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老城區挖出疑似明代古泉池,或將整體保護

在濟南的老城區高都司巷小學遺址,正在進行著一處針對泉文化保護的考古發掘,現場考古人員發掘出了一眼疑似明代的泉池,以及八座清末民初年代的房屋遺蹟,對於濟南泉水文化、民居生活等的研究頗有幫助。

濟南老城區挖出疑似明代古泉池,或將整體保護

發掘最深位置發現“泉池”

背靠護城河五龍潭

21日上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考古工地現場,考古人員所發現的疑似明代泉池,就處在工地的西北角,這座接近正方形的泉池經測量距地表約1.4米,深度為0.3米,寬度約1米。

“這個池子在我們的發掘區域裡屬於比較深的位置,通過我們前期考古的劃分,在四層以下,深度距離地表有一米四左右,形制是比較規整的,使用的青磚塊砌築,井壁也是比較直的。”負責現場考古工作的領隊、濟南市考古所工作人員房振介紹。

房振說,根據池子所處的層位和形制,以及出土的瓷片,初步推斷這是一座疑似明代的泉池或蓄水池。

濟南老城區挖出疑似明代古泉池,或將整體保護

泉池

據瞭解,此次對高都司巷小學遺址的發掘工作,主要是為了配合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工程,在老城區尋找與泉水相關的遺蹟,這次考古發掘中和泉水相關的就是這座疑似明代的泉池。

這座泉池看上去已經盛滿了水,房振說,池子的水位是比較高的,濟南素來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美名,這裡又背靠護城河和五龍潭,發現泉池也並不奇怪。而在他們這次考古中,距離地表1米左右就已經開始滲水,發掘工作就截止到水位為止。

歷時五個多月

發掘8處清末民初建築遺址

21日記者在現場瞭解到,此次考古隊總共發掘、清理出了8處清末民初建築遺址,以及排水溝、道路、灰坑等遺蹟,從東至西,錯落有致。其中,西北部的這處房址,讓考古隊隊長房振十分驚喜。

濟南老城區挖出疑似明代古泉池,或將整體保護

排水溝

從殘存的部分牆體中記者看到,整個牆體是用大小不一的青石砌築,三合灰漿灌注粘合。根據目前的發掘情況來看,這處房子還有配有灰坑、排水溝等設施。東部這處灰坑,是與一個進水口相連,二者相接處斜砌青磚,磚外還置有鐵箅,初步推測這裡很可能是用來存儲廢水的。“而西部的這處灰坑則填滿了煤炭灰渣,部分坑壁似有高溫烤過跡象,十分堅硬。”

房振推測,這裡曾經可能架過爐灶,設置過炭渣坑、存水坑等相關設施,作為廚房、燒水房或某類作坊使用。“從建造方式、使用材料來看,此次發掘的房址應為清末民初時期。”

房振表示,此次發現的排水溝也很有特點。記者注意到,北側的這條排水溝整體為磚石混築,以白灰粘合,頂部還鋪蓋一層青磚或石板。“尤其是西端設置的鐵箅,就類似於現在下水道濾網,起到了一個過濾作用,彰顯古人的智慧。”房振說。另外,此次發掘還出土了青花、青釉、白釉、醬釉瓷片,以及灰、紅陶片等少量器物,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去年11月開始發掘後,目前該處遺址考古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房振表示,接下來待發掘完全結束後,文物局將組織專家進行驗收,後期還將組織專家對所發掘出的遺蹟進行論證,研究是否需要整體保護,並給濟南接下來的泉水保護、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依據和幫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 趙卓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