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問題,這三個問題不能跟著自媒體帶的節奏跑

疫苗問題,這三個問題不能跟著自媒體帶的節奏跑

導語:長生疫苗,一天內刷爆朋友圈。然而,動輒幾億的銷售費用真的讓銷售人員拿到了嗎?91.59%的利潤率在藥企裡真的是高的嗎?注射進口疫苗真的就安全嗎?對於關乎生命的疫苗,其商品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特別讓人憤怒。但只有在清晰認識他們生產和銷售流程,才能更好地做出理性批判。

長生生物近期捲入疫苗輿論漩渦中,很多自由撰稿人和傳統媒體都在跟進,但除去錢權勾結等小道消息,讀者印象最深刻的內容卻是如下兩個:

其一,長生生物2017年銷售費用為5.83億元,銷售人員卻只有25人。

其二,長生生物2018年一季度毛利率91.59%,比貴州茅臺還高。

接下來,我們將詳細分析以上描述傳遞出來的謬誤引導,並指我們應該如何精準地批判長生生物。廢話不多說,乾貨直接上。

25人瓜分5.83億元銷售費用?

某自媒體如是說:

“長生生物2017年銷售費用為5.83億元,也就是說25個銷售人員每人的銷售費用是2330萬元,是康泰生物的4倍,是成大生物的47倍。我就是租了個攤位賣煎餅的。這些數字是什麼意思,我是一點都看不懂的。對了,城管來了,我要去搞好下關係去了。”

然而,銷售費用5.83億元難道都給這25個銷售人員了嗎?事實上,不同藥企有不同的銷售模式,而銷售費用也有很多組成部分。接下來,我們可以看看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都有哪些:

疫苗問題,這三個問題不能跟著自媒體帶的節奏跑

可見,職工薪酬方面,長生生物銷售人員在2016年、2017年僅分別拿走233萬元、201萬元,分配到22名、25名銷售人員身上,每名銷售人員在2016年、2017年的薪酬僅有11萬元、8萬元,薪酬反而有所下降。

事實上,真正值得商榷的是推廣服務費用,這部分費用在2016年、2017年分別為2.02億元、4.42億元(若算上會議費則有5.15億元),佔當期全部銷售費用的87.39%、75.9%。

杜鵬先生曾在“東陽光科關聯收購亂象叢生”這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學術推廣費用這一模式的問題所在:

“學術營銷模式備受藥企青睞,主要是因為處方藥必須由醫生出具處方,而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及交流會則有利於醫生準確瞭解藥品適應性和作用機理等,使醫生在臨床上使用起來更有針對性,故誰能得到手握處方權的醫生群體認可,誰就能在處方藥市場站穩腳跟。

上世紀80年代末,默沙東、輝瑞等跨國醫藥企業進入中國帶來了診療領域比較前沿的新藥,但許多醫生不會使用,甚至沒有聽說過。於是,這些跨國藥企高薪聘請了大批從事臨床醫學、藥學工作的專業人士,對臨床一線的專家、醫生進行藥品學術推廣,這些學術推廣者被稱為醫藥代表。

後來,醫藥代表的性質開始變味,很多藥企將醫藥代表定位為銷售人員,而銷售人員的工作範疇是維護客戶關係、回款、發貨等,這就勢必要跟錢發生關係,與醫院形成買賣關係。

2016年12月24日,CCTV-13播報了《高回扣下的高藥價》,劍指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存在的藥品高額回扣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各省深入治理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

疫苗問題,這三個問題不能跟著自媒體帶的節奏跑

2017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明確要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加強對醫藥代表的管理,醫藥代表只能從事學術推廣、技術諮詢等,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其失信行為記入個人信用記錄。”

毛利率91.59%太誇張?

