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企业招聘一定要211和985院校毕业的学生?

弗布克


其实没必要,只是应聘的人太多,加上这个条件以后就少了很多。真正进了单位,不一定985、211的就厉害多少。


一二三四五今晚打老虎


因为企业招一个人,会进行一个风险评估。相对来说,一个985/211毕业生相比于于非此类院校毕业生的风险要小一些。因为首先能够考入985/211学校的学生,证明他的基础和以及高考成绩比较好,而这又能够侧面的说明他们的智力和学习努力比较好。此外,还有他们在大学所受的素质教育也比较好。

但是,是不是这就代表其它学校的毕业生一定比这类学生要差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非985/211的学生如何提升自己,从而有机会超过前面这类学生呢?建议如下:

第一,大学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考上一个知名院校的研究生。

第二,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全方面的发展自己。

第三,自己参加实习项目,通过广泛的实习,明白自己的能力的长处所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然后各方面的收入一定是可观的。并且还可以工作的比较开心。

以上就是我对该问题的看法,欢迎大家积极讨论,相互交流。谢谢大家。


晓晓的栖息地


很多企业的发展壮大证明,得人才者得天下。211、985院校毕业的学生作为学之骄子,自然会进入企业争夺人才的范围。有些企业招聘一定要211和985院校毕业的学生,进一步表明企业招聘人员已从单纯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悄然进入到了“人才打劫”的时代。


一、企业招聘是市场行为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是供大于求,使得企业可选择的余地加大,优中选优,指定招聘211、985院校毕业的学生,人力资源市场提供了前提条件。

(2)人员招聘已成为一项市场工作。人员招聘作为人力资源的传统模块,一直以来是人力资源最基础的工作。而随著形势的变化,更趋向市场营销工作。在人员招聘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卖点是什么,还要分析招聘对象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特点,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招聘的效率和价值回报率,减低成本,这一切都是企业追求利润的市场行为。



二、211、985的毕业生满足企业需求

(1)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岗位细分和优先级排序,瞄准最重要的求职者,通过打造企业品牌文化,讲好企业故事,吸引并留住重要求职者,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不仅需要

同一时间上班、统一着装、完成类似任务,没有话语权的人;更需要的是代表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人才群体,他们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发挥,自主意识越来越突出,面对企业内外部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表现出全新的行为、方法、态度和对工作及场所的期望。

(2)从宏观上来讲,211、985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和培养发展潜力,满足企业聘用“聪明人”的愿望。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面对挑战快速反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所有这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效率,节约了人员筛选和培训时间。



三、企业招聘的心态分析

(1)提出这样招聘条件的企业,一般为大中型企业或高科技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企业的发展和实际职位需求使他们对人才的渴望更加强烈。小米的雷军说:“要把80%的时间花在找人上”,由此略见一斑。高度的重视和企业实力的支撑,使招聘的目标人群更加精准、通过品牌宣传,提升企业的品牌认知,比一般化的社会招聘效率相对更高、成本更低。

(2)不排除有些企业是属于盲目跟大溜,人有我也有。人员招聘不是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热衷于搞面子工程。由于所招聘人才对企业文化、实际岗位职责以及发展环境的不适应,往往出现较多的人才流失,最终既影响了人才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也得不偿失。



四、来自企业的真实情况

【案例1】 这是本人所在企业研究院的真实案例。作为企业的研究院,虽然是专职的研发机构,但是由于是国有企业的下属单位,竞争意识和实力并不强,人员构成大多为近年来招聘的一般院校的学生。近两年作为行业的领头企业,开始承担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实际推进中感到举步维艰。原因很多,最关键的是缺乏领军人才和较高素质的科研团队。于是集团从人员招聘入手,改变招聘策略,除招聘领军人才外,指定招聘了一批211、985毕业的大学生,使研发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快提升,经过较短时间的磨练,这些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案例启示: HR招聘工作的重点,将由单纯培养人才转向争抢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走在前列的高科技企业,不能再用慢慢培养新入职大学生的单一办法了

,进入了“人才打劫”时代的未来员工,其工作动力将主要来自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人才争夺战将成为常态。

【案例2】 是否一定要招聘211、985毕业的学生,岗位是否需要是关键。我所在的企业属于城市公益类的大型国企。80%以上的岗位属于服务和设备维修岗位,原来使用的绝大部分是企业技校毕业生,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高,实际操作性知识培训针对性强,受到使用单位的欢迎。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有些大学生都不好找工作,有些单位提出想借此机会提高人员素质,招用了几批大学生,其中也不乏211、985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岗位上,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事与愿违,企业和员工都不满意。

案例启示:企业用人应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越是重点院校越好。企业的岗位是多样化的,人员招聘也一定是多样化的。要合理、理性使用人力资源,形成选、育、用、留良性循环,搭建一个好的人才结构梯队,才能避免人才浪费,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双赢。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招聘而言,最有效的招聘是对资源的整合。从“人才采购”到“人才打劫”只是招聘形式的变化,而最深层次的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的人才寻求的不只是工作,更不是雇主,而是一份事业。要想让员工成为代表企业形象的“移动品牌”,则需通过企业文化、企业品牌这种无形的力量发挥作用,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但
结果如何还得靠实践来检验 。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更多分享,请点加关注【宝华和您聊职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