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人類簡史》都說了些什麼?改變人類思維認知的科學史詩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我們真的瞭解自己嗎?在《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之前,沒有任何一本歷史著作,試圖清晰地告訴我們人類歷史建構的基礎,並能對我們何以登上生物鏈頂端作出合理解釋。真相是什麼?一切都從人類語言可以虛構和想象開始。語言不僅讓人類可以想象,而且能夠集體想象,想象出神靈、國家、法律,想象出公司、金錢、信用,想象出自由、平等、博愛,想象力像膠水一樣把千千萬萬的個人和群體凝聚在一起,讓我們成為萬物的主宰。是的,對於人類社會而言,重要的是想象。時至今日,人人都相信並維護這個共同想象虛構出來的世界,成為人類史的真相。

讀完《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才發現,我們固有的對歷史不識廬山式的盲目認識和解釋,幾乎沒有意義。

世界名著《人類簡史》都說了些什麼?改變人類思維認知的科學史詩

為何如此說呢?這本書教會給我們哪些新的思考和認識呢?此書中,尤瓦爾·赫拉利有哪些讓我們感到振聾發聵的聲音呢?請看哲學詩畫為你整理的44個核心金句,隨便拿出一個都足以震撼你我,警醒世界。

1,金錢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統。

2,鳥類會飛就是因為它們有翅膀,可不是因為有什麼“飛的權利”。

3,痛苦來自慾望;要從痛苦中解脫,就要放下慾望;而要放下慾望,就必須訓練心智,體驗事物的本質。

4,一切苦難並非來自噩運、社會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而是出於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或觀念定勢。

5,進化的基礎是差異,而不是平等。

6,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知道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未來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世界名著《人類簡史》都說了些什麼?改變人類思維認知的科學史詩

7,歷史的鐵律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8,就像政治不講道德一樣,歷史從無正義。

9,我們對生活所賦予的任何意義,其實都只是一種錯覺。

10,人類語言真正最獨特的功能,在於能夠傳達關於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即表達不存在的事情(虛構故事),如此人類可以構建共同想象的現實,即共同的信念,從而進行大規模的團結合作,這是認知革命賦予人類力量的核心。

11,農業帶來的壓力影響深遠,這正是後代大規模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基礎。但可悲的是,雖然農民勤勞不懈、希望能夠保障自己未來的經濟安全,但這幾乎從來未曾實現。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出現了統治者和精英階級,不僅靠著農民辛苦種出的食糧維生,還幾乎全徵收搶光,只留給農民勉強可過活的數量。正是這些徵收來的多餘食糧,養活了政治、戰爭、藝術和哲學,建起了宮殿、堡壘、紀念碑和廟宇。在現代晚期之前,總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農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們生產出來的多餘食糧養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國王、官員、戰士、牧師、藝術家和思想家,但歷史寫的幾乎全是這些人的故事。於是,歷史只告訴了我們極少數的人在做些什麼,而其他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12,就算是在宗教上水火不容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也可以在金錢制度上達成同樣的信仰。原因就在於宗教信仰的重點是自己相信,但金錢信仰的重點是"別人相信"。

13,歷史在人類創造神的時候開始,在人類成為神的時候終結。

14,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想象所建構出的秩序。每一次我們以為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只不過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而已。

15,比起語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會習俗,錢的心胸更為開闊。所有人類創造的信念系統之中,只有金錢能夠跨越幾乎所有文化鴻溝,不會因為宗教、性別、種族、年齡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視。也多虧有了金錢制度,才讓人就算互不相識、不清楚對方人品,也能攜手合作。

16,事實是,人類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主觀感受就只是一種電光石火的波動,每個瞬間都在改變,就像海浪一樣。不論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覺得生命是否有意義,這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已。 如果我們太看重這些內部的波動,就會變得太過執迷,心靈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滿。

世界名著《人類簡史》都說了些什麼?改變人類思維認知的科學史詩

17,人類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構的故事和概念圍繞,讓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標準行事,想要特定的東西,也遵守特定的規範。就是這樣,讓數百萬計的陌生人能遵照著這種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覺,合作無間。這種人造的直覺就是“文化”。

18,不論是科學還是帝國,它們能夠迅速崛起,背後都還潛藏著一股特別重要的力量:資本主義。要不是因為商人想賺錢,哥倫布就不會抵達美洲,庫克船長就不會抵達澳大利亞,阿姆斯特朗也就沒辦法在月球上跨出他那重要的一小步。

