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皇帝流放30多年,留下一首詞,因《三國演義》被人熟知

導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當年《三國演義》的熱播讓這首《臨江仙》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但很多人不瞭解的是,它真正的作詞人楊慎,卻在外流放了三十多年的時光最終含恨而終。作為明代首屈一指的文學大家,楊慎的一生曲折不斷,仕途更是因為得罪君王陷入絕境,這對於一個滿懷報國壯志的人來說著實是天大的不幸。

他被皇帝流放30多年,留下一首詞,因《三國演義》被人熟知

世家出身 天資卓越

楊慎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楊廷和是當朝禮部尚書,曾歷任四位君主,品性忠貞,為鞏固大明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楊氏一族在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楊慎本人同樣天資聰穎,小小年紀便能出口成章,13歲時更因為一首《黃葉詩》名動京城,就連當時的首輔都對他讚譽有加,經常以"小友"相稱,24歲時,楊慎又在科舉考試中一舉奪得狀元,任命於翰林院,自此正式開啟了自己的仕途道路。

他被皇帝流放30多年,留下一首詞,因《三國演義》被人熟知

為人剛正 仕途曲折

雖說入朝為官,但楊慎骨子裡依舊根深蒂固的存在著文人的風骨和剛正不阿,在皇帝面前也從來都是直言不諱,因此他的仕途走得並不順暢,甚至一度辭官賦閒在家。公元1521年,明武宗去世,因為沒有子嗣,其堂弟朱厚熜便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嘉靖帝。而楊慎也因為家族的原因再次受到了啟用,還參與了《武宗實錄》的編撰。

可惜好景不長,嘉靖帝登基沒多久便下詔禮部要將自己的生父追封為皇考,當時楊廷和已升任至內閣首輔,他和群臣商議後覺得此詔不妥,雙方爭執不下,事情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大禮議"事件。眼看著事態發展越來越不受控制,楊廷和心灰意冷之下便寫了一道奏摺辭官回鄉。

他被皇帝流放30多年,留下一首詞,因《三國演義》被人熟知

固執對抗 慘被流放

由於京城局勢瞬息萬變,楊廷和在回鄉後還特意寫了一封信囑咐兒子楊慎要明哲保身,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一片丹心的楊慎早已深陷進入了這場爭鬥的風暴中心。嘉靖帝下詔改稱自己生父為恭穆皇帝,以楊慎和王元化等為首的二百多名官員聯名在左順門口放聲大哭,以此來抗議嘉靖帝的僭越和不聽勸告,惹得龍顏震怒,下令施行廷杖,當場就打死了16位官員。

儘管如此,楊慎等人始終沒有放棄反抗的念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後,楊慎再次和朝臣一起痛哭於朝堂,嘉靖帝也同樣毫不示弱,當堂下令將楊慎等一行人流放邊疆。當時的楊慎本就因為遭受杖刑重傷未愈,在被流放的道路上更是因為被父親敵人的追殺危險重重,忐忑不安的到達流放地時甚至連站立都十分困難,數月後才慢慢痊癒起來。

他被皇帝流放30多年,留下一首詞,因《三國演義》被人熟知

肉體上的傷痕容易癒合,可對於楊慎來說,遵制守禮卻落得個被流放的下場,朝堂上的不公可謂在其內心留下了不可癒合的傷口,他只能通過不斷的讀書著作來排解自己的苦悶。而彼時的嘉靖帝恨透了相繼和他作對的楊廷和父子。楊廷和去世後,嘉靖更是將所有的不滿發洩在了楊慎的身上,隔三岔五便會差人去雲南打聽他的現狀,只有聽到他一些不好的消息才會開心。除此之外,嘉靖帝在位期間曾經有6次大赦天下,楊慎卻一次都沒有在名單中,直到72歲逝世後,才離開雲南和父親楊廷和葬在一處。

結語:

楊慎的一生都在堅持和守護自己所認為的正義,即使是流放邊境也絲毫沒有屈服,可就是這樣一位才高八斗的文學大家,卻因為得罪皇帝遠離親朋故友長達30多年,最終客死異鄉,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參考資料:《楊升庵太史慎年譜》《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