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多出來的那個嗎?離異家庭孩子的痛誰買單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突然想到這句話實在是被感動在《多此一女》的電影裡爬不出來。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這些年帶過的單親家庭孩子都只是電影裡的故事。

我是多出來的那個嗎?離異家庭孩子的痛誰買單

《多此一女》

這是一部90年代的國產電影,雖然畫面模糊了些,但是內容的質感一直都在,堪稱的上經典。

主要講的是在當時社會環境下一個普通的離異家庭對孩子內心產生的傷害,讓人不得不憐憫感慨童年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多麼重要。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圖片裡的女孩,名字叫秋秋。父母離異後母親選擇再嫁,父親也經人介紹準備再組新家庭。跟著父親一起生活的秋秋後爹不愛,新媽不要,親生父母有愛也沒有辦法給。

“我是多出來的!”——這是五歲的秋秋在經歷沒有“爸爸媽媽”的日子裡給自己下定的結論。

我是多出來的那個嗎?離異家庭孩子的痛誰買單

《多此一女》

年齡是限制了她的能力和對社會的認知,但是卻限定不了她心智的發展尤其是面對家庭變故。

從一開始的懵懂無知(童言無忌)到接受事實,最後向現實妥協“認清自己”。這個五歲的小女孩已經懂事的讓人心疼了。

所幸她才五歲,心裡還有最後一份愛——從骨子裡透出的人的善良和正義的本性。讓她在跌跌撞撞的日子裡也遇到了一些關愛她的好心人。

我是多出來的那個嗎?離異家庭孩子的痛誰買單

故事最後的結局還是讓人欣慰的,後媽終於衝破了世俗的觀念接納了秋秋。後爹掉進動物園老的“家”裡趴在地上,圍觀的人問老虎為什麼不咬他,飼養員說:“沒有人味兒的人連老虎都不願吃”。極具諷刺的對白。

整個劇情的發展透露了人性的本質——善與惡、偏見與傲慢。而這裡我們不得不反省的問題是:

“我是多出來的嗎?,離異家庭孩子的痛誰買單?”

我是多出來的那個嗎?離異家庭孩子的痛誰買單

《多此一女》

離異肯定不是一個家庭組合的初衷!那就更不應該是無辜孩子的墳墓!

從事幼教16年唯一使我感到無奈的是:面對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都有一個黑的深不見底的房間,或許他們自己根本沒有察覺意識到,但是眼神和行為、言語等等是騙不了人的。而許多孩子的父母或稍有意識到或愛莫能助。

我是多出來的那個嗎?離異家庭孩子的痛誰買單

《多此一女》

這裡不對家庭破裂做任何潛詞說明,只說家庭教育。

“秋秋”是無辜的,時至今日還有很多的“秋秋”在質問自己“我是多餘的嗎?”潛意識裡這些孩子生活的很痛苦,為什麼?因為在他們的心裡自己沒有歸屬感。試問一個沒有歸屬感的靈魂來到這個世間他的心該何去何從呢?更別說安全感、價值感、幸福感了。

我見過更不幸的離異單親家庭,孩子是在喪偶式的狀態被撫養長大的。因為大人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孩子只有單項的親人“爸爸或媽媽”。或許大人會說,我一個人照樣把孩子撫養長大、培養成才、寵愛有加。

但是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有問過孩子的心理需求嗎?不要把對自己的束縛強加到孩子身上。

因而對一個家庭帶來的新生命夫妻雙方要有一份責任感!這不是養花、不是種菜。這是一個生命來到世界需要得到的基本尊重。其次是愛!不因外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情感——親情。這兩者的結合才能勉強消除孩子心裡“我是多餘的”恐懼。


被迫成長是環境所致,健康的愛是治癒的良方

在我訪問過的離異單親家庭中有這麼一家人的育兒方式讓人欣慰。孩子3歲跟著媽媽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孩子性格開朗,聰明機靈,有禮貌。若不是輸入資料我看不出他是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

帶著這份好奇我訪問了他們家(特意挑了大人都在家的時候),瞭解方知成人的世界觀和教育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

他們做的最好的就是願意花時間在陪伴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尊重孩子、不刻意對孩子迴避大人覺得敏感的話題,同時一起營造幸福家庭的氛圍。

雖然小男孩偶爾鬧情緒的時候也會哭著說想爸爸,但是好在大人並沒有因此情緒激動要求孩子。

他們選擇接受孩子的情緒,情感表達。讓他感受到在這個家裡他不是多餘的。


以上這類就是健康的愛,老話說雖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改變心態。

從自己內心開始調整建立新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此影響身體的親人尤其孩子。幫助他跟你一起建立歸屬感、安全感、價值感、幸福感!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希望我們都是被上天眷顧的幸運人。

願這個社會多一些幸福和諧的家庭;願單親的家庭充滿健康幸福的愛;願每個人都能帶著對社會和自己、親人的責任好好的生活。

作者小槃木,年紀一小把,上了16年的幼兒園。跟小朋友打交道有點心得,對家庭教育指導有一點專業的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