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節婦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貞操觀

《節婦吟》的主流解釋是:一位忠於丈夫的女人,在思想鬥爭後拒絕了一個多情男子的追求,最後守住了婦道,另一層暗喻則是詩人張籍表達自己忠於朝廷,不被藩鎮高官拉攏、收買的決心。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一首《節婦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貞操觀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放下暗喻不講,咱們簡單看一下紙面意思:

君(求自己的男人)也知道我有老公,但還是送給我一對明珠,但是我家也是高樓連成片,我老公在朝廷做官。我雖然知道君對我真心實意的,可惜我已經和老公立下了生死盟誓。淚流滿面的把你送我的明珠還給你,只恨自己沒能和你相逢在未嫁時!

這簡直就是描述了一次肉體出軌未遂,而精神出軌早就坐實的犯罪現場。

一首《節婦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貞操觀

首先我們來看已婚女人拒絕追求者的理由:

我家老公也很有錢!

我家老公也是做官的!

我和我老公立了婚約誓言!

有錢有勢放在了婚姻盟誓的前面了!是不是暗示著,如果追求者的官位比老公高,比老公有錢,誓言不誓言的就不重要了?

再看看最後一句,把珍珠還了就還了,還是含著淚還的,不僅如此,還來了一句“恨不能相逢在未嫁時”,坐實了自己的精神出軌。

一首《節婦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貞操觀

說了半天到最後,老公成了自己和追求者唯一的阻礙了!我就不信那追求她的男人會就此罷手,明明是給自己留了口子了,沒準馬上就能幫這女人出出主意,比如給你老公買幾兩砒霜什麼的。

後來的西門慶不就是這麼幹的麼?

這種想法可不是我的一家之辭,明朝唐汝詢的《唐詩解》一書中對這首詩的女主角的評論是“彼婦之節,不幾岌岌乎?”

由此就不得不說說隋唐時期女人的貞操觀。

唐朝女人真的有那麼開放嗎?

唐朝女子地位要比後來的宋明時期高很多,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三從四德”早在漢朝便已形成,但經過了長久的胡漢融合,到了隋唐時期,婦女的行為還未被這些思想徹底束縛。

一首《節婦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貞操觀

所以大量的唐朝自由戀愛故事被廣為傳頌,比如紅拂女、崔鶯鶯、霍小玉等等,而且根據史料描述,上層皇族王公女子的再婚率也是極高的。

這一切是否就可以斷定隋唐的女人就是開放的呢?並非如此!

中下層的女子仍深受“三從四德”思想束縛

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一些中下級平民的墓誌出土,與上層社會的開放大相徑庭,隋唐時期的大多數女子,仍然遵守著“三從四德”的思想。

何為“三從四德”?

所謂“三從”即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也是:婦德,即貞潔順從;婦言,即說話得體;婦容,即舉止得當;婦功,即手藝精通。

一首《節婦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貞操觀

事實上,即使是隋唐時期的皇族女子,也並非完全逃脫“三從四德”。

例如隋文帝楊堅的長女楊麗華,雖然嫁給了北周荒淫無度的宣帝,但在宣帝死後,父親楊堅已經建立起隋朝時,才二十多歲的楊麗華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改嫁,而選擇了從一而終。

《新唐書》中的《列女傳》,除了極少部分記述的追求思想解放的女子,大部分篇幅還是留給了貞潔烈女。

在唐朝,女子守節婦人,仍然是政府大力鼓勵的事情,目前出土大量的唐朝貞節牌坊遺蹟可以佐證。

生在隋唐的女人依舊要比宋明時期的女人開放的多

但不得不承認,唐朝的女人雖然也受禮教束縛,但相比宋明時期的女人則要幸運太多了。

唐朝無論是已婚還是未婚女子都可以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上街,眾所周知,唐代的衣服都比較暴露,但這在當時並不算什麼。

一首《節婦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貞操觀

而且如果有男子搭訕,女人也可以根據自己意願回答他,這也為《節婦吟》故事的發生孕育了土壤,除非實錘證據,否則不會被視作不守婦道。

而到了宋明時期,這些行為可就稱得上是大逆不道了。為了防止女子出門,裹腳的惡意開始蔓延,成了華夏文明的糟粕之一。一直到了民國時期,大姑娘小媳婦在自家門口嗑幾個瓜子,都會被視為失節失禮行為,相比之下,隋唐時代的女子要不要這麼太幸福?

一首《節婦吟》透露出隋唐女子的貞操觀

雖然未能完全逃脫封建禮教的束縛,隋唐時期女人的日常生活與貞操觀仍然最接近現代社會,這大概就是廣大女權主義者嚮往隋唐時代的原因吧。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