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不好意思說不,“直道”做人,才算聰明人

俗話說得好,“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任誰,都喜歡講點面子、要點臉面,這也許就是人的天性;但過分地要面子,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未免讓自己落入極為尷尬和痛苦的境地。


論語:別不好意思說不,“直道”做人,才算聰明人


死要面子,不是聰明人該乾的事情;同樣,完全不要面子,也不行,那不成了死皮賴臉了嗎?在“死要面子”和“完全不要面子”之間,一定有個“中間點”。可以想象:以這個“中間點”為參照而為人處世,既不會讓自己“活受罪”,又不會被人指責“不要臉”。這個“中間點”,就是“直道”。


論語:別不好意思說不,“直道”做人,才算聰明人


什麼是“直道”做人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大家不妨先看看《論語》中,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原文如下: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xi一聲)焉,乞諸其鄰而與之。——《論語》孔子及弟子


【譯文】孔子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率?有人向微生高討一點醋,(他不說沒有,)而是向鄰居討了點給人家。


孔子的意思是,有人向你借東西,你有就借給人家,你沒有就說沒有,這就是“直率”,這也就是“直道”做人。倘若你再向另外一個人借東西,去滿足這個人的需求,這算怎麼一回事啊?這個人是該承你的情,還是承別人的情?另外一個人本來是借給你東西,你卻借給了別人,他會怎麼想?


論語:別不好意思說不,“直道”做人,才算聰明人


由此,喜哥覺得“直道做人”應該把握4個原則。1、關係好的,可以借;關係不好的,可以不借。2、自己有的,可以借;自己沒有的,不必再向別人借。3、感覺自己能承受的,可以借;感覺自己很為難的,可以不借。4、吃過虧、上過當,類似的人,不必再借。


1、關係好的,可以借;關係不好的,可以不借。


借給別人東西或錢,當然要看關係的親疏遠近。關係好的、關係近的、名聲好的,倘若不借,實在也說不過去,以後也不好相處。關係差的,當然不借。關係一般的,你也不完全瞭解此人,借出去的風險很大,當然可以不借。


有些人,特別是親戚,倘若這個人經常向別人借錢,或者有借錢不還的習慣;你就得狠下心、撇開這層關係、撕下這個面子,絕對不能借。


論語:別不好意思說不,“直道”做人,才算聰明人


2、自己有的,可以借;自己沒有的,不必再向別人借。


別人借東西或借錢,倘若你有這個東西或有這個能力,可以借給他。倘若你沒這個東西或多餘的錢,就直接說明,委婉拒絕。一般不要再向另外一個人借,去滿足這個人的需求。當然,你覺得非常重要的人除外。


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卡也是向另外一個人借錢。有些人,自己沒有多餘的錢,會把自己的信用卡借給別人使用,這其實也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做法。曾經讓別人用過自己信用卡的人,都有感受。


論語:別不好意思說不,“直道”做人,才算聰明人


3、感覺自己能承受的,可以借;感覺自己很為難的,可以不借。


感覺自己借出去的錢,不影響以後的生活、不影響家庭和諧,可以借這個錢。倘若,你預測對方不能按時還錢,影響到了你的生活、影響到了家庭的和諧,這個錢,你就別借了。大家通常的經驗是,很多欠錢的人,都不會按時還錢。


借給別人錢,是積德行善;但做善事,絕不是以犧牲自己的心情和家庭的和諧為代價的。


論語:別不好意思說不,“直道”做人,才算聰明人


4、吃過虧、上過當,類似的人,不必再借。


老話說得好,“吃不完的虧,上不完的當。”你覺得你越來越聰明、越來越世故,可現實總是讓你覺得自己很白痴,永遠免不了“吃虧和上當”。人心難測、世事難料,只有經歷過,才會看清一個人的本來面目。


所以說,讓你“吃虧、上當”的人,以後再借東西,就免談了。自己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借東西、借錢,一定要慎重。


論語:別不好意思說不,“直道”做人,才算聰明人


別人向你借錢、借東西,真的是很難拒絕的一件事。反過來想,別人有求於你,自然表現出一種讓你難以拒絕的表情和理由。你絕不能同情心氾濫,不辨真假,不自量力,不顧後果,把自己置於傻瓜一樣的境地。要學會拒絕、學會說不,量力而行,才會讓自己心安理得,才算的上一個聰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