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在線新經濟 中國可持續時尚消費調研把脈新市場

每經記者:成錦鴻 每經編輯:凌建平

戰勝疫情啟動經濟,在線新經濟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模式。

近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此前,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研究中心在重點關注在線消費的3·15專題“在線!2020中國消費新趨勢報告”中也重點提出,疫情過後人們的生活消費方式將出現更大程度的線上轉移。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人們對環境、社會的關注將加深消費者對可持續消費和責任消費的觀念。

服務於在線新經濟,數據是關鍵。為此,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研究中心與Impact Hub Shanghai的R.I.S.E.可持續時尚實驗室合作展開的“中國可持續時尚消費調研”已經有序啟動。調研首次深度開展中國可持續時尚消費現狀洞察和趨勢性分析,希望通過調研報告為行業發展提出建議和方向,從而推動可持續時尚產業發展,為在線新經濟的發展積累數據。

在線可持續時尚

中國當下可持續時尚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究竟如何?中國可持續時尚產業如何才能借東風發掘其市場潛力,從經濟效益和環境、社會效益上影響時尚行業的現狀?

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追求美好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和傳播。在抗疫之後的新的經濟環境中,美好商業研究中心將可持續時尚和在線新經濟的概念結合在一起,就是力圖探索一個細分的在線可持續時尚空間。

而在疫情的倒逼之下,在線可持續時尚已經成為可能。電商平臺的強力運營及直播時代的流量帶貨在疫情影響下帶動新零售快速發展,而消費升級和大眾責任消費觀念的加強也為可持續時尚的發展創造了利好條件。

因此,聚焦可持續時尚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是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人們責任消費觀念轉變的關注,另一方面則是貫徹美好商業堅信“可持續就是未來”的商業理念。此外,近年來包括紡織品、服裝、服飾、鞋履、包袋等在內的時尚產業消費規模不斷擴大,對應該行業可能造成的大量汙染使其無論是從商業未來還是可持續未來發展來看,對可持續時尚的研究和討論都值得重視。

可持續時尚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

作為可持續時尚的最重要部分,女裝無疑是最重要的,也是本次最重要的調查對象。

Makeable通過對天貓和淘寶2019年的消費數據統計分析發現,女裝規模最大,年銷售額達到3000億+的規模;內衣和家居服類目整體體量高達700億+,值得重點關注;箱包皮具除女性包袋類外,主要集中在旅行箱和雙肩包;配飾合計銷售額接近400億+。此外,各品類售賣價格差異不大,整體單價不高,核心售價集中在300元以內。

推動在線新經濟 中國可持續時尚消費調研把脈新市場

(圖片來源:Impact Hub Shanghai )

Makeable 是一個由Impact Hub Shanghai 發起的專注於可持續創新創業服務的線上平臺,為致力於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創業者提供創新創業資訊和展示對接的機會。

Makeable通過問卷調查發現,九成多的受訪者願意瞭解更多“可持續時尚”相關資訊但缺乏合適的消息來源;不少消費者願意購買可持續時尚產品,但很少轉換為消費行為,原因包括認為可持續時尚產品“價格太高”“不夠好看”等。可見,可持續時尚市場其實有著巨大的潛力,如果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有吸引力的產品,就有巨大的競爭力去分食行業大蛋糕。

推動在線新經濟 中國可持續時尚消費調研把脈新市場

(圖片來源:Impact Hub Shanghai )

對此,Makeable提出,可持續時尚創業者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在設計上,考慮可持續的同時,更多地考慮消費者實際的使用需求和生活場景,讓產品切實解決消費者痛點;在品類上,結合可持續類的原料和麵料特點,更多考慮家居生活和日常差旅中能夠使用的、功能性較強的商品,降低消費者購買難度;在定價上,更多考慮消費者同品類的承受範圍,不要過於追求環保而將價格定的虛高,妨礙更多消費者嘗試購買。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