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最近爆火的電視劇《都挺好》,你看了嗎?這部2019年爆款電視劇,從開播至今,幾乎每一集都能被炒上各大平臺熱搜。

主角明玉在家中不受重視,父母的差別待遇讓這個女孩明白了自己與家裡人之間存在著深深的隔閡。她咆哮過、離家出走過,甚至絕望地對母親說出:你生我又不想養我,生我幹什麼。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在明玉被二哥打傷入院後,連探望自己的父親都心懷鬼胎,看到這一幕,小編都感到揪心。明明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可是,卻在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漠不關心。於是,忍耐許久的她,爆發了。

或許那一刻,她心裡滿滿的都是對自己家庭的絕望——為什麼明明是最親近的人,卻從來都傷她最深呢?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其實這樣糟糕的家庭關係並不少見,根據客體關係心理學理論,父母和孩子有三種糟糕的關係類型: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在這類關係中,父母從小就對孩子要求非常苛刻,連找怎樣的異性朋友都要干涉,而且提出的要求和期望都特別高。對此,孩子會感到特別委屈,但是又沒有辦法改變這種情況。慢慢地,委屈會轉化為憤怒。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父母表達憤怒會讓孩子感到特別愧疚,因此,孩子多半會選擇封閉自己的情感,迴避和父母交流。

在這種關係裡,父母發號施令,孩子無條件順從。同時,孩子感到特別無奈,所以,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以一種順從的姿態回應:“嗯,好的。”“是,我知道了。”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和孩子交流客觀事實,但很少交流情感,聊天就像是陌生人,而不是親人。彼此會談談工作、生活,但是沒有情感交流,所以,很容易因為某一件小事而發生爭吵。

在這種情形中,父母幾乎很少意識到對話的那頭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沒有意識到對話的那頭是養育自己的父母。因此,在這種相處模式中,孩子常常體會到冷漠,沒有支持感,也做不到對父母說心裡話。

以上三種糟糕的關係類型,都很容易導致孩子跟父母之間產生隔閡。當陷入這種關係中時,孩子與父母的任何交流都會陷入對抗、沉默,或是讓彼此感到尷尬的狀態。

看,明玉和父母的關係是否就很像第三種類型?只不過,明玉遇見了無情的母親與懦弱的父親結合下更為糟糕的家庭。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這部劇中,母親去世後蘇家家庭關係仍然糟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家人都採取了錯誤的溝通姿態。

薩提亞心理學中提到了四種不太理想的溝通模式:指責型、超理智型、取悅型和迴避型。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指責型是薩提亞提出的生存姿態,即我們應該維護自己的權利,不接受來自任何人的藉口、麻煩或辱罵,我們決不可以表現得“軟弱”。

總愛把“你太讓我失望了”掛在嘴邊的蘇明哲,以及脾氣暴躁的蘇明成就像是這類人。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超理智型則是分析對方為什麼要發出這個信息。這時候的分析其實是逃離,因為這裡面沒有太多的情感。劇中的明玉則是偏向於這一點的。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取悅型指的是討好型的人往往傾向於讓步、取悅於人、依賴、道歉。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迴避型,則往往避重就輕,習慣閃躲。經常改變話題來分散注意力,不能專注在一件事上,避開個人的或情緒上的話題、講笑話、打斷話題、辭不達意、不願意真正去面對。

劇中的蘇大強則像是迴避型與取悅型的結合,面對妻子是取悅型,面對子女則是迴避型。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當然,劇中這樣糟糕的家庭關係畢竟是少數,但如果真的無奈地處於糟糕的家庭關係時,該怎樣來和自己不同想法的家人溝通呢?或許可以試試下面這些辦法:

第一,我們要意識到,這是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間的交流

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上述所說的糟糕關係中。當我們把談話當成義務時,內心其實是抗拒的,而且這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孩子需要選擇以成年人的姿態對待父母。

第二,不要強調對錯或想要說服對方

如果一開始你就想說服對方,讓對方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這就變成了控制。正確的溝通應該是表達自我的感受,展現自我的觀點,求同存異,達成共識。成年人的溝通模式是趨利避害,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講利弊。

第三,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

對事不對人,是非暴力溝通。對人不對事,就是暴力溝通。

在非暴力溝通方面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就事論事

2. 理清感受和想法

3. 體會表面背後的情感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

4. 提出具體明確的請求,而非要求,請求是委婉的姿態,要求是強硬的姿態。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第四,避免錯誤的溝通姿態(上文提到的四種溝通姿態)

第五,換一個場景溝通

當彼此溝通不順暢時,不妨邀請家人到外面的咖啡館或餐館繼續聊。換一個情境,能避免回憶起相似情景下的不好情緒,也能讓彼此間的種種壓力減弱一些,最終收穫一個滿意的結果。

第六,最重要的是要去尊重別人的想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也有自己的偏執、自私。因此,要把對方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嘗試著去理解和接受人性,打破我們自己內心的一些期待,然後以真實的、自我負責的姿態去跟家人溝通。

如果真的到了不可溝通的地步,那麼暫且擱置這件事情,讓時間去證明一切。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或許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出身,也不能擁有一個完美到挑不出刺的和睦家庭,但至少我們能為家庭做出一些主動的改變。

部分文字整理自《高情商溝通術》,胡慎之/著

一本教你隨時隨地、從容聊天的實用指南

《都挺好》: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