19,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

20,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就在於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這一點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還不只是從經濟的角度,也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他其實告訴我們:貪婪是好的,而且我們讓自己過得好的時候,不只是自己得利,還能讓他人受益。“利己”就是“利他”。

21,多數人很難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虛構的想象,但事實是我們從出生就已經置身於這種想象之中,而且連我們的慾望也深受其影響。於是,個人慾望也就成為虛構秩序最強大的守護者。

22,歷史一再讓我們看到,許多以為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常常因為不可預見的阻礙而無法成真,而某些難以想象的情節,最後卻成為事實。

23,不是人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人。

24,苦的根源就在於“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麼,都會讓人陷入持續的緊張、困惑和不滿之中。人要想離苦得樂,就必須瞭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如此一來,雖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慘;雖然愉悅,但不再幹擾心靈的平靜。於是,心靈變得一片澄明、自在。

25,雖然金錢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間共通的信任,但人們信任的不是人類、社群或某些神聖的價值觀,而只是金錢本身以及背後那套沒有人性的系統。

26,科學能夠解釋的,是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物如何運作,以及未來可能會有什麼。就定義來說,科學不會假裝自己知道未來"一定"會有什麼。只有宗教和意識形態會聲稱自己知道這些答案。

27,我們相信某種秩序,並非因為它是客觀事實,而是因為相信它可以讓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28,如果我們知道自己已經害死了多少物種,就會更積極保護那些現在還倖存的物種。

世界名著《人類簡史》都說了些什麼?改變人類思維認知的科學史詩

29,認知革命在於人類學會了講故事,並共同相信。

30,我們看到現代婚姻常有不孕的困擾,離婚率居高不下,不論大人小孩都常有各種心理問題,其實都是因為現代社會逼迫所有人採用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但這其實與我們的生物本能背道而馳。

31,對於人生,佛教給我們的建議是,除了別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時也別再追求那些感覺良好的心理感受。

32,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天下危險,莫此為甚。

33,縱觀歷史,幾乎所有社會都會以“汙染”和“潔淨”的概念來做出許多社會及政治上的區隔,而且各個統治階級利用這些概念來維繫其特權也是不遺餘力。所以,如果想排擠某一類的人,像是女性、猶太人、吉卜賽人、同性戀、黑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大聲宣佈:這些人有病,會造成汙染。

34,天生自然的生物學,可能性幾乎無窮無盡。然而,文化卻要求必須實現某些可能性,而又封閉其他可能性。文化總會說,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發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違背了自然規律,但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會發生,所以也沒有禁止的必要。

35,我們從農業革命能學到的最重要一課,很可能就是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

36,有些環保人士聲稱我們的祖先總是和自然和諧相處,但可別真的這麼相信。早在工業革命之前,智人就是造成最多動植物絕種的元兇。人類可以說坐上了生物學有史以來最致命物種的寶座。

世界名著《人類簡史》都說了些什麼?改變人類思維認知的科學史詩

37,歷史就是這樣從一個岔路走到下一個岔路,選擇走某條道路而非另一條的原因總是神秘而不得而知。

38,哲學家伊壁鳩魯就建議吃喝要適量,性慾也要控制。從長遠來看,深厚的友誼會比一夜狂歡讓人更快樂。通往幸福快樂的道路其實暗藏艱險。

39,無論進食還是性愛,這種愉快都無法長時間維持,想要再次感受,就只能去尋找更多的食物和伴侶。

40,人類本性根本不熱愛全人類,也絕不是在這個基礎上延伸出對動物的熱愛。人類其實是黨同伐異的,袒護親密的人和動物,漠視陌生的人和動物。

41,所謂“想象的現實“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項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

42,對於人來來說,追求主觀感受十分耗費心神,而且終是徒勞,只是讓我們受制於追求本身。

43,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人類該做的並非加快速度,而是放慢追求快感的腳步。在追求健康、快樂和力量的過程中,人類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特質,於是特質一個又一個地改變,直到人類不再是人類。

44,根據中國傳統的政治理論,人間的種種政治權威都來自於天,老天會挑選最優秀的個人或家族,賦予天命,讓他們統治天下,為移民百姓謀福利。這樣說來,所謂君權就該能夠行遍天下。如果君主沒得到天命,別說是天下,就連統治一個城的權利也沒有。但“天”這個概念,很難解釋清楚,是不是統治階級為了麻痺民眾而找的一個藉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