香皂”。黃華芳說,這個研學基地計劃在今年“五一”正式開放,後期還會將稷王山上的文化景觀融入進來,連點成線,讓這個研學旅程更有內涵,帶給孩子們更大的收穫。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稷山縣堅持以“文化為魂、旅遊為體”,掀開新一輪發展文旅產業的熱潮。石佛溝村依託稷王山文旅線路,結合本地實際,規劃了“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住宿、農家樂、垂釣、採摘和鄉村遊”五位一體的石佛休閒農莊。

好人好事電話熱線:0359-2120208 郵箱:[email protected] 公益慈善合作微信:130514222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