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藏书为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高达50亿本。按照每一天读一本书来算,要连续读136万年才能装满我们的大脑。对大部分人而言,只有不到10%的脑细胞被开发,其余大部分处在休眠状态。我们一生中重大的记忆和事件或许会一直记得,但要是问你三年前每一天都吃了什么,几点睡觉,你一定难以回忆。

当我们传达给大脑的信息都是杂乱无章的,没有规律的,你很难从一堆信息里找到你需要的,但是如果你之前进行了整理,并用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你只用看一眼当初的记录,便能很快的回忆起来。

就像看过的每本书,再次回忆只用翻阅读书时做过的笔记即可迅速了解书中内容,这样大大节约了重读的时间。那怎么去做笔记,怎样做笔记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给出了答案。在这本书中,奥野宣之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5个部分告诉人们怎么吸收一本书的完整流程。

手把手教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对于一本浓缩了作者笔记心得的书,他的可取之处有哪些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本书。

一、做笔记的好处:

1. 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说容易容易,说难也难。百度百科对它的定义是:习惯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科学证明一个行为或动作每天都做,坚持21天,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习惯,如果持续了90天,就成为了一个不容易改变的习惯。

手把手教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与不做的区别

如果一直坚持做读书笔记,哪天突然不做了反而会觉得非常难受,就像每天洗脸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切割。同样,当你习惯了做读书笔记,阅读也将变得越来越容易,读书会更有效率。

2.让思考书面化

人是群居动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交际、工作、生活以及网络上翻天覆地的信息会带给每个人不同的认知和思考。而思考往往是一瞬间的,当你没有记录的习惯,思绪会像风一样被吹得漫无边际,如果你恰巧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好的想法或创意可能就这样轻易擦肩而过。

周国平曾经说过自己创作的来源:“在我的桌上、床头、手边,总是备着一些小纸片,脑中闪过了自以为有点儿意思的念头,就赶紧记下几个字来,空闲时便据此写成连贯的句子。它们是唤醒记忆的线索,没有它们,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就不知会逃逸到什么地方去了”。

可见,好的想法和创意不会凭空产生,它往往来源于生活的某个瞬间,把当下的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片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真实的在纸上留下痕迹,而不是抓不着的灵光一闪。这些记录下来的素材可能就是日后创作的根基。

二、怎样坚持做笔记

1. 以思想输出为前提

假设你是一名老师,你要给学生解释碳酸钠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你自己首先肯定要对这个物质非常了解,同样的道理,当你读书时以为别人讲解为目标,以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去读书时,读书的质量将会大幅提高。

同时,在读的过程中,你会不断的思考哪些部分是精华,哪些可能是对别人有帮助的,光筛选信息的过程,这些重要知识点就已经在你脑海里重复好几遍了,周而复始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考更加深刻清晰。

2.做巩固印象的笔记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速读、跳读、泛读、精读等,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还提出了另一种“寻读”的方法,即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它可能是看一眼就能打开你思想的金句,也或许是简简单单但富含逻辑的总结。说到底,就是能让你看一眼就觉得印象深刻,就像逛街时看到了件很美的裙子,一直心心念念无法忘记一样。

通过这一环节,过滤掉书中不重要的信息,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这些印象深刻的笔记会让人有一种收获的满足感,就如在商店买到了物超所值的东西一样开心。

3.做记号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介绍了读书过程中的三步法——通读,重读,标记。这和我自己的读书方法几乎一样,只是我在后面有一个小补充。

首先 ,第一遍通读时,我会先把所有有用的地方折页,并将段落画上括号或画线,第二遍的时候会重点阅读做记号的地方,反复熟悉这些内容,到第三次阅读时会将看的过程中觉得精华的内容摘抄下来。这样三遍下来,经过反复筛选后的内容依然无法舍弃的,就值得好好做笔记了。而我自己在这三个步骤后还有另外一个小习惯,看完每本书后会在封面写上当天的日期,便于统计每月每年看了多少本书。

除了这三步法外,读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巧用标记将信息进行分类,比如:

手把手教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三、4种笔记法

1. 随想笔记

好书不会凭空而来,它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出现,有可能是上班的地铁中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介绍,想要了解一下,或者是电视上某个访谈的内容很有深度,值得研究,抑或是跟朋友聊天时突然谈到的话题让你感兴趣,决定学习一番,所有这些当时觉得好的感想都可以立马记录下来。

2.购书清单

手把手教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有了前面的随想笔记,后面的购书清单才会变得相对容易一点。通过记录了解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书籍,看清内心深处的读书需求。然后,通过随想笔记将要找的书按下列方式列出购书清单。

手把手教你如何做读书笔记

奥野宣之的购书清单上都会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这3个信息,有了它们,很快就能找到想要的书。最后,带着这份清单去书店进行选购,对比实物是否和自己想象中的一致,排除掉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书,选择自己真正觉得适合有用的书籍。

3.报道剪辑

读初中的时候我是很喜欢这种剪辑的。文具盒里总是备有直尺和小剪刀,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报刊杂志还是学生比较流行的读物。当时看的比较多的是《青年文摘》、《格言》、《高中生》这几种,几乎是攒着自己的零花钱每期必买。每次看完都会把特别喜欢的部分剪下来粘在一个本子上,没事翻翻,甚至当时看的有些故事现在脑海里还存有印象,我想这应该就是笔记的效果。一方面它结省了抄下来的时间,另一方面,保留了杂志对你有用的部分,可以不断进行原汁原味的回顾,从而发挥了这本杂志最大的作用。

4.“葱鲔火锅式”笔记

如何将读完的内容消化成自己的所思所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好的笔记将让事情变得事半功倍。《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法。这个名称它来源于日本的火锅,本意是葱和鱼混合在一起的火锅更诱人,让人增加食欲。放在读书笔记上,便是摘抄重要的内容和写出自己当下对文章的评论。

在写读书笔记之前,要注意写上以下三项信息: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

写上一本书的基本情况后,再摘抄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和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摘抄能加深自己对书的记忆,并强化理解能力,而评论则会记录当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未来再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思考,会形成一个现在与过去的反差,而这个反差恰恰就是创新动力的来源。

四、活用——利用笔记提升自己的再创造能力

你会在什么时候去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晨间、午睡后、晚睡前、出差或飞机上?

阅读的时间越固定越能加强思考的意识,你的大脑会慢慢习惯在这个时间段进入状态,去回顾思考要看的东西。

重读的习惯也很重要,一周是三次五次,抑或是时间紧张,只能一周一次,把重读的次数规定下来,帮助自己形成固定的读书时间,会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根据过去做过的读书笔记,激活当时的读书体验,可能在当下的环境中,会产生新的思考,而这些看起来零零碎碎的笔记,实则在帮我们从杂乱无章的信息里整理思路。

活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做过的笔记和当时记录下来的想法进行再次创造,用过去的输出不断促进思想的内化,让思维不断得到整理。就好比一把刀,你会反复的去打磨让其变得更加锋利光泽,打磨的过程就是读书时做的笔记和记录的想法,而变得锋利的结果则是再次创造后的成果。

人的一生既短又漫长,读过的书如果只是眼睛遇到过,很快会变成过去模糊的记忆,而笔记则帮我们以文字的方式保留下来了这份记忆,它就像一个神秘的保险箱,收藏着自己每个年龄阶段的成长和启迪。

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决定了读书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