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功臣,他們是如何自保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封建君臣關係中,君處於絕對強勢地位。當大臣因為功勞權勢太大,威脅到皇位時,君主會想辦法將他們除掉,如韓信、岳飛、藍玉等諸多名將,都因功高震主被君主殺掉,但並非所有的功臣都會被君主除掉。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功高震主的大臣,他們是如何自保的?

歷史上那些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功臣,他們是如何自保的?


1、張良、蕭何

張良、蕭何、韓信共稱“漢初三傑”,劉邦能當上皇帝,這3人居功至偉,但這3人中韓信遭劉邦猜忌,被殺害,張良和蕭何卻得以善終。這3人都遭到了劉邦的猜忌,但其他兩人採取了自保措施。在劉邦奪得天下後,張良明哲保身,遠離了廟堂之高,他既不掌握權力,也不參與朝中之事,使得劉邦沒有殺他的必要和藉口。

劉邦稱帝后,蕭何因功被封侯,還得到了大片土地,手中權勢極大,所以劉邦對他特別不放心,專門派人監督他。蕭何得知這種情況後,先是將自己的財產捐了出來,又將家族子弟送到劉邦軍隊,名義上幫助劉邦對抗敵人,實則給劉邦做人質。同時蕭何還搶佔百姓田產等,使自己的名聲受損,以此來打消劉邦的顧慮。

歷史上那些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功臣,他們是如何自保的?


2、王翦

王翦和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功四大名將。王翦是四大名將中唯一善終的一位。秦始皇滅六國之戰中,王翦居功甚偉,他和其子王賁替秦始皇滅掉了六國中的五國,從這點看,王翦的功勞不可謂不大,但王翦能避免“兔死狗烹”,得益於他的高情商和對秦始皇心思的把握。

以王翦率兵伐楚為例,他帶領秦國六十萬大軍伐楚,這讓秦王極不放心他,但王翦通過不斷向秦王討要財物等,讓秦王看到他是一個貪財之人,有缺點,容易控制,所以也就放心了他。統一六國後,王翦又激烈湧流,選擇了退隱,閒賦之後的他對君主構不成威脅,自然能得以善終。

歷史上那些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功臣,他們是如何自保的?


3、郭子儀

郭子儀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大功臣,同時在安史之亂後,藩鎮不斷造反,也是郭子儀不斷率兵平叛,才保障了李唐江山的穩固。正因為如此,郭子儀手中的權力很大,連皇帝都說,若郭子儀想造反,皇位早是他家的了,但就是這樣一位功高震主的權臣,儘管屢遭奸臣陷害,但他始終沒有遭到皇帝清洗。

郭子儀能做到這一步,一是他做到了讓皇帝放心他,他府中的門從不關閉,任何人都可以進出參觀,以至有人看見郭子儀給妻子洗頭髮,還讓郭子儀有了怕老婆的名聲,但郭子儀將門打開,百姓可以看見他在幹什麼,皇帝也能看見,因為了解郭子儀的一舉一動,所以就不會猜忌他。

歷史上那些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功臣,他們是如何自保的?


二是郭子儀會裝“慫”,郭子儀在外征戰時,魚朝恩因為痛恨他,挖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挖人祖墳是一件特別欺負人的是,但郭子儀不但不追究,反而對皇帝說,自己打仗時沒有阻止士兵挖他人的墳,這是上天對他的一種報應,郭子儀的寬容大度,讓魚朝恩非常感激和敬佩他,從此和他化敵為友。

不與人結怨,別人與自己結怨是又處處退讓,這就是郭子儀的生存之道。他寬容大度、正直的人品,不但讓皇帝欣賞他,朝臣和對手都很尊重他,這也讓他很少遭人陷害,最後得以善終。

其實很多功臣,之所以無法善終,是因為他們對君主無形中構成了威脅,如韓信,他作戰特別厲害,這讓劉邦對他心存忌憚,所以除掉他是早晚之事,名將岳飛,也是因為心懷報國之心,屢屢不聽趙構的命令,讓趙構覺得對他難以控制,所以殺了岳飛。若功臣主動交出兵權,或者通過一些方法,消除皇帝對自己的猜忌,是可以避免“兔死狗烹”的悲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