某傳統媒體如是說:

“在疫苗行業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分別為長生生物、康泰生物、長春高新、雙鷺藥業、四環生物、安科生物、沃森生物、生物股份、康恩貝、廣濟藥業,對應銷售毛利率分別為為91.59%、91.07%、89.37%、85.24%、81.69%、81.00%、78.21%、76.14%、75.26%、69.24%。此次因狂犬疫苗‘造假’涉事的主角長生生物,以91.59%的毛利率佔據行業首位,康泰生物和長春高新緊隨其後。從歷史數據來看,這三家的銷售毛利率均保持在60%以上,並在近三年裡逐年上升。我們注意到,2018年一季度,貴州茅臺銷售毛利率為91.31%,低於長生生物。”

我們且不去說文中所用的數據皆是2018年一季度的數據。單從文章批判藥企毛利率過高這一點來看,文章作者對於醫藥行業知之甚少。

在申萬生物製品分類的35家上市公司中,長生生物2017年86.55%的毛利率僅能排在第7名;而行業內毛利率第一名的我武生物(300357.SZ),其毛利率高達96.35%;行業內毛利率處於中位的博雅生物(300294.SZ),其毛利率也有66.37%。

可見,對於生物製品企業而言,高毛利率本就是正常的事情。事實上,長生生物真正值得好好考慮地方是,與其高毛利率不相匹配的研發費用率。

疫苗問題,這三個問題不能跟著自媒體帶的節奏跑

企業在研發無形資產的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研究階段產生的費用進行費用化處理;對於開發階段發生的費用,在符合相關條件的情況下,允許資本化。

若以研發支出總額來看,長生生物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87%,在行業內35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1位。但是,若不考慮資本化研發支出,僅考慮費用化支出,那麼長生生物研發費用僅佔營業收入的2.76%,僅能排在第29名。

而同行業的沃森生物研發支出、研發費用分別佔營業收入的49.87%、14.82%,康泰生物則分別為10.27%、7.3%,均明顯高於長生生物。

在國內接種進口疫苗一定安全?

很多人在朋友圈哀嘆:“早知如此,當初還不如聽從醫生朋友的建議,接種進口疫苗了呢!”但是,就算進口疫苗質量過硬,但在國內接種就一定安全嗎?

山東疫苗案件是指2016年3月,山東警方破獲案值5.7億元非法疫苗案,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銷往24個省市,疫苗含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彼時的新聞這樣介紹:

“犯罪分子龐某衛所販賣疫苗雖然是正規疫苗生產廠家生產的,但其未按規定進行冷鏈存儲和運輸,部分屬於臨期疫苗,流通過程中存在過期、變質的風險。接種未經2℃-8℃存儲冷鏈運輸的疫苗,首要風險是無效免疫,例如狂犬病這類致命性傳染病,接種者免疫無效會感染髮病死亡。”

可見,疫苗出廠質量只是初始環節,後續的存儲和運輸也至關重要。即使進口了優質疫苗,假如存儲運輸環節出現問題,疫苗依然會是失活的、無效的。這也是很多人選擇直接去香港接種的原因之一。當然,千里迢迢出境接種疫苗的成本自然不菲,誰才能獲益?大家稍微想想就可知。

寫到最後,筆者不得不嘆息,在如今這個時代,新聞的苟活是一種悲哀:對於自由撰稿人而言,流量達到10萬+是最重要的變現條件,小道消息以及情緒操控又是流量達到10萬+的重要手段;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社會新聞的難做迫使其不得不將本是社會新聞的一些熱點事件披上財經新聞的外皮,但他們並不具備足夠的財經知識作為文章內容的支撐。

疫苗事件演變至今,已成為民眾多重憤怒下的一次情緒發洩的集中式“狂歡”。持續加強的新聞管制使得自由撰稿人的小道消息以及傳統媒體的非理性情緒發洩成為民間獲取非官方消息、發洩自身情緒的補充,而這個補充正顯得“越發重要”,已是當代國人日常生活中須臾難離的。若說十萬加是謀利的表象,那麼普遍追求十萬加又是何種本質的表象呢?

其實自媒體沒你想的那麼困難,但也沒你想的那麼簡單,不過坐以待斃必定不會有任何成績!想學習更多自媒體知識的可以“關注”我然後私信回覆“自媒體”可以免費領取價值3000元的自媒體精品培訓資料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