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的月亮與六便士

現在回想起來喜歡看“奇葩說”因為就像看一部爽劇。當一個東西過分合乎你心意的時候,是不是該找出頭腦中另外一個小人來跳一跳。畢竟綜藝的目的就是不斷迎合你-新一代互聯網青年。

是啊,經過這次6個bbking 4個涼涼的事件,也許還能說說“奇葩說”的機會未來不一定有了。

我們都愛“自由,平等,個性自我”

你說為什麼每次看“奇葩說”都覺得看著爽,因為你總能在任何辯題裡面看到“自由,平等,個性自我”這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


哪一次“奇葩說”裡的辯手們讓你向“現實”妥協或者讓你去認清“現實”了?
我對馬東產生質疑的時候,就在某一次儲殷教授說得太“現實”被他打斷那一次。
我可是個被生活鞭打過的中年人,儲殷教授說的點正好是我經歷過社會毒打後認清的,原來馬東不想讓這樣不符合奇葩說風格的言論在此出現。

“奇葩說”的月亮與六便士

是啊,如果這樣都是關於理想肯定要為現實妥協,被社會毒打這樣的論點出現,就不能很爽地看“奇葩說”了吧。

於是似乎而羅振宇在其中做導師時,看上去更像一個被群體攻擊的箭靶子。

在薛兆豐教授通過看似中立的經濟學理論加持,最後隊伍幾乎每次都被打倒。

而蔡康永,或許是最被寵溺的那一個。他完全知道什麼情況說什麼最讓人舒服。這也是為什麼他能賣情商課的原因吧。

當你知道立場決定觀點的時候,想一下他的立場和你的立場, 細細品味一下,答案或許能浮現在你腦中。

他不需要像你一樣從小鎮好不容易到大城市摸爬滾打,但是他可以尊重和共情你的感受,讓你覺得他是站在你這一邊的。

說實話我是愛蔡康永的, 因為我們都想活成蔡康永口中說的那個能多多關懷自己的人。所以馬東只想讓我們看到他想讓我們看到的,或者說我們自己想看到的。這是為什麼這一季在我心目中也被打了低分的原因吧。


曾在一個電臺節目中聽到一個進了奇葩說的辯手說,去之前雄心壯志,各種推理各種邏輯最終發現節目組根本不吃這一套,他們就是喜歡聽故事,就是喜歡被煽動情緒,後來轉換了戰略才得以繼續奮戰。

突然想起卡姆在脫口秀大會的一個段子說起參加奇葩說和一個女辯手打辯題,覺得自己說得特別好結果輸了,為什麼呢,因為對方哭了,哈哈。這就當個段子聽就好。

綜藝節目所以被稱之為綜藝,它本身也就是娛樂大眾,不要把上面表演性質的辯手們當成真的是他們現實中的自己。馬東如果是產品經理那他的定位確實不得不被佩服。

“奇葩說”的月亮與六便士

做著大眾娛樂的他,為什麼卻宣稱自己底色是“悲涼”的?

看“十三邀”採訪馬東的那一期你可以細品品。
自認自己還達不到這個段位。能理解多少取決於你的知識存量。但是值得一看。

“奇葩說”的月亮與六便士

若“奇葩說”沒有了,那麼大多數人有其他的替代品嗎?

他們會跟著70,80後去看“十三邀”許知遠的知識分子的憤怒嗎?大概率不會。

馬東很清楚自己在幹什麼以及為什麼幹。做著大眾娛樂底色確是悲涼的。

小夥伴們,有些事不必太當真,開心就好。

人,總是被自己情緒操控的動物,無論是綜藝節目,網絡直播,又或是精緻的消費主義,最後總是販賣情懷,激發你的情緒後讓你為此買單。

最近看懂的一個道理是看一個人說什麼不重要,看他怎麼